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騎跡 從在地出發 探索家鄉 關懷全世界
小志二年級騎著有輔助輪的腳踏車;小閩已經四年級了,依然不會騎腳踏車;蔡老看著這幾位小朋友,想到自己的孩子都在大班就已經學會騎車,為什麼他們還不會呢?原來都是單親的弱勢家庭,缺乏爸爸的陪伴,於是付出行動召集幾位熱血的魔法教師來代替爸爸的角色,為孩子搭起了學騎的鷹架,孩子們陸陸續續學會了騎車,校園中大小騎士迎著風臉上洋溢著天真燦爛的笑容。
同安這所偏鄉小校,雖然南二高交流道就在村子口外,但是二個村莊、四個社區竟然沒有公車站牌,距離學校最近的交通設施南州火車站也在六公里遠。於是一群熱血的教師決定帶著孩子們騎著單車離開校門,用鐵馬二輪幫孩子裝上探索的翅膀,飛向更寬廣的學習場域,展開豐富而美好的旅程。
在活動中,我們發覺,並不是每個孩子的自行車技能都是高超的,曾經有個高年級的孩子騎起車來超級沒有平衝感;又有些孩子,在鄉下生活久了,完全沒有「紅燈停」的概念,因為我們這兒沒有紅燈啊!
為了讓孩子們藉由自行車來擴展視野,當然得有交通規則的法治精神,而且藉此我們也能了解孩子是否真有特殊狀況,不適合車騎。所以我們每次出去會來個單車體檢,了解學生是否了解單車與交通騎乘規則。
這次的考照,我們的科技老師結合了機器人的機構,協助我們的學生路考活動喔!
孩子都是每個家長心中的寶,雖然學校已經盡力做好每個保護與安全環節,但每屆的同安騎跡,家長們總是提心吊膽,擔心這一路上會不會遇到危險。
風險總是有的,我們在人、事與物的方面,用專業與安全管制做到最好,其餘的,我們就交給我們社區的玄天上帝吧。這次出發前,倪代表特別前來為騎士們祈福,並親自為孩子們戴上平安符,為這一路上的平安掛上安全保證。
無風無浪不算旅行,每次的車騎雖總有一點小小的事故,但總能平安抵航。
孩子的成長因現代化而造成小與人之間的疏離,有時連自己家鄉的柑仔店,孩子也不知如何去消費。
小小的同安大大的學習場域。於是我們帶著子出走學校,用兩輪繞著家鄉10個村落團團轉,一個一個村庄去拜訪村長,讓孩子們了解自己的家鄉,自己成長的地方。
透過這樣的車騎,孩子們漸漸了解村落的形成,村落之間的溝通,原來我們住的地方就這麼大,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不遠,一踩一踏,轉輪之間就到啦!
教育即生活,孩子的學習應烙在生活中。
車騎的學習是各種議題學習的好方法,課程要讓孩子知道家鄉的行政運作,所以我們邀請鄉長來為我們分享家鄉的美好與未來。
愛我們的家鄉,提出我們對鄉的憧憬,讓孩子們上一堂服務鄉民的政治課。
生活體驗是108課綱強調的重點,車騎課程就是要創造孩子們更多元的生活元素。
利用假日,我們也邀請了家長們一同騎跡,這次的體驗就交給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們最好的教室。
我騎,我看見,我感受,我學習,我分享。學習不再侷限於教室內,騎出學校處處都是學習場域!
山海同安:月琴管樂音樂交流
墾丁同安:夜宿夜市生活體驗
獅子同在:鄉長打氣勉勵
丹路同心:原民文化體驗
偏鄉孩子除文化刺激不足,家長也無力提供更多的學習空間場域,讓他們去體驗。
學校的車騎活動,從學校出發到國境之南來回共計200公里,其間課程目標的核心就是恆毅力的養成。
每次的同安騎跡的活動日期,就是落山風來到的日子,孩子必需克服心理的障礙,小心地通過這突如其來的陣陣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