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tainable communities: working together locally and globally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此次參加的是由國際環境守護組織(CEI)所舉辦的第35屆主題為「永續社會」的活動。活動總共有三個子題,而我選擇的是 Countryside, Food & Agriculture。
事前準備的經過:
(一)訪調:
大約在活動開始的三個多月前開始著手準備這次的報告。剛開始要選定主題時就讓我傷透腦筋,聽了指導老師以及班導的意見,最後決定以幫助青梅解決滯銷問題為主題。起初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動,首先是參訪「文旦復興」,這是一家受到農會邀請並幫助季節性水果-柚子脫離滯銷困境的名產店,訪問老闆後習得如何加工的技術,想嘗試用於面臨同樣問題的青梅。接下來預計要到富里向農民購買青梅,並將其進行簡單的加工,讓那些因為外觀不好看而不被收購的青梅免於被丟棄,但後來因為疫情原因,只能改為網路查詢了。
(二)報告:
以往做報告時都是有什麼資訊就往報告上寫,導致內容不僅多又雜還抓不到重點。而且中文的報告相對簡單很多,當我後來要翻成英文版的時候真的費盡心思,畢竟英文不是母語,除了簡單的日常口語其他一竅不通,更別說報告中還有專有名詞跟文法問題了,經過無數次的修改,最後再配上英文講稿的錄音,我可是重錄了至少四次呢!不過最後完成還是覺得很開心收穫滿滿。
(三)Cultural Workshop:
因為CEI是國際性的組織,特別的是在活動開始前會介紹參與國家的特色文化,有的國家跳舞、有的國家唱歌。討論時我們覺得台灣的早餐文化很獨特因此選定主題。首先是早餐店的阿姨們,為了招攬顧客她們都會不吝嗇地稱每個顧客為帥哥美女;再來就是美味的中式早餐,豆漿配燒餅油條是標配,蘿蔔糕和蛋餅也是人見人愛的選擇。
(四)國旗:
活動主辦方在開始前會向各國蒐集創意的國旗製作,很多國家的作品都很特別,例如先做出國旗,然後貼上該國各地區的特色美食或服裝等等,而我自己的製作材料是選了便宜又好吃的小美冰淇淋的外殼,以廢物利用為延伸。附圖是成品(獻醜了抱歉)
對其他組別報告的感想:
聽其他國家報告時覺得很多國家的選題都很好,例如發現塑膠對環境的危害,將其作成小玩偶,用簡單的故事告訴世人塑膠的可怕,這些都是我不曾想到的。有些因為語言不通或是當地經濟狀況不好(設備簡陋)的關係,對於他們的報告不是那麼了解感到可惜。
Clan Group的活動內容與感受:
我被分配到的是松鼠小隊,裡面的老師和隊友們都很友善也很溫暖,問問題時體諒我的英文不好,大家都很有耐心地聽我講完;有次上課時突然地震,大家也都貼心的詢問狀況!練習跳大會舞的時候也很歡樂,還一起透過視訊畫面比了一個大愛心,我那時候也有被點到要比其中一個動作,但最後螢幕截圖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出現…這次活動最開心的就是看到CEI的官方IG上傳了我的報告內容,看到的時候真的又驚又喜!
全英文環境帶來的衝擊:
以前都覺得自己的英文很好,這次參加全英文的活動時才發現因為能力不足和口音的關係,活動初期連要換組了都聽不懂,傻在視訊畫面等小隊的老師邀請我進入教室,後面漸漸可以適應,對於活動的參與也更深入。
結論:
參加這次活動,我體驗了過去從來沒有經歷過的國際交流,活動期間也看見了各國對於環境教育的努力與熱情,體驗了東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也許沒辦法真正為逐漸腐壞的環境做出巨大的改變,但我願意從生活中的小細節做起,為改變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