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將來想就讀OO系,我在高中三年是不是就應該專做有關的準備就好?

我不贊成這種作法!!

即將實施的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強調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於是就有家長問我,新課綱實施之後,是不是應該讓同學挑選有OO系相關選修課的高中,選擇OO系相關的所有選修課,自主學習也特別選擇和OO系有關的主題,然後專門參加校外與OO系有關的活動,增加多元學習表現。這樣對不對?我說,就實務工作上來說是沒錯;但是以一位老師的立場來說,我反對這樣的做法。

我覺得這是個很有趣,也很現實的問題。我相信很多同學也會想要這樣問,所以我特別想花時間把我對這個問題的想法告訴大家。

首先,同學才國中剛要畢業,能夠對將來有個明確的方向絕對是件好事,但就此把目光限縮在一個極小的範圍,實在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如果同學有一天不喜歡了怎麼辦?如果同學一路往前卻考不上怎麼辦?退一萬步講,即使最後順利考上OO科系,但對於其他領域卻完全陌生的這種同學,將來的發展一定比較好嗎?恐怕答案是否定的。

其實這就像目前很多爸媽專注在同學只要讀書考試成績好就好,什麼興趣志向、生活能力、溝通表達、社會參與等等的都不重要,因為升學考試不考的對升學都沒有幫助。結果大學確實考上了,但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只好每天渾渾噩噩,出了社會也只能找個高不成低不就的工作應付著有碗飯吃,這並不是我們辛苦培養同學想要看見的結局。

今天在會議上聽到「以終為始」,希望我們不要誤以為「考上大學OO系」就是「終」,於是汲汲營營從開始就對準一個小小的目標猛衝。「終」應該是人生,一個完整的人,需要各個面向的學習與成長;所以我們的「始」,就應該以培養一個完整的人當作起點,而不是教他們把目光變得那麼狹窄,那麼功利。

我給這位家長的建議是,同學才這麼小就有個志向是很棒的!但我們家長可以好好利用同學的志向,帶領同學多接觸這個世界。例如OO系和XX領域有點相關,我們就帶同學去走走看看XX領域,擴展同學的視野。例如OO系會用到英文閱讀和溝通,我們就提醒同學把英文閱讀和口語表達學好會更有助於發展自己的興趣。如此一來,我們不只可以無形中擴大同學感興趣的範圍,增加同學對未來的選擇性,而且還可以幫同學把基礎學科與能力的根基扎穩,讓同學具備面對未來世界發生變化時的應對能力。

我不反對家長或同學根據自己的興趣來發展,但希望我們不要把「考上大學」當作最終目標來鑽牛角尖,更不要認為其他所有能力都可以等考上大學之後再說,而蹉跎掉12年精華的學習歲月。畢竟,要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能夠為自己爭取到幸福的人生,遠比考大學困難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