永續展演平台

本年度(111)「永續展演平台」藝術教育推廣計畫,關渡美術館將結合2022年關渡雙年展,進行一系列與展覽相關的教育規廣活動,形成一個以展覽為知識研究與學習的推廣平台。針對此次國內首創「帶狀連結雙年展」的展覽概念衍伸至教育推廣活動中,邀請多位國際知名藝術家Francis Alÿs(比利時)、Lee Kit(香港)、Ayoung Kim(南韓)、饒愛琴與伊命.瑪法琉(臺灣)、阮英俊(越南) 透過「帶狀接力」的方式,針對展覽規劃相關的教育推廣活動,如計畫參與、講座、工作坊、 線上直播等推廣活動與校內師生及在地民眾交流,進行「國際在地」連結的在地化關係建構。邀請五位國際藝術家於來台期間,與現場民眾進行交流互動外,同時亦將運用網路直播攝影機,進行線上直播與宣傳,拜此一「線上與線下的雙重活動交流」之賜,現場參與的民眾一方面將成為一種現實世界的在地化,另一方面則藉由網路直播,亦可創造線上觀眾形成另一種網路世界在地化的概念,製造一種「雙層在地化」的效果。目前所有參與的藝術家皆對來台參展表達高度意願,館內亦已著手進行政府相關防疫流程申請,依照目前國際疫情趨勢順利來台交流機會極高。本計畫因同步採取線上直播方式辦理一系列教育推廣活動,未來縱使國際藝術家因疫情無法來台,仍能透過網路直播等雲端工具執行工作坊與講座活動,而展期間所有相關影音紀錄,也將於後製後上傳分享至關渡美術館官方網站及臉書粉絲頁,以擴大藝術教育推廣及永續發展之效益。


展覽介紹

李傑以「人/物、人/人的關係性時間」探索雙年展時間中的原民性:他脫離「解決問題」與「利益最大化」的意識形態,思索個體如何以感性的操作及重分配來回應其他個體或社會,因而轉化既有的展示思考,例如布展過程與空間的互動、在空間行走所產生的情緒,進而編排出的作品圖像式的字幕、聲音及光線。



金雅瑛則從能源與能量開始思考人的生命,她將「生物能量」、礦物能量、資料運算能量及超現實的敘事能納進作品主題、社會課題與未來敘事中。這次個展延伸了疫情時代的人類社會,也就是微生物的生命時空成為能動者,決定了人與人的連結方式,展現了原民化過程中科技、生物與能量間交織的多重關係。



法蘭西斯‧艾利斯常藉由遊戲影射出無形的政治環境,包含地緣政治、物質環境及自然氣象中所蘊含的現實狀態,在他的設計與鏡頭下,尤其凸顯群體中的「角色扮演」與「行動決定」,這些行為中的政治性藉由觀眾而推演、比對出區域地表之外的現實,或者說是氣象。「玩」在氣象之中除了可被辨別為行為,也可以在觀眾的比對中成為政治行動。



在這之中,藝術家阮英俊的計畫更為特別,他直接取消了展覽活動中必然產生的起始與結束點,而是拉出一段生長期,以植物的生命狀態來判別展示與否的決定點,他在關美館一樓中庭展開為期二年的《靜默花園》創作計畫,以其切身觀察台灣新住民社群私建的越南小花園出發,藉由在關美館的中庭現地創作並再建構出一座花園,阮英俊把人和植物從其各自所處的情境拉出來,並在新的環境底下一起經歷社會過程。



實體活動

保持荒涼的表情展覽介紹 


「保持荒涼的表情」為李傑首次個展於關渡美術館,他近年的生活轉變極大,從奔走於世界各地的狀態中逗留,並在近年回到香港及台北,原先高低起伏的日常刺激逐漸從物理環境中趨緩,但他心裡的現實仍張狂。


關係性時間—李傑X黃建宏 對談 

關渡美術館館長黃建宏曾這樣形容李傑的作品:「一邊似乎脫離現實之外,另一邊又不斷同現實相鄰相望。」他認為,李傑雖然從不直接觸及明確的問題意識,如身分認同、政治議題等等,但從他的創作手法、對空間的觀察及看待作品界線的方式,顯現了藝術家以個人身體與建築、光線對話的過程,並互文出產生美學的場域。

關渡雙年展「藝術與社會的時間:關渡雙年展如何原民化?」首場講座以「保持荒涼的表情」揭開序幕,邀請觀眾來館了解李傑創作過程的思慮,並共同討論藝術如何伴隨著社會生活的連續性,轉化成關係性的時間。


李傑與青年藝術家對談 

本次對談邀請台灣青年藝術家,與李傑進行各自作品創作思維脈絡的討論,李傑亦分享其創作思路,如何將思想情緒利用日常現成物做呈現等。並針對特定議題及事件進行思想、理解上的分析,進而轉換成創作元素。於對談後半段,邀請黃建宏館長與大家做對談的統整及總結。 

