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主任
教務組長
訓導組長
謝誠文
梁惠珍
李自勇
屏東縣南州鄉同安國民小學教導處工作計畫
一、行政管理
(一) 實施人性領導,蘊育人文校風
1. 關懷教師:了解每位老師背景、特長、需求,協助解決教學難題。
2. 倡導教育愛:訪視學區學童,建立學生資料,滿足個別差異需求。
3. 走動管理:關心學校各角落,主動發現問題、訂定優先順序解決。
(二)推動效能行政
1. 績效責任:明確工作執掌,擬定工作計畫,確實執行,檢討成效。
2. 支援教學:行政支援教學,以學生學習為優先,發揮行政效能。
3. 安全維護:定期檢視讓老師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安全有保障,並禁止校園暴力行為或言語傷害。
4. 帶頭邁進:教導主任以身作則,凝聚教師、家長、學生願景,發揮課程領導、教學領導、團體帶領者的角色,領航學校教育。
(三)暢通溝通管道,凝聚學校共識
1. 正式會議:運用教師晨會、校務會議、行政會議、家長會議、學生朝會,讓全校同仁、家長、學生掌握教導處最新訊息與動態。
2. 心靈交流:定期舉行教師研習,傾聽教師心聲,交換意見,增進情誼。
(四)落實多元學習,激發學生潛能
1. 有效教學:落實九年一貫基本領域學科教學,深究課程與教材教法。
2. 英語教學:三至六年級安排英語教學,增強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營造英語學習環境,並開辦親子英語學習營,鼓勵親子喜愛英語。
3. 資訊教學:三至六年級安排電腦課,每個學生學會上網查詢資訊。
4. 閱讀計畫:積極推展閱讀活動,養成學生喜愛閱讀、樂於閱讀習慣。
5. 表演舞台:一人一藝,培養學生興趣,定期舉辦才藝表演,展現學習成果,享受學習的成功與喜悅,進而欣賞別人。
6. 個別輔導:實施補救教學、課後輔導、認輔制度、個別化計畫。
7. 多元獎勵:設計多元評量、檔案評量、多元獎勵辦法,發展學生多元智慧,獎勵多樣化、創意化。
(五)倡導教師進修,建立專業團隊
1. 學校本位進修:校內教師經驗交流,專長分享,舉辦講座或觀摩。
2. 教學觀摩:舉辦各領域教學觀摩,擷人之長,補己之短。
3. 校際交流:選定標竿學校,帶領全校教師家長代表參觀訪問。
4. 資訊平台:運用網路資訊,傳遞新知,互通有無,增廣見識。
5. 外埠參觀:結合場館及各社教機構,拓展教師視野與教學資源延伸。
(六)辦理親師合作,提昇社區水準
1. 資源共享:運用學校設備、環境、場地、師資,提供家長成長、學 習、健身、休閒。
2. 親職教育:配合學校活動,舉辦親職專題講座,提昇家長管教知能。
3. 志工團隊:募集有意願有心力的家長,成立愛心志工隊,協助校務。
4. 個別諮詢:針對個別性的家庭、家長提供相關資訊資源,諮詢協助。
(七)整合社會資源,共創學校願景
1. 成果換取支持:建立學校辦學績效與口碑,贏得社區家長肯定信任。
2. 發展學校特色:考量學校環境師資學生條件,充分發展學校特色。。
3. 學校社區化:學校與社區資源共享,建立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
4. 分享參與榮譽:邀請地方人士參與學校活動,適時表揚有功人員。
二、教務計畫
(一)教學組工作目標
1. 課程編制:推展九年一貫課程,貫徹國家教育政策。
2. 教學實施:實施教學正常化,培養五育均衡發展國民。
3. 學籍管理:建立學生基本資料,掌握學生各項動態。
4. 教學設備:充實各項教學設備,豐富多元學習內涵。
5. 教學資源:建立學校教學資源,實踐創意教學理念。
6. 教師專業:鼓勵並辦理各項教師進修,提昇教師專業知能。
7. 成績考查:落實學習定期考察,奠定學生基本能力。
8. 學習輔導:實施彈性補救教學,加強輔導外配子女及低學習成就學生,並因應學童個別差異给與適當輔導教學。
9. 閱讀教育:推展全校閱讀活動,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10. 資訊教育:落實資訊融入教學,培養學生運用科技。
11. 語文教育:推展國英台語教學,奠定學生語文能力,並定期舉行語文競賽。
