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

暑假期間7月~9月 都是貼服的好時機

治療: 過敏 氣喘 異位性皮膚炎

過敏性症狀:遇到寒氣、花粉或其它污染物之類的,患者會打噴嚏,有時會咳嗽或氣喘。 寒氣、花粉、污染物等,都是刺激物,灰塵、塵蹣、一些動物的細毛等東西,也都是過敏原,它們一旦侵入人體,身體立刻對它們發生噴嚏等反射動作,把它排除出去了。

這大部份都是肺的問題,因為鼻子屬於肺。另外與脾、腎都有其關係;因為「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這跟人的先後天體質都有關係。

天寒了,打噴嚏,是排掉寒氣;並給人一個警訊,知道寒氣了,要多穿件衣服,別讓寒氣侵擾身體。

遇到污染的空氣了,打噴嚏污染的物質就噴出體外;並給人一個警訊,知道環境有污染。

【三 伏 天】

中醫認為人有寒,可用「春夏養陽,冬病夏治」的方式調整體質。在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來養護陽氣,是最容易實行的。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是「三伏」。

「三伏」是一年裡的熱氣最盛之時的日子。一年之中,並非太陽直照的時候最熱,而是當伏藏於地裡面的熱氣大量累積,累積多了時就反射到地面來,這時的熱,反而最熱。

中國的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夏至是太陽行經北迴歸線之時,是太陽直照北半球的時候。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是伏藏在地裡的熱氣,累積到最旺的一天,稱為「初伏」或叫「入伏」,第四個庚日,是「二伏」,到立秋(進入秋天的日子)後的第一個庚日,即是「三伏」。這三個「伏日」是一年中最熱的三天,叫做「三伏日」。

【三伏貼 貼什麼?】

藥貼在肺俞、腎俞、大杼、風門、膏肓之類跟心、肺、腎有關的穴道,另外再貼與脾有關的脾俞穴。幾個鐘頭之後撕去,等下一次的伏日,再貼一次。在三個伏日共貼三次,就叫作「三伏貼」。

將含白芥子、細辛等成分之”中藥”(每位中醫師調配成份不盡相同)敷貼於患者背部之穴位,成人每次約3~4小時,孩童約2小時即可撕除,每週1次,3~5次為一療程。

 【施行穴位敷貼 應注意事項】

凡施行敷貼當日穿著鬆衣物,身體勿塗抺乳液,以利敷貼穴位治療。敷貼穴位後勿激烈運動、禁食冰冷、寒涼、辛辣、酸腥、煙、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以免降低療效。 孕婦及一歲以下幼兒,則不宜使用此法。

【適用的疾病】

適用的疾病有 : 呼吸系統的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咳嗽、阻塞性肺氣腫、肺間質疾病、肺功能不全、反覆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扁朓體炎等。

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力,特別是年久患者,要持續三年(三年為一療程)以上才有明顯效果。

夏天接受《三伏貼》治療後,在冬天症狀減緩時應該再配合《三九貼》治療。《三九貼》是《三伏貼》的補充。兩者配合,更可提高機體素質與抗病能力。

但不一定要在三伏天貼「三伏貼」才有效,因為台灣地處熱帶,與大陸四季分明的氣候不同,不需藉助旺盛的陽氣來強化效果。

三伏天和其他日子做穴位敷貼,效果並沒有顯著差異,家長若想帶小朋友來作做穴位敷貼,藉此防治呼吸道的疾病,可以選在三伏天,也可以在夏至以後的日子,尤其是暑假期間都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