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單位: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MIT學程)
計畫主持人:林姿瑩執行長暨學程執行長
合作單位: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臺東縣政府交通及觀光發展處、海島青年藝術製作有限公司
計畫期程:110年09月01日至111年01月23日
本計畫邀請多位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以下簡稱MIT學程)師長、學士後跨藝合創音樂學士學位學程(以下簡稱IMPACT音樂學程)優秀校友組成菁英助教團隊以及MIT學程學生,透過「創意專案Ⅰ」、「器樂演奏藝術」、「風格探討與合奏演繹」、「錄音Ⅰ」等課程,邀請學程國內外專業師資諮詢與指導,共同參與課程模組研發過程,期延續過往多元創意的跨域藝術教案,包括與高國中端師資,共創具備在地特色的音樂影像跨域藝術推廣教育課程模組。
1.透過多元創意的跨域藝術教案及課程辦理,增加偏鄉學生於音樂與影像跨域藝術經驗與美感體驗。
2.透過當地教師多元培力研習、教師增能等大師班講座,希望活化偏鄉師資教學内涵、提升教師教學品質。
3.透過與地方合作推動創作展演,增加在地文化特色、人文關懷、社會意識等,使藝術推廣教育能量不受時間、空間及地域的限制。
透過兩天的講座課程,協助以多媒體藝術領域作為未來職涯發展與嚮往的學子,增進其數位化科技藝術方面的學習,亦協助其為科系選材升學作品準備方向,期望透過課程,培育更多優秀之多媒體音樂及樂曲創作產業人才產出,更提供偏鄉地區學生藝術教育與學習實踐的發展機會。
結合音樂、舞蹈、劇場設計等跨領域的藝術教育推廣,將排灣古謠『爬竿歌』重新編曲為『灣美特調』,加上長笛演奏,以及臺東山與海的聲音,共同展現具備臺東特色、原民文化及國際潮流的樂舞藝術,透過此次臺東國際衝浪開幕式的演繹,讓更多人認識臺灣原住民樂舞文化與美麗的山海風光。
配合本學程錄音Ⅰ課程,讓同學能實際了解並操作舞台成音技術與系統工程,甄選10位具基本技術且對成音工程感興趣學生,並連結IMPACT音樂學程何恭譱校友,就數位成音工作站硬體及成音線材介紹等進行前期講座課程,與音樂節兩天現場演練實務操作。
本計畫經費挹注活動器材租借相關費用,支援IMPACT音樂學程林洸毅校友文化部計畫案《宜蘭微旅行──「種下一棵海島的種子》,連結在地代表文化產業,如哲思書棧、礁溪蓮香,與李十三治琴工廠,將音樂藝術結合在地文化並推廣出去。
辦理多元創意的跨領域藝術教案及課程,授課目標群涵蓋MIT學程學生、臺東、宜蘭地區高國中端學生、藝能科相關領域師資,以及本校出隊團隊等。
積極連繫在地藝文各領域專家學者,將藝術大學專業學界、業界師資,連結臺東、宜蘭地區地文化特色、人文關懷、社會意識等,共創具備在地特色的音樂影像跨域藝術推廣教育課程模組。
透過課程與田調,連結產學與外部合作單位,提供MIT學程學生豐富多樣的展演經驗、專案研擬與執行,以及跨界交流學習等,累積實務經驗,以達人才培育、產學合作與跨域整合之成效。
與富含文化保育及傳承理念的九鳥陶燒工作室、零捌玖舞蹈工作室、哲思書棧、礁溪蓮香、李十三治琴工廠等,進行音樂與舞蹈、音樂與原民文化、音樂與市井小民等,透過多樣性交流,進入社區性交流推廣藝術教育與實踐。
全文摘要:台灣國際衝浪公開賽X東浪嘉年華的活動主題為「金樽戰浪.逐風杉原」,邀請國內好手一同來金樽戰浪,也歡迎民眾到杉原海水浴場逐風,體驗十大海洋主題活動。為了展現台東豐沛的海洋運動能量與深厚的南島原鄉在地文化,今年特別邀請北藝大研發長─國際知名長笛家林姿瑩老師親自策畫開幕樂舞〈灣美特調〉。〈灣美特調〉為台東「零捌玖舞蹈工作室」將舞蹈融合排灣古謠〈爬竿歌〉的原創樂舞曲目,此次「零捌玖舞蹈工作室」與台灣首位以聲音設計作品獲德國「紅點品牌與傳達設計獎」的音樂製作人ODd合作,將〈灣美特調〉重新編曲,加上長笛演奏,並由曾為周杰倫等藝人演唱會編舞的台東排灣族編舞家林群哲老師編舞,也在開幕現場帶領舞者演出,和全國記者會中登場的史都華衝浪平台進行人機互動舞蹈,展現具台東特色、原民文化及國際潮流的樂舞藝術!
由林姿瑩研發長暨學程執行長帶領IMPACT音樂學程優秀校友:林洸毅校友、梁言任校友。透過豐富講座活動培育欣賞各類樂曲的眼光,介紹多種基礎配樂軟體操作,進行創作配置教學。
由林姿瑩研發長暨學程執行長帶領MIT學程陳臻怡同學、曾羽萱同學。透過創意專案Ⅰ課程設計,學生獨力完成規劃一個策展與專案演出,並持續與臺東在地青創團隊與校級產學顧問連結。
由李葭儀副校長暨學程主任、林姿瑩研發長暨執行長、呂菱瑄老師、孫紹庭老師、產學合作單位海島青年藝術製作有限公司林洸毅及特邀IMPACT音樂學程優秀校友,如呂進榮校友、何恭譱校友、倪子圳校友,及演出團隊等帶領MIT學生成音工程及演出實務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