晶體湍流—金雅瑛個展」展覽介紹 


金雅瑛的藝術創作圍繞在能源與能量的思考上,以地質式或生態式的生命型態重新理解人的生命與能量之間的關係。人與其他生物所具備的「生物能量」、礦物的「積層能量」、資料所具有的「運作能量」以及傳說中的「超現實能量」如何納入到社會課題與未來敘事中,明顯地這些計畫幾乎都呈現為「跨生命的科幻劇場」;人命、礦物生命、動植物生命、微生物(病毒)生命乃至於能源的壽命等等,彼此經由粒子、能量和質變而得以交互支持、互變乃至於從共生到相生。這便是金雅瑛從親密關係、理解全球到進入跨域、跨境、跨性別、跨文化到跨物種,生命的互變相生與竄流穿透構成她作品的敘事軸線與路徑。


「玩不膩:法蘭西斯‧艾利斯個展」_「兒童遊戲」創作拍攝計畫 

於法蘭西斯.艾利斯來臺舉辦個展期間,藝術家亦策畫拍攝特屬於臺灣版本的《兒童遊戲》─扯鈴,從玩耍與遊戲中提取出小孩如何靈巧地在既有扯鈴「規則」中表現自我與變化。在《兒童遊戲》系列作品中,法蘭西斯.艾利斯巧妙地表現了邊界與遊戲的緊密關聯 —藝術家能夠詩意地進行概念的轉移,輕巧地隱言出其政治性和社會參與。 

「玩不膩:法蘭西斯‧艾利斯個展」藝術家導覽 

本次導覽將展出的四件錄像作品進行解說,分別為《捲帶放帶》2011年、寂靜阿尼城》2015年、遇河之前莫過橋》2008年及兒童遊戲 #2:打水漂》2007年。 

直播活動

                           「晶體湍流-金雅瑛個展」專題演講

-水火相容:地熱谷大磺嘴  講者:楊燁 


地處淡水河與基隆河交界口、有著「溫泉鄉」之稱的北投,在凱達格蘭族語的原意為「巫」。相傳凱達格蘭族人將煙霧裊裊的北投區視為聖地不敢入侵,更認定帶有硫磺泉水氣味的豐富地熱資源為有毒致病之物。本講座邀請投入史料與老照片蒐集、田野調查多年的北投文史工作者楊燁,從流傳於凱達格蘭族間的各種溫泉傳說開始,鋪展人們從畏懼尚不可知的能源,到以溫泉資源牟利營生的大小故事過程中,人的生命與能量之間所交織而成的關係。


                        「晶體湍流-金雅瑛個展」藝術家對談

:關於金雅瑛的「需構」二三事

 

1979年於南韓首爾出生的金雅瑛,擅長結合迥異的概念,用推測式的故事技巧、敘事與修辭手段,為既有的世界狀態創造出新的閱讀、聆聽與思考方式。隨著金雅瑛以地質式或生態式的生命型態重新理解人的生命與能量之間的關係,舉凡人與其他生物所具備的「生物能量」、礦物的「積層能量」、資料所具有的「運作能量」,以及傳說中的「超現實能量」等,本對談將從藝術家以生命的互變相生與竄流穿透貫穿作品的敘事軸線和構成路徑,進入其所打造而出從粒子、能量和質變進入到跨域、跨境、跨性別、跨文化到跨物種的「跨生命科幻劇場」。


                           Tuan Mami 越南當代藝術發展情境分享 


邀請藝術家阮英俊於高森的線上課程上,分享越南及東南亞當代藝術的現況,並以幾為東南亞藝術家作為例子信行深入的討論。阮英俊同時也分享其目前的創作計畫,利用再異地種植越南原生植物,探討移民及身份議題。 


    「玩不膩:法蘭西斯艾利斯個展」藝術家對談:ImageGames 

 本次講座就藝術家先前的創作進行深入的討論,同時分享來台的創作計畫。例如他曾造訪祕魯,召集五百名當地自願參與計畫的民眾,將一座沙丘移動了幾公分(《愚公移山》,利馬,2002)。從2016年起,他在伊拉克參與了一系列的新計畫,例如和位於伊拉克達霍克收容雅茲迪人的夏歷亞難民營共同製作之《跳房子》(2016年),或在北伊拉克摩蘇爾市圍城之役期間,他隨庫德族人的部隊拍攝了錄像作品《色彩搭配》(2016年)。艾利斯曾於2020年在日舞影展、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馬賽國際影展等活動中,播映作品《沙之路》,這部作品是協同朱利安‧德弗以及伊拉克尼尼微省一個山間村落的孩童們共同拍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