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二忠 許亦蕎
風土設計師洪震宇,透過深入淺出的實例分享,用四種複眼、三種角色,引領讀者挖掘地方風土特色,爬梳人文脈絡。此書的內容是他的地方創生方法論,以十二堂的創意實作課程,運用問題、實例、方法、練習,帶領讀者設計出專屬於當地的風土餐桌與小旅行行程。
發揮「專一」的力量,創造家鄉「唯一」的特色,讓旅人體驗「獨一」的魅力。(第36頁)
最厲害的行銷,就是找到對你上癮的顧客,最厲害的風土經濟學,就是找到對你家鄉風土上癮的旅人。(第47頁)
我們得先成為有故事的人,勇於承擔挑戰,不斷嘗試,找尋出路,面對失敗,也要汲取改變經驗,讓經驗成為可記憶、溝通的故事。(第277頁)
「最厲害的行銷,就是找到對你上癮的顧客,最厲害的風土經濟學,就是找到對你家鄉風土上癮的旅人。」說出這段話的正是此書的作者洪震宇,震宇老師是一位旅行設計師,透過敏銳的觀察力挖掘地方魅力,此書是由他在地方創生的自身經驗所寫成,透過問題、實例、方法、練習四點,有系統地帶領讀者學習如何地方創生。我覺得這本書除了適合創業青年、公務人員、社區工作者外,書腰上應該要加上「充滿好奇心的學生」,對於熱愛家鄉且勇於嘗試的我們,這本書非常實用。
地方創生源於日本,近年來也開始在台灣興起,主要目的為平衡城鄉發展,吸引青年人口回流。其實我會買下這本書是因為目前參與的活動「乘上鐵路齊旅花」與地方創生有關,所以想要報名震宇老師的「風土設計,企劃培力-工作坊」,後來雖然沒有參加,但我仔細地詳讀了這本書。這是一本令人讀再讀的工具書,讀第一遍時對於地方創生有了更多想法,讀第二遍時我在未來的目標添加上細節,也知道自己現在需要做的是付出實際行動。
深入閱讀書中的問題、實例、練習、方法,我最大的收穫是複眼視角,用老鷹的角度思考未來,用蚯蚓的角度鑽研細節,用旅人的角度發現需求,用人類學家的角度客觀看待。拿金瓜石的風土菜單舉例,日治時期金瓜石因金礦的開採曾繁華一時,如今這些繁榮幾乎都銷聲匿跡,作者為了挖掘金瓜石的生活與歷史,拜訪了退休的老礦工。用人類學家的角度找出被忽略的特色,在與老礦工的聊天中從礦工習以為常的日常發現適合入菜的故事。用旅人的角度找出感動點,設計驚喜效果讓主廚、管家與客人互動,加深客人印象。用蚯蚓的角度打磨細節,訓練管家們融入情感傳達故事的能力,用老鷹的角度設計說菜劇本,讓管家們彈性運用,也透過故事訓練使管家在未來可透過自行訪查豐富菜單。
讀完此書後,我開始思考過去在參與活動時可以改進的地方,像是光復之旅,從與在地人的談話中,我了解了屋前的石輪是製油器具,而這個製糖的小鎮裡過去有個古樸的榨油廠,但在訪談中我忘記詢問榨油廠伯伯,榨油的季節、花生油原料的產地、花生油榨成後的供應去向、榨油的工人是否為當地住戶以及是從何時開始沒落,沒有更深入的探討這項產業真的相當可惜。希望通過這個閱讀所延伸的反思,可以使我在今後的活動中做出更仔細的觀察與訪問,深入分析及思考隱藏在故事背後的價值。
一開始看到書名裡的經濟學三字時,先入為主的想法是覺得等等可能得搭配Google查詢裡頭的詞彙,但完全沒有,這是一本淺顯易懂但又發人深省的書籍,裡頭沒有艱澀深奧的專有名詞,作者透過實例分析在地方創生經驗中的優缺點、遇到的困難與解決辦法、餐點設計的原由、藝術呈現的方式,還有每一課的「課後複習與練習」,使學習不再枯燥也更能把自己代入書籍中,我透過練習中所提出的問題,自問自答的回顧在本章節的學習收穫以及可深入思考的點。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是旅人、編劇與導演,希望自己能跟作者多多學習,在未來也設計出家鄉的深度輕旅行。
地方創生最重要的是讓旅人親自去體驗風土,我們該如果讓自己成為引導旅人發現故事的帶路人,而不是一位解說故事的導覽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