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布袋戲《呂蒙正逆襲記》

傳統音樂學系    計畫主持人:梁正一老師

計畫緣起

傳統布袋戲前後場素有「南唱北打」之說,見證了南北管作為臺灣傳統音樂的兩口活泉,澆灌、滋養著這塊土地上數百年來的各類表演藝術形式。眾所周知,本校傳統音樂學系素以培養與保存傳統音樂人才為主,同時是全國唯一以南北管音樂為主修領域的音樂系所,故南北管尤其是本系發展的重中之重。為了讓學生更深入認識到傳統音樂元素的活化與應用,本系規劃110學年度與「真快樂掌中劇團」合作,藉由該年度「犇放-推廣藝術教育」計畫經費挹注,推出「新編布袋戲《呂蒙正逆襲記》」,邀請該劇團藝師、偶師、樂師,帶領本系「布袋戲大師班」的培訓學員,融入本系特色南北管音樂,學習唱腔及前後場。

南北管除了傳承於正統的館閣傳承體系之外,也化整為零地散見於臺灣各類民間藝術活動中。然而,在現今系所課程分門別類的需求下,從南管樂的指譜、散曲、洞簫,到北管樂的戲曲、牌子、提絃,雖便於技藝傳承上的各個擊破,卻不見得利於學生領略到傳統音樂完整而特有的「活態」與「活用」。藉由本次「新編布袋戲《呂蒙正逆襲記》」的磨練,本系師生得以開啟另一個學院與民間相互連結、學習的契機,實際體會到「學以致用」的可能。

「新編布袋戲《呂蒙正逆襲記》」由梁正一老師擔任計畫主持人,與陳施西助教共同進行課程與師資的統籌、安排及聯繫,本系南管組黃瑤慧老師、琵琶組蘇筠涵老師也共同參與了本活動的演出與指導。

師資團隊

「新編布袋戲《呂蒙正逆襲記》」由傳統音樂學系與「真快樂掌中劇團」合作,師生共同參與了課程的進行與學習。

傳統音樂學系

本系成立於1995年,共分為「南管樂」、「北管樂」、「古琴」、「琵琶」、「音樂理論」五個主修項目。參與本次「布袋戲大師班」課程的成員,將由跨年級、跨主修的學生共同投入,一起學習完成一個跨領域、跨世代的製作。

梁正一/專任助理教授

擔任本計畫主持人的梁正一老師,在古琴的教學與研究、甘美朗音樂的理論與實技之外,也持續投入本系南北管的相關課程,過去也有作曲方面的背景。

黃瑤慧/專任助理教授

黃瑤慧老師專長於南管樂,為本系南管組召集人,尤精於南管曲唱部分。本次課程呈現中,黃瑤慧老師亦為月娥一角配音演唱。

蘇筠涵/專任助理教授

蘇筠涵老師專攻琵琶樂的演奏與研究,在本課程中也提供專業上的支持,豐富了後場的呈現。

真快樂掌中劇團

創辦人江賜美女士,為臺灣布袋戲界的第一代女演師。傳子柯加財與孫柯世宏、柯世華,目前一家三代傳承。劇團一方面傳承臺灣布袋戲精緻之美,一方面學習西方偶戲精神,希望在傳統偶戲與現代偶戲的交會下,對布袋戲有新的契機。家族共同為本土掌中戲文化延續而努力的優秀成績,在掌中戲界傳為佳話。

江賜美/藝術總監

  江賜美(1933-),一位平凡的女性,卻有其不凡的一生。以女性的姿態,縱橫臺灣布袋戲界70年的演藝生涯,幾乎沒有間斷的演出歷程,也為臺灣布袋戲發展史上,增添不同的人文特色。從野臺廟會、內臺戲院、江湖賣藥到公部門邀演公演,見證臺灣近代布袋戲的興衰起伏,是臺灣布袋戲界,特殊且不凡的女主演。其演出風格不同於普遍男性主演的演出氛圍,並在家庭倫理,感情刻畫上有其獨到的演出風格,以女性觀點詮釋布袋戲劇目,著墨於劇中角色內心的情感與細膩的人物刻劃。在以男性為主的布袋戲界中,江賜美展現了在布袋戲界特殊的女性地位。2010年獲新北市政府無形文化資產布袋戲傳統藝術保存者,2018年獲新北文化貢獻獎。

