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固球好,為何台灣很少人知道巧固球?
常和大家說,巧固球是好的運動,但是有人質疑,若是好,為何台灣那麼少人知道巧固球?真是說的好!不過因為我的碩士論文是研究巧固球歷史,所以我知道很多因素。
1. 發明者早逝:研發300多頁的書。發明後生病,抱病一年後去世。懂得人又少,傳承不容易。
1969年瑞士生物學家布蘭德博士發表一篇『體育遊戲的科學評論』,入選國際體育聯盟之國際體育學術文獻會議之最高獎。發現運動最大價值在『人類運動的目的,不是為了優勝,而是為了建立一個美好社會』,在此基礎下,而發明這項運動。{這一年我和方慎思教練都剛好出生}
1970年布蘭德博士在里本斯大學被贈與世界有名的『蘇林獎』,隨即病發,仍抱病繼續為推展此一遊戲而奮鬥,此時亦完成巧固球運動之設計{包括球、網即比賽方法}。1972年去世。
2.所有文獻法文:當時寫的文章,都是法文?英文都看不懂,誰知道法文?2013年剛完完成英文版。所以之後推展會更快。
3.宣傳要錢: 您看的美食很多都是錢堆積出來,找人來報導要給錢的.巧固球沒錢。
4.推展者問題:推展策略和心態。
5.政府和國際體育政策:亞奧運政策下。
6.世界第一的光環:教練和選手的心態。
7.國際總會政策:總會主事者要有心和能力。
8.世界經濟不景氣:
當然還很多,但是基於本人還在總會任職,這是日後回憶錄才能刊載。4-8都暫不談及。
其實歷史都會留下紀錄,我常和各國會長說:當何職位,就好好做事,不然就不要當,做不好下台才是對得起自己和歷史。不然留下不好的歷史,也不好看。
推的好不好,其時都是人的問題和他的心態問題,外在政府政策和世界經濟走向都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