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澤(wetland,mire)是指地表過濕或有薄層常年或季節性積水,土壤水分幾達飽和,生長有喜濕性和喜水性沼生植物的地段。廣義泛指一切濕地;狹義則強調泥炭的大量存在。
中國沼澤主要分布在東北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等地,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有大面積沼澤,歐洲和北美洲北部也有分布。地球上最大的泥炭沼澤區在西伯利亞西部低地,它南北寬800公里,東西長1800公里,這個沼澤區堆積了地球全部泥炭的40%。
沼澤有其獨特的特徵:
地表要有薄層積水或經常過濕;
土層有泥炭的形成;
地表上要生長濕生植物或沼澤植物。
沼澤處於植物生態演替過程中間,是從水體向陸地進化的中間階段,當溫度合適,植物大量生長,但分解速度不快時就促使沼澤發育,植物遺骸不斷堆積,形成泥炭,最終沼澤退化,變成草原。
沼澤水域可能為淡水或鹹水,陸域的部分通常是地勢低而平坦的區域,土壤中富含水分,有時是因為底部土壤層透水性差使得水分積存。形成的原因有許多,以下情況下容易形成沼澤:
(1)低洼積水,排水不暢的區域;
(2)具有永久凍土的高寒區域,凍土的表層在夏季消融;
(3)濕潤多雨區,毀林後容易產生沼澤化;
(4)冰川(特別是大陸冰川)的遺蹟。
沼澤由於水多,致使沼澤地土壤缺氧,物質分解過程更緩慢,養分很少。因此,許多沼澤植物的地下部分都不發達,其根系常露出地表,以適應缺氧環境。沼生植物有發達的通氣組織,有不定根和特殊的繁殖能力。沼澤地是纖維植物、藥用植物、蜜源植物的天然寶庫,是珍貴鳥類、魚類棲息、繁殖和育肥的良好場所。沼澤亦具有濕潤氣候、淨化環境的功能。
常見的沼澤動物
牛蛙
白鷺
鱷魚
豆娘
彈塗魚
草龍
海蜷 (燒酒螺)
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