柯加財/團長

江賜美之長子,生活在布袋戲世家之中,對布袋戲就有一份特別的感受與喜愛,從小就開始學習布袋戲,口白清晰與五音分明為一大特色。歷屆均有獲得臺灣「地方戲劇掌中戲」比賽得獎殊榮,也數度參與教育部舉辦戲劇節觀摩表演,以及代表臺灣參加第四屆亞太木偶展演出,成績斐然。目前為臺灣布袋戲戲劇公會代表,推動本土文化保存及發揚古典掌中戲精髓不遣餘力也為本土掌中戲文化延續而努力。

柯世宏/偶師

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偶戲課程兼任講師。美國康乃迪克大學偶戲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真快樂掌中劇團」行政與木偶演師,為臺灣布袋戲女演師江賜美女士之長孫,近年來參與國內外藝術節的演出與國際偶戲研習,一方面推廣臺灣布袋戲精緻之美,一方面學習西方偶戲,希望在傳統偶戲與現代偶戲的衝擊下,對布袋戲有新的契機。

柯世華/偶師

畢業於臺灣光觀學院,為臺灣布袋戲女演師江賜美女士之次孫,從小在戲團中長大,對於掌中戲有深厚的興趣,退伍後積極投入掌中戲的演出,目前在劇團擔任木偶演師,參與國內外的演出,均受到肯定。並於現代偶劇團合作,對於布袋戲有不同的詮釋。

江躍宗/樂師

江賜美之胞弟,為劇團重要核心人物,從小與江賜美學習掌中戲,並擔任後場演出,在文武場上都有優越的演出水準。

姜建興/樂師

  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有相當豐富的音樂設計經驗及相關作品,提供本課程有關演奏及唱腔方面的指導。

計畫執行成果

本計畫以「新編布袋戲《呂蒙正逆襲記》」為主題,由柯加財團長領銜,與「真快樂掌中劇團」諸位偶師、樂師共組堅強的專業師資陣容,連同本系專任教師,進行前、後場的傳授。學生們也依據各自專長與興趣,分為布袋戲「前場」與「後場」的訓練與呈現,以此提升學生的戲曲視野與音樂運用的概念,學習活用傳統音樂文化元素。

布袋戲的表演結合了語言、文學、戲劇、藝術、音樂、歷史與文化等各領域專業,百年來隨著台灣社會的快速變遷而移步換形,脫胎換骨,展現了頑強的藝術生命力。學生透過布袋戲的表演呈現,從跨領域性的訓練,更為貼近傳統音樂的原有生態,相信能達成的效益與分科單一化的訓練大有不同。同時,這也使學生能提早與業界合作,提高本職學能,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與戲曲展演的競爭力。

本次「布袋戲大師班」是「真快樂掌中劇團」與本系的再次合作,課程內容包含布袋戲木偶操作、劇本創作概念、音樂創作概念及劇場演出實務等。藉由技藝的訓練,體驗布袋戲演出分工合作的精神,進而達到演出呈現的重要經驗與基本概念。

(一)南唱北打

南北管音樂素為臺灣傳統音樂的兩口活泉,布袋戲後場更有「南唱北打」之說。這些在書本文字上的「傳說」,都在這次新編布袋戲的學習中得到實現與印證。在現今系所課程分門別類的需求下,從南管樂的指譜、散曲、簫絃,到北管樂的戲曲、絃譜、鼓吹、細曲,本系學生在技術面實際上大多已練就一身本領,缺的只是實務經驗的積累,以及知識學養的內化。本系所提供的專業訓練,作為後場音樂,其實綽綽有餘;從器樂語法的拿捏,到聲腔韻味的處理,只需老師略加指點,配合戲劇需求稍作應變,幾乎無不迎刃而解。在音樂方面,除了有賴劇團音樂設計姜建興老師的全盤規劃,本系黃瑤慧老師、蘇筠涵老師所提供的現場指導及排練演出,同樣功不可沒。

