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長期記憶:意義化(新舊記憶有關聯)、複習
快樂(愉悅)、意義(想做的欲望)、興奮(亢奮)正回饋方法,要怎麼樣達到三爽,稱為三爽法
學習的快樂在於獲得對自己有用的知識
學習的快樂來自於創造作品的材料來成就獲得愉悅
學習中發生的快樂現象加強學習的快樂
環境中的刺激→感官收錄→短期記憶(運作記憶)→長期記憶。
short-term 短期
感官收錄
chunking 意元集組(或組塊)
chunk 小意元
在短期記憶內的訊息經編碼 ( encoding)後,轉換成語意(semantic)或心像(mental image) 的形式 ,然後與我們的舊有相關知識結合,最後才貯存於長期記憶區內。
當有些歷程未經工作記憶區,而直接由長期記憶區送至反應形成器,則稱之為自動化(automation)。
a﹒短期記憶是限量記憶,而長期記憶是無限的。
b﹒長期記憶中儲存的訊息或知識,在性質上與短期記憶中暫時儲存 者不同,儲存(storage)在長期記憶中的訊息,大致分為兩類:一為 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y),只有關生活情節的實況記憶,另一類 為語意記憶(semantic memory)是指有關語文所表達之意義的記憶。
個體之所以 能收錄該刺激,是由於該刺激的特徵與其長期記憶中既有的訊息(知 識)有連帶關係。這現象正好符合個體適應環境時以舊經驗為基礎處 理新問題的原則。
稱之為心理表徵,乃是為了和布魯納的認知表徵有所區別,其兩 者的說法大同小異。
在訊息處理時,譯碼是雙向的。訊息輸入(input)時,由物理 事件轉換為心理事件需要譯碼。為輸入時的譯碼過程稱之為編碼 (encoding),訊息輸出(output)時,由心理事件轉換為行為事件, 也需要譯碼,不過輸出時的譯碼是反方向的,故稱之為解碼 (decoding)。
一般人處理語文訊息時,在短期記憶階段以聲碼(acoustic code)為主,而在長期的儲存階段,則是以意碼(semantic code) 較為重要。
根據米勒的研究發現, 一般人在一瞥之下只能記下七位數字,此即所謂”神秘的七加減二”說 法的由來。
學習之事只有靠短 期記憶,長期記憶則負責知識儲存,不負責新知識的學習。
短期知識 的容量雖然有限制,但因其另具有運作記憶的功能,所以也有可能突破容量的限制,那尌是意元集組作用。
善讀者之所以能夠“一目十行”,其秘訣在於善於 運用意元集組的緣故。
認知結構=事實上也尌是訊息處理論中所指長期記憶的內在結構
情節記憶可幫 助學習新的情節性知識,語意記憶可幫助學習新的語文性知識。
人類的學習本即是從機械學習方式開始,行為主義學習論的條 件作用原理,其中心理念是刺激-反應連結;條件作用形成後, 某刺激之所以固定引起某種反應,其間聯結關係尌是機械式的, 不是理解式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主要貢獻,即在於對人類學習 的基本歷程提供了科學解釋。
注意、 形碼 、聲碼、意碼並用
多次練習連續實施者,稱為集中練習(massed practice);多次練習分散實施者,稱為分散練習(distributed practice),以分散練習較有效果,原因是較能維持動機。
軌跡法(或位置法)(loci method):採用記憶中留存的空間性 心像,去回想記憶中事物的位置。
字鉤法(peg-word method):字鉤法是適用於序列學習(或系列學習)(serial learning)的一種方法。序列學習時,如依 序排列的事件很多,尌會產生序列效應(serial position effect)。即不同的位置,記憶起來有難有易。接近序列前端 者較易記憶,這叫初始效應;(primary effect),接近序列後 端者也較易記憶,這叫時近效應(recency effect)。
關鍵字法(key-word method):此法適用於學習記憶外語單字。 使用時先找一個與該外語單字發音類似的母語詞,然後用這母 語詞造一語句且包含外語詞的意義,則可以加強此外語單字的 記憶。
主觀組織法(subjective oganization,簡稱 SO):指憑個人 心理運作,將無組織無系統的訊息加以組織以便於記憶的方 法。
理解是讀書的首要 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看,學習當時如果不能認知,學習之後後不易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