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 Biometrika 刊出的 C.Devon Lin,Rahul Mukerjee 和 Boxin Tang 的论文 [Vol. 96, No.1, 243–247(2009)]有窃稿三家的嫌疑。
2002--2011 年间,Boxin Tang 任 Statistica Sinica 副编辑。 2007年12月中旬,F. Pang, M. Q. Liu, and D. K. J. Lin 的论文 Pang(2009) 投给了 Statistica Sinica. [Vol.19 (2009),1721-1728]。
仅仅一个月后,2008年1月30日,C.D. Lin, Rahul Mukerjee 和 B.Tang 向 Biometrik 投稿 Lin(2009)。 该文多处与 Pang(2009)有关。
(i). Lin(2009)在Pang(2009)的基础上将 Steinberg(2006)的结果的适用范围从水平是素数延伸到水平数是任何正整数;
(ii). Lin(2009)在第三节称:"The OLH(81, 50) accommodates ten more columns than the OLH(81,40) recently reported in an unpublished paper by F. Pang, M. Q. Liu, and D. K. J. Lin." Pang(2009)2009年 8月才刊出,Lin 2008年 1 月如何知道Pang(2009)的结果? 该文自己告诉我们 Tang 得到 Pang(2009) 之后, 立即将稿件给了 Lin。我们不知道 Lin 是不是Pang(2009)的审稿人,但我们知道 Lin 立即改写和扩充了 Pang(2009) 的结果成自己的主要结果。假如 Liu 与 Tang 不是朋友,如同偷窃其他人的稿件一样不会有这一句声明。
Lin(2009) 与 Pang(2009) 于2008年 5 月同时被批准。 M.Q.Liu (& Pang)与 Tang (& Lin)涉嫌互相审查,互相批准的幕后交易。
Lin(2009) 至少有六处偷窃我的稿件的嫌疑,另帖叙述。
读到第三节,我们才知道,耦合法构造 OLHD 和 NOLH 是 Lin(2009)的主题。 通篇找不到耦合的定义,算法命名和示例,也找不到参考文献。 我读了很多遍才领会到 step 1 描述的方法貌似就是耦合。 既然是该作者的创造,为什么不大大方方地给出定义和作为矩阵运算的命名? 我不得不坦率地怀疑该耦合运算的定义与命名另有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