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對份子

🐃《INTER-SIGHT》X《視探》創作計畫

《inter-sight》主要是以視覺的方式與不同身體特質的族群間建立連結的新媒體穿戴裝置,《inter-sight》X視探》創作計畫主要透過模擬輪椅族的高度,以第一人的視角去解輪椅族的身體路徑,理解輪椅族生活的困境,同時重新解構再創作,讓影像與身體做結合,產出這次三階段的《視探》身體交流工作坊、《視探》的展覽呈現、《所視之處》舞作演出。這次的創作計畫《inter-sight》X《視探》不僅是一檔視覺展覽與舞蹈表演,它更是一道開啟身體想像交流的創作機會。

成果節選片段

計畫內容與目標

A 產品介紹 視野交換app《inter-sight》

這個app的創作靈感主要是來自於相機的普及,讓我重新思考眼中的存在,是否在未來的世界相機會取代我們的雙眼,或許我們的雙眼可以不用依附在身體之上。若有機會以不同人的視角看世界,世界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手機鏡頭就是你的眼睛
於是我創作了這個交換視角的app叫做《inter-sight》,透過4G網路的高速串連即時影像,過程完全使用無線傳送,配上google cardboard頭盔,帶給體驗者第一視角的真實感。透過這組穿戴裝置,即便身體無法自由地走動,也能夠享受像蒲公英一般地遨遊世界。

超乎常人的機動性,讓身體有不同的可能
這個裝置《inter-sight》具備高度的機動性,只要手機到得了的地方,就是眼睛可以到的地方,正如它可以模擬眼睛長在自己腳的樣子、眼睛長在自己後背的樣子,又或是他可以讓男生與女生互換視角、讓媽媽與小孩互換視角、讓異性戀與LGBTQ交換視角......等等。透過交換不同族群的身體,去感受不同的身體處境帶給人不同的感受。也是透過高度機動性的特質,讓它有空間可以與不同族群產生對話。

開啟身體的想像,輪椅族的異想世界
《inter-sight》主要以視覺的方式與不同身體特質的族群間建立連結,《inter-sight 》X《 視探》創作計畫主要透過模擬輪椅族的高度,以第一人生的視角去理解輪椅族的身體路徑,理解輪椅族生活的困境,同時重新解構再創作,讓影像與身體做結合,產出這次的展演計畫。這次的創作計畫《inter-sight 》X《 視探創作計畫》不僅是一檔視覺展覽與舞蹈表演,它更是一道開啟身體想像交流的創作機會。


B 計畫概念

眼疾的出現,讓我有了與他人交換視野的創作《超級未來人趣味大賽》發表,在那次的作品中身份上的交換與身份認同上的混淆成為我此次創作的基底,連同家中阿嬤的事故,進而延伸轉化創作的靈感與動力。

本次計畫命名為《視探》,有著視野探索的意涵,希望藉由《Inter-sight》裝置使得視野上的交換,讓參與者以新視角重新認知世界、探索世界 ,日常生活裡的理所當然也許在身份上的互換後,才能感同身受的理解他人的不便,相信藉由此次計畫的交流能開啟「社會共融」的一小步。

而我將轉化《超級未來人趣味大賽》這個創作延伸《Inter-sight》這個裝置,開啟《視探》創作計畫,將由《視探》身體交換工作坊、《所視之處》舞蹈演出以及《視探》常態體驗式展覽等三種時間點與不同形式開啟我們與輪椅族之間的交流。

《視探》身體交換工作坊:
邀請臺北身障團體願意參與此計畫的輪椅族,希望藉由他們的參與,讓他們體驗裝置給與他們體感上不同的視野,同時也與我們與其進行戲劇舞蹈上的接觸即興讓我們能梳理創作脈絡,並找到創作盲點,更讓我們跨出真正的「社會共融」的第一步。

《所視之處》舞蹈演出:
體感上的真實是無法抹滅的存在,企圖藉由舞者的身體當作社會族群間的傳話筒,藉由行動產生的連結與畫面,更讓雙方族群能夠開啟有效的對話討論。

《視探》常態體驗式展覽:
藉由展品的擺放高度不同、裝置穿戴的體驗以及裝置投放輪椅族的視角三種類型的展品展示,能讓觀者不只有觀賞,同時他能置身其中去體驗輪椅族的感受,進而開啟問題的討論意識。


