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出現這麼多不同類別的課程,到底有甚麼不一樣呢?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架構包括部定必修、校訂必修、選修、團體活動及彈性學習時間。其中團體活動時間每週2-3節,彈性學習時間每週2-3節。
① 部定必修課程
A.部定必修課程係從全人教育出發,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及奠定基本學力,並具備通識應用能力為目標。「必修」是所有學生皆須修習的基本要求,由教育部發布課程綱要, 訂定最低必修學分。
B.部定必修課程之設計應強化與國小、國中課程的連貫與統整。各領域可研訂跨科之統整型、探究型或實作(實驗)型等主題的課程內容,供學生學習,提升學生通識與綜合應用之能力。
② 校訂必修課程
A.校訂必修課程係依學校願景與特色發展之校本特色課程。
B.校訂必修課程係延伸各領域/科目之學習,以專題、跨領域/科目統整、實作(實驗)、探索;體驗或為特殊需求者設計等課程類型為主,用以強化學生知能整合與生活應用之能力。例如:英語文寫作專題、第二外國語文、自然科學實驗、社區服務學習、戶外教育體驗課程、公民實踐、學習策略、小論文研究、本土語文、議題探索;或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等。
③ 選修課程
選修課程包括加深加廣、補強性及多元選修課程,由學生自主選修。
A.加深加廣選修:提供學生加深加廣學習課程,以滿足銜接不同進路大學院校教育之需要。本類選修之課程名稱、學分數與課程綱要由教育部研訂,各領域/科目選修課綱可規劃之學分數原則,如表7所示,由學生依其生涯進路及興趣,自主挑選領域/科目之課程選修,惟國語文、英語文及第二外國語文等特別規定者除外。
表 7 各領域/科目選修課綱可規劃之加深加廣學分數
B.補強性選修:因應學生學習差異與個別學習需要(如轉銜),補強學生在部定必修課程學習之不足,確保學生的基本學力。
C.多元選修:本類課程由各校依照學生興趣、性向、能力與需求開設,各校至少提供6學分課程供學生選修。本類課程可包括本土語文、第二外國語文(含新住民語文)、 全民國防教育、通識性課程、跨領域/科目專題、實作(實驗)及探索;體驗、大學預修課程或職涯試探等各類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