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境,又稱棲息地,是指生物生活的自然環境和其中全部的生態因子。
當人們談論到某種動物的生境,通常會包括該環境的生態因子包括光照、溫度、水分、空氣等非生物因子,而食物和天敵等則是生物因子。生境一詞多用於類稱,概括地指某一類群的生物經常生活的區域類型,並不注重區域的具體地理位置。
生物與生境的關係是長期進化的結果。生物有適應生境的一面,又有改造生境的一面。有些動物在正常情況下可以生存在多種生境,例如,候鳥隨季節變化而往返於繁殖地和越冬地兩種生境。某一生境的生物還可以占領新的生境,如外來物種綠鬣蜥在台灣屏東肆虐多年,牠們的繁殖速度驚人,又喜歡吃植物的嫩芽,故農夫種植葉菜類的農田,常被綠鬣蜥一掃而空。
野生動物總是以特定的方式生活於某一生境之中,同時牠們的行為都與其生境分不開。一個特定物種的生境是指被該物種或種群所占有的資源(如食物、隱蔽物、水)、環境條件(溫度、雨量、捕食及競爭者等)和使這個物種能夠存活和繁殖的空間。
如果你有興趣飼養爬蟲類寵物,了解牠們的原生境便十分重要。作為負責任的飼主,把最接近原生態環境的元素提供給你的爬寵,也許是對牠們最好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