 (二)團隊授課

真快樂掌中劇團所組成的師資團隊教學,對於本系師生來說,也是一個少有的經驗與亮點。現今學院式的分科教學,往往針對特定技藝或知識項目,切割出以課程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多見為一人授課、多人聽講,或一對一個別課教學居多。即便偶有兩名以上教師共同授課,通常也拆分在不同階段進行。真快樂掌中劇團所組成的教學團隊,由各偶師、樂師輪番上陣,又始終圍繞著同一個主題與製作進行,既活潑生動,又能保持聚焦。學生在不同教學風格的洗禮中,也接觸到有別於學院式教學法的刺激。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反而與過去民間館閣的精神較為貼近。

(三)產學合作

傳統音樂的出路,長期為本系師生所掛懷。事實上,戲曲界對於後場音樂的演奏、演唱乃至編創人才,一直都存在大量的需求。《呂蒙正逆襲記》的音樂設計本身,其實給學生運用南北管音樂素材進行編曲與創作,提供了一個相當優質的示範。本系學生在後場音樂吹、拉、彈、唱的展演實力,同樣為劇團老師們所共睹。據知,已有一名南管研究生為真快樂劇團招募,參與後續展演合作,共創教學雙方的雙贏互惠,正是這項計畫所樂見的產學合作效益。

(四)藝術推廣

本活動參與學生共8人,橫跨本系五項主修:古琴、琵琶、南管樂、北管樂、音樂理論。另本系專任教師參與3人,分別具有古琴、琵琶、南管樂專長。

傳統音樂的新生,需要紮根與澆灌。雖然受疫情影響,原定關渡宮展演場地取消,但改於本校水舞台空間,並搭配後續線上播出,仍達到不錯的效果。10/31成果展出現場觀看計100人次,48小時內線上觀看450人次(2021/11/06 10:00a.m.~2021/11/08 10:00a.m.)。

執行計畫之困難處與建議

  110年度「犇放-推廣藝術教育」計畫經費挹注,讓本系能夠敦請真快樂掌中劇團諸位飽學藝師,再度蒞臨本系合作與指導,將新編布袋戲《呂蒙正逆襲記》的演出化不可能為可能。在前後兩個月、一共50多個鐘點的跨領域學習中,學生將自身多年所學的實務技藝,不論吹、拉、彈、唱,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有效的學習與精采的呈現。從中學生體認到「南唱北打」的理論與實際,並在這次團隊授課中接收到另一種不同於學院分科式的「跨界教學法」;與此同時,這門課打開了產學合作的一扇門窗,讓學生看到傳統音樂「學以致用」的可能性,邁向畢業後未來與業界接軌的出路。

  本系首次申請「犇放-推廣藝術教育」,對於「新編布袋戲《呂蒙正逆襲記》」的實現,可謂一場及時雨。由於九月疫情再次升高,使得本計畫的展演面臨挑戰:不僅原定關渡宮不對外開放,許多場地也不提供申請外借。多虧計畫聯絡人陳施西助教在多方聯繫未果後,斷然建議改採線上播放呈現,並重新調整預算方案及時應對,同時也得到真快樂掌中劇團方面的理解與支持,讓活動得以圓滿完成。

  除此之外,原定參與學生人數預期落在10~20人之間,最終只有8人選課,頗為吃緊。人數滑落的因素同樣是受到疫情的竄升所致,所幸劇團團隊及本系老師的支援,以及參與同學全力以赴的投入,讓這個小而美的師生聯展大獲成功。

未來改進方式及活動照片

在後疫情時代,所有的展演活動都面臨艱鉅的適應與挑戰,對藝術工作者靈活度與機動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這次跨領域、跨團隊的計畫執行,得以在且戰且走中,一步步順利進行,除了本系師生與劇團藝師們的通力合作,計畫主持人與計畫聯絡人的費心之外,也不無幾分幸運的成分在內。未來任何展演形式及預算計畫,最好都能提前做好疫情席捲的最壞打算,以完整備案因應突發狀況。

走出傳統戲台框架的演出手法

戲台場景的變化演出手法

老師手把手的操偶教學

後場音樂排練情況

學生後場演出情況

瑤慧老師與人偶合演

演員與人偶合演

精彩的布袋戲演出

「新編布袋戲《呂蒙正逆襲記》」精華篇影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