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享樂主義外,還有禁慾主義等等,這些都是一種人生指引,幫助我們該怎麼過人生,所以我也想創造一種人生指引,就是在所有時間中求得最大程度感受到人生很有意義的道路,當人感受到有意義時常感受到愉悅,但不是絕對,有時候可能只覺得我必續這麼做才好,但沒有伴隨著愉悅,意義感受最大化是為了強化心理健康的策略,即使在最痛苦的狀態下依然想要繼續活下去,所以意義的定義我沿用"想要讓人生繼續下去的動力",這樣的目標與享樂主義有很大的重疊,所以可以參考一部分的享樂主義原則,除了受苦狀態下不太一樣,我採用"想像自己是一個自己的觀察者"的方式解決,基本上受苦中再用更強的快樂壓抑我認為不太好,受苦中可以接受痛苦或去除痛苦兩條路可以走,比較實用的方法是"中斷思考",一想到不好的事情,馬上就中斷自己的思考讓自己放鬆,人大多數情況下只有在快樂狀態下才會覺得有意義,另一方便是覺得完成自己的使命在任何情況都會有意義,所以整理出以下表單:
快樂跟痛苦大多是單獨出現的,所以想要快樂基本上都要先去除痛苦。使命則是必須自己去找符合自己認知的。
這樣的人生會比較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