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大學、高中、國中、小學合併,每一個人都有一個ID,上面記錄達成的技能,例如說:數學-等差級數。
可自由選課,每次選修一個科目可以去上課或不去上課,也就是說可以選擇自修或看網路影片學習,不一定要到校聽課,網頁上有建議的選課知識樹,可以以它作為選課的判斷依據,但也可以依自己喜好,跳著選修,最重要的是通過標準測驗,保持知識(長期記憶)。
選修一個單元的可以提出授課需求,只要達到五人便能開課。
每個單元都有一個考試,在一周的特定時間可以申請多個測驗。
通過的項目可以再做一次測驗。
可以公開自己的達成技能給予單位或公司觀看,供他人選材。
也有橫跨多個小單位的大測驗,保證學習知識能夠維持更長久。
依照這個模型的教育系統,會需要更多老師與監考官還有出題者。
當然授課老師也是可以在課堂上以試卷幫助學生(輔助測驗),上課方式不限定。
課程的訂定是由專門的職員負責,職員必須當過老師或正在當老師。
大部分的課程都是自由選修,少部分必須通過前置知識的測驗。
因為這個系統沒有限定年齡,開課時間自由,所以一些上班族也可以選課 。
開課時間由老師決定。
幼齡學生可以由家長幫助選課。
不懂的問題可以在網路上私訊或語音老師,但是必須在老師設定的合理時間內,若在上課中,老師可不接受私訊語音。
每一周都要自己選修單元。
學習與測驗分離,你可以一直選課然後自修且不考試,但是企業可能會要求你通過某些考試,也就是說依照個人需求選擇考與不考試,除了一些課程的老師強制設定條件。
老師開課可設定屬性,例如說:全程禁止講話、接受體罰:打手心、報告型上課方式、嚴肅、輕鬆,讓學生獲得資訊來決定要不要選修。
學習誘因:錢或食物或飲料,有兩個因素造成必須使用學習誘因,第一:幼小的孩子對於慾望不強,需要讓他腦中建立學習=幸福的腦迴路連接起來,第二:真正使用教育系統者浪費掉教育資源,作為回饋需給予獎學金與鼓勵使用。
學習誘因獲得方式有幾種:上課點名有到獲得、完整看完教學影片(一個人一個時間區段只能看一個影片)、通過標準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