(二) 教學組工作計畫
1. 課程編制
(1)組織課程發展委員會,由校長、行政人員、教師代表、家長代表、諮詢顧問組成。
(2)定期召開課程發展委員會議,每學期召開一次;於學期中不定時加開臨時會議。
(3)考量學校條件、社區特性、家長期望、學生需要,結合社區資源及教師專長,落實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4)依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編排各領域教學節數及彈性節數。
2. 教學實施
(1) 寒暑假假期中安排教師備課時間,擬定教學計畫。
(2) 學期初教務組依教師專長編排全校總體課表。
(3) 要求教師按照課表上課,並隨時巡堂並制定檢核表檢討改進。
(4) 定期作業調閱,了解教師教學進度並制定檢核表檢討改進。
(5) 舉辦各項語文競賽、才藝活動、多元教學活動,激發學生潛能。
3. 學籍管理
(1) 一年級新生入學及建立基本資料及緊急聯絡電話。
(2) 隨時更新學生基本資料內容,掌握學生最正確資料。
(3) 建立學生在學人數即轉出、轉入、異動資料。
(4) 依照規定人數編班,按時統計全校學生人數並申報。
4. 教學設備
(1) 配合財產管理,確實將教學設備整理並列冊管理。
(2) 指派專人管理及維護教學設備並制定管理辦法,並按時報銷及請購。
(3) 透過學校營繕採購小組商議,添置各科教學媒體及教學設備。
(4) 鼓勵教師自製教材教具。
5. 教學資源
(1) 分類建立教學影帶目錄。
(2) 分類建立圖書目錄。
(3) 分類建立教具目錄。
(4) 運用志工資源管理圖書館
(5) 訂定圖書借閱辦法及獎勵辦法,促進圖書使用。
(6) 在校園網站連結教育資源網站。
6.教師專業
(1) 利用週三下午及例假日辦理教師進修活動。
(2) 安排教學觀摩、教室佈置觀摩、教學研討會,進行專業對話。
(3) 安排專長教師任務,鼓勵分享發表教學專長。
(4) 帶領教師參觀標竿學校,激勵教師見賢思齊。
(5) 協助教師教學研究成果發表。
(6)鼓勵教師依專長繼續進修。
7 成績考查
(1)每學期訂定三次定期學習評量,於開學初安排於學校行事曆。
(2)訂定學習評量週,鼓勵教師設計多元學習評量方式,進行藝能科評量、口頭報告、書面報告、闖關遊戲。
8 學習輔導
(1) 辦理低、中、高年級課後輔導班,進行補救教學。
(2) 鼓勵教師指導學生有效學習方法。
(3) 配合教育部學習輔導計畫,針對外配、低收入戶及單親家庭子女等弱勢家庭進行學習輔導
(4)訂定成績獎勵辦法,每次評量頒發成績優良獎、成績進步獎,激勵學生積極向上爭取進步。
9 閱讀教育
(1) 訂定全校親師生閱讀計畫,鼓勵親師生共同閱讀。
(2) 分年編列預算增購圖書館圖書。
(3) 擬定閱讀獎勵辦法。
(4) 運用義工資源,管理圖書館借書、還書、補書,編列圖書目錄,紀錄每位學生閱讀情況。
(5) 製作全校教師、學生基本資料,詳細紀錄閱讀書籍情況。
(6) 配合天下雜誌行動圖書車、佛光山雲水書坊行動圖書車定期蒞校借閱活動。
10 資訊教育
(1) 規劃學校完善之電腦課程。
(2) 充實學校電腦軟、硬體設備。
(3) 訂定電腦教室使用辦法,鼓勵多運用電腦教室。
(4) 辦理電腦知能研習。
(5) 教室e化設備增購。
11 語文教育
(1) 規劃國語、英語、鄉土語言課程節數。
(2) 辦理各項語文說故事、朗讀、演說比賽。
(3) 聘請劇母語認證師資,安排本校母語教學。
(4) 營造語文學習環境,於校園中佈置英語、國語、台語情境定期更換並播放三項語言歌曲。
(5) 舉辦才藝表演,安排英語成果發表、國語戲劇節目以及台語表演,展現各項語文成果。
三 學務計畫
(一)訓育組工作目標
1. 生活教育:培養學生愛整潔、守秩序、有禮貌、負責任、重公德習慣。
2. 安全教育:宣導上下學、飲食、假期生活、防災防火防震防颱之安全知能,建立安全維護機制,組織危機處理小組,確保全校師生學校生活身心安全。
3. 法治教育:運用正式及非正式課程推展法治教育,培養知法守法素養。
4. 社團活動:透過田徑隊、足球隊、舞龍隊、舞獅隊、太鼓隊、管樂團隊等訓練,裨益身心健全發展。
5. 體適能教育:建立學生身高體重資料及體適能資料,檢視學生體能狀況,作為體育課加強項目參考。