C <視探>身體交流工作坊

時間|7/11 7/12 7/18 7/19(共四次)
時長|4小時(每次)
人數|4人(輪椅族)
希望藉由合作夥伴三人以裝置體驗、戲劇、舞蹈三種不同藝術領域與五位輪椅族進行為期一個月(四週)的身體交換計畫,過程中會有裝置視野交換的體驗分享,以及合作夥伴都乘坐輪椅與參與者的戲劇交流體驗,最後至合作夥伴與參與者的舞蹈身體接觸即興,希望藉由沉浸式視覺再到行動這樣循序漸進的方式,打開雙方的認知,並在過程中,影像紀錄下雙方的討論過程,也平面拍攝記錄下雙方交流的過程,作為往後創作發展時的創作素材。


D <視探>展覽呈現

希望藉由三種類型的展品,充斥展場空間,藉由展品一的高低擺設、展品三的穿戴行動,進而讓觀者的身體動作也成為展示的一部份,並增加議題討論的可能,同時展品二的設置,在觀賞或參與展品一、三後更梳理清楚我們想和輪椅族與非輪椅族之間的對話可能。

一、工作坊動態紀錄、照片紀錄_體驗身高與閱讀的錯位
我們會將工作坊的動態、照片紀錄呈現在展場當中(共三面牆面)
-影片會以電視機呈現,並掛在160公分高度的牆上,同樣的高度旁邊也會貼上一些照片紀錄。
-另外一部份的牆面我們會將工作坊的照片紀錄以超乎一般人的高度(180-200cm)貼在牆面上。
-我們同樣會以輪椅族方便閱讀的高度(90cm)貼照片紀錄在最後一面牆上。
透過照片高度的擺放,讓觀眾需要踮起腳尖或是彎下腰去觀賞牆面上的平面紀錄,對比高度產生的身體變化,去誘發思考輪椅族與非輪椅族群視野的不同,進而延伸至日常生活裡各種不方便的處境。

二、即時投影裝置_呈現輪椅族的視野
第二件展品是一個即時投影裝置,展場中架設一台相機模擬輪椅族的高度,並即時地將模擬輪椅族的視角投影在牆面上(第四面牆,若無牆面掛設布幕)。即時影像的效果加強了輪椅族與非輪椅族的對比,讓輪椅族在展場可能面臨到的困境更強烈地被表現出來,同時誘發觀者的思考,在藝術場域中,場館與作品的呈現方式,對於觀眾族群與年齡的是否又有什麼樣的預設?

三、體驗式穿戴裝置_體驗輪椅族的視野
穿戴體驗裝置的展架會以一高一低的方式擺放在兩側(配合照片紀錄的兩面牆擺放,高的放高的,低的放低的),穿戴裝置(已開發完成裝置製作)都是用手機製作,一次建議兩個觀眾一同體驗,透過穿戴裝置,甲方可以看到在乙方的視角,反之乙方亦同。現場會提供一台輪椅(參與者可選擇坐或不坐),藉由穿戴裝置交換彼此的視野,同時觀眾依照著顏色與文字指示進行遊戲(配合地面上的馬克膠佈置的指示路線),體驗因應身體特質所造就的不同的視野。

科技作為身體的延伸,藉由穿戴裝置交換彼此的視野,讓非輪椅族體驗坐輪椅帶來的不便,透過科技與藝術的結合,讓非輪椅族有機會以一種共融的角度重新去思考,期待能讓觀眾意識到社會對待輪椅族還有多少的不足,透過這樣子的體驗,誘發觀眾對於未來共融展場、共融社會的想像。


F <所示之處>舞蹈演出

時間|10/1 10/2 10/15 10/16(共四次)
時長|30分鐘演出、30分鐘座談
觀眾|40人/場
本次演出希望藉由舞者作為族群對話的橋樑,在非輪椅族與輪椅族之間的身份來回轉換並同時與其對應的族群現場進行接觸即興,希望藉由身體之間的交流能讓體驗者重新認識眼前的族群所面臨的窘境。參與者與舞者之間的互動,更能堆疊出一套閱讀脈絡,讓觀者以不同形式閱讀計畫的主體,同時演出前的作品導聆與演出後的對談,更能讓創作者、輪椅族以及非輪椅族三方進行更細緻的討論問題。

派對份子 團隊

江品萱
團隊負責人/主要創作

潘則安
共同創作

鄭媙
共同創作

林尚
音樂設計

團隊名單 Credit
新媒碩江品萱
戲劇系潘則安
舞蹈系鄭媙
戲劇系|林尚

輔導顧問
吳季娟老師

《inter-sight》X《視探》創作計製作團隊--------------
行政統籌/裝置、影像、展覽設計      江品萱
導演/企劃書撰寫/工作坊主持/行政協力 潘則安
工作坊教案設計/〈所示之處〉舞者      鄭媙
〈所示之處〉音樂設計         林尚
〈所示之處〉服裝設計         郭馥靈
工作坊教案協力/〈所示之處〉舞者      高詠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