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两千五百多年以来,撒马尔罕在世界文化的十字路口上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中亚枢纽城市之一。该市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东北部的泽拉夫山河谷,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并地区的定居点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
撒马尔罕长期以来一直当了中亚贸易地区的中心点,这城市在公元前329年被亚历山大王征服之前,则是以城堡和强大的防御工事,和手工制作而闻名的城市之一。
从古代和中世纪初期开始,城市和周边地区就被擅长于经商的粟特人,伊朗血统的人,所居住。早在汉朝(公元206年至公元220年),当时中国人记载的记录上可以找出明显的粟特商人的痕迹,描述了关于他们的商业活动。
粟特殖民地是沿着贸易路线而成立,并且粟特邮报是以公元313 - 314年所发现,提供了撒马尔罕商人网络的证据,到达了中国各地,交易了贵金属,香料和布等的不同贸易商品。从巴基斯坦北部的岩石上,我们可以找出了粟特民的铭文证明,证明了粟特人民曾经在印度南部路线上有交过的贸易活动。在公元6世纪起,粟特商人似乎已经走到西方,和拜占庭开发了贸易新路线。
撒马尔罕古城似乎是文化和宗教的创新点。这城位于撒马尔罕东北部的考古储备区,被称为Afrasiab,古城的遗址,涵盖多种中世纪社会的迹象。这些挖掘发现揭示了辉煌的壁画,而且其片段似乎说明了当时的一些异国情调, 这包括 : 婚礼游行,带礼物的大使,外交仪式,皇室狩猎场面,以及一位中国公主在从河边被传送的画面等的异国局面。
多数的证据在绘画当中可勘查,甚至是在其他考古材料和书面资料内,可以找出当时在古城实行了几种宗教,特别是琐罗亚斯德教和基督教。此外,还有两座佛教寺庙和壁画上展示印度教,马尼克主义,以及中亚神话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