6. 衛生教育:落實視力保健、潔牙保健、個人衛生、公共衛生宣導。
7. 環境教育:宣導環境教育,辦理資源回收工作,提昇環境保護意識。
8. 公共服務:運用服務榮譽制度,體驗犧牲奉獻真諦,感受付出的喜悅。
9. 志工制度:結合社區熱心志工家長,責任分工,支援學校推展校務。
10. 午餐教育:宣導正確的用餐禮儀、飲食衛生、營養知識、飯後潔牙。
11. 校外教學:運用社會資源,結合學習課程,辦理有意義的校外教學。
12.才藝教育:每學期舉辦期末才藝表演,激發多元潛能,建立學生自信。
13.導師責任制:鼓勵親師雙向溝通,定期舉辦家長日,促進親師合作。
14.危機處理機制:組織危機處理小組,防範偶發事件,有效處理危機。
(二)訓育組工作計畫
1. 生活教育
(1)擬定學校生活常規及班級班規,加強宣導、推展、輔導與獎勵。 例如:
愛整潔:掃區分配,責任分工、整理自己桌椅。
守秩序:說話輕聲細語,走廊不奔跑,不說粗話。
有禮貌:向師長父母客人問好,宣導基本生活禮儀。
(2)加強出缺席紀錄,立即通知家長,掌握學生生活動態。
(3)結合家長會辦理寒暑假學生冬令營、夏令營,落實休閒教育。
(4)多鼓勵、少懲罰,建立校園祥和氣氛,營造良性師生關係。
2. 安全教育
(1)宣導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用水用電安全、防颱防火防震演習。
(2)結合志工資源,編排導護人員,有效維護學生上下學安全,並與學生上下學路隊行進路線上之商家簽訂愛心服務站,提供學生突發事件之求助。
(3)舉辦交通安全知能宣導、漫畫、書法、演講、作文學藝競賽。
(4)定期及不定期檢查校園遊戲器材、運動場地及設備,詳加紀錄。
3. 法治教育
(1)選舉班級自治幹部,定期召開班會,訂立班級班規,落實會議程序及會議功能。
(2)每週一次召開全校性兒童朝會,宣導民主法治教育、加強生活教育,每月遴選各班品德小達人,並宣揚事蹟頒發獎狀以茲鼓勵。
(3)將民主法治教育融入導師時間及各科教學,教授小執法說故事之內涵。
(4)採用班級自治選舉方式,選拔【班級模範生】。
4. 社團活動
(1)成立各種社團,利用課後時間或晨間時間練習,發展成學校特色,參與社區慶典活動。
(2)成立田徑隊、足球隊、舞龍隊、舞獅隊、太鼓隊、管樂團等,發展學生才藝技能。
5. 體適能教育
(1) 建立全校學生身高、體重、視力、牙齒基本資料,定期每學期檢查測量學生體能狀況,作成紀錄。
(2) 落實體育教學,增進學生體適能,並定期每學年舉辦校慶運動競賽,展現體育教學成果。
(3) 參酌學生條件,鼓勵學生參加對外體育競賽活動。
(4) 增購體育器材、維護運動場地設備。
6. 衛生教育
(1) 將衛生教育融入生活領域教學中。
(2) 舉辦全校視力檢查、牙齒檢查,加強進一步檢查矯正。
(3) 辦理高年級生理講座、青春期講座,並利用兒童朝會宣導個人衛生常識、公共衛生常識,以及疾病預防常識。
(4) 添購衛生保健室醫務用品。
7. 環境教育
(1) 提倡【綠色學校】之環境教育觀念。
(2) 訂定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實施計畫。
(3) 設立資源回收站。
(4) 利用週會時間,安排全校性環境宣導教育,運用影片欣賞增進學生對於環境保護、愛惜水資源之觀念及具體做法。
8. 公共服務
(1) 設置公共服務獎勵辦法,組織【小小志工隊】。
(2) 運用小小志工人力,定期協助資源回收,圖書館管理,並舉行社區服務工作,讓參加兒童體驗付出與助人之喜悅。
9. 義工制度
(1)募集社區熱心家長與地方人士,組織【愛心志工隊】。
(2)運用義工資源,協助本校交通導護、圖書館管理、校園整理、環境佈置、教學協助等。
11. 午餐教育
(1)辦理全校師生營養午餐,每週一至週五在校使用營養午餐。
(2)利用午餐時間,指導學生飲食營養常識、用餐禮儀、用餐衛生、飯後潔牙。
12. 校外教學
(1)配合學生學習課程,教師規劃校外教學內容,並徵得家長同意,辦理校外教學,每學期每年級以一次為原則。
(2)利用校外教學時間,指導學生出外之安全常識,包括坐車安全、參觀安全、團體安全、守時觀念、守法觀念。
(3)組織校外教學小組,針對教師規劃之行程、地點做事前之勘查,了解是否符合設立標準、營業登記、安全措施,並辦理參加人員保險事宜。
13. 才藝教育
(1)落實藝術與人文領域之教學,培養學生興趣與性向。
(2)每學期期末舉辦全校性才藝表演,提供學生展現學習才藝之表演舞台,培養學生活潑大方、勇於表達自我,建立自信心。
(3)落實一人一藝。
14. 導師責任制
(1)每週二次定期召開教師晨會,了解學校最新動態及學生情形。
(2)辦理教師輔導知能研習,增進教師班級經營方法與技巧。
(3)填寫學生學籍、輔導資料、教師手冊、學生緊急聯絡網。
(4)調閱家庭聯絡簿,落實親師溝通管道。
15. 危機處理機制
(1)由校長、主任、教師組成校園危機處理小組,並熟悉偶發事件處理流程。
(2)本著【發現快、反應快、處理快】之原則,有效處理危機。
(3)建立【發言人】制度,統一對外發言口徑。
四、輔導計畫
(一)輔導工作目標
1.落實導師責任制。
2.加強倫理道德教育。
3.實施休閒教育。
4.強調正向輔導與管教。
5.重視預防性輔導。
6. 善用展性輔導。
7. 辦理親職教育。
8. 辦理特殊教育。
(二)輔導工作計畫
1. 落實導師責任制
(1)導師責任制計畫擬定與推展。
(2)親師溝通管道的建立與運作。
(3)學生異常行為的處理。
(4)學生請假規則的建立與實施。
(5)學生榮譽制度的建立與實施。
(6)實施家庭訪問。
(7)緊急連絡簿的建立與運用。
(8)提昇教師輔導知能,提供班級經營技巧。
2. 加強倫理道德教育
(1)感恩惜福教育的推動。
(2)配合中心德目進行德教育的宣導與實施。
(3)利用朝會時間,由導護老師進行品德教育宣導、加強生活教育、生活輔導,並每月遴選班級品德小達人,鼓勵表現優良學童,鼓舞全校學生見賢思齊。
(4)組織學生自治會,進行品德教育宣導、加強生活教育、生活輔導。
3. 實施休閒教育
(1)藝能活動計劃的規劃與實施。
(2)社團活動的規劃與實施。
(3)校外教學的計畫與執行。
(4)落實一人一藝教學。
4. 強調正向輔導與管教
(1)輔導與管教辦法的訂定與實施。
(2)特殊兒童的管教處理。
(3)落實全校生活輔導,建立學生良好習慣。
(4)規劃辦理學校本位輔導知能研習,期使本校每一位教師均具備基礎輔導知能與技巧。
(5)申請教育部各項關懷弱勢學生補助計畫,開辦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協助低成就學童或家長忙碌需照顧協助照顧學童之課業,進行放學後的補救教學。
5. 重視預防性輔導
(1)身心障礙學生檢出與輔導。
(2)行為偏差學生檢出與輔導。
(3)行為適應不良學生檢出與輔導。
(4)認輔制度的建立與實施。
(5)辦理課後補救教學,協助低成就的學童。
(6)舉辦身障體驗活動,加強珍惜生命價值。
6. 善用發展性輔導
(1)輔導活動辦法的訂定與實施。
(2)新生始業輔導。
(3)畢業生輔導。
(4)兩性平等教育實施。
(5)建立全校一至六年級學生基本輔導資料記錄,了解每一位學生家庭狀況生長背景、父母工作性質、生活作息、興趣嗜好、居家環境、交友情況。
(6)學生輔導資料建立、保管與移轉。
7. 辦理親職教育。
(1)利用節日機會教育,宣導教孝感恩惜福。。
(2)提供親師溝通橋樑,促進親師合作機會。。
(3)辦理親職教育活動,增進正確教養態度。。
(4)每學期初及學期末安排兩次週三下午時段,實際進行家庭訪問。。
(5)辦理【全校班親會】活動,提供親師溝通管道,增進家長對學校教育之認識及交換教養孩子經驗,促進親師管教孩子之一致性。
(6)利用校慶運動會,辦理親子趣味競賽、路跑賽,聯絡社區與學校情誼,促進學校社區化。
(7)辦理親職教育講座,增進家長及社區民眾對學校之凝聚力,加強親子關係、家庭氣氛,並進而建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的觀念及有效管教孩子的方法。
8. 辦理特殊教育
(1)辦理身心障礙補助,實踐教育機會均等。
(2)設置無障礙學習園,宣導融合教育理念。
(3)積極申請本校無障礙空間設施,包括殘障廁所、手扶梯、導盲磚、斜坡道等。
(4)為特殊學習障礙學生辦理個別學習輔導
(5)每學期召開各案研討會,協助關懷行為偏差之學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