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檢測(微量元素)分析報告單
姓名:林豊勝
性別:男
年齡:26
體形:標準體重(172cm,70kg)
檢測時間:2012-05-16 23:08
實際檢測結果
參 數 說 明
鈣(Ca):
是一種金屬元素,銀白色的結晶,易於化合,如:動物的骨骼,蛤殼、蛋殼都含有碳酸鈣和磷酸鈣等,鈣是人體常量元素之一,占第五位。
鈣在人體中的作用:
1、組成人體骨架,支撐身體又是肌肉伸縮的支點。
2、在血液細胞,軟組織中起著重要作用。如:心率維護,神經傳導,肌肉伸縮應激、血的凝結,細胞的黏著。
既然這麼重要,遺憾的是身體本身不能合成,隻能靠外界攝取。
鐵(Fe):
在人體中微量元素的第一位。
是構成血紅蛋白以及細胞染色質和組織 的必須物質,具有攜氧的功能,鐵缺乏會引起貧血,使攜氧功能降低,各組織固缺氧而引發各和疾病。正常人體能含成人3-5g,嬰兒體內含500mg。
鋅(Zn):
作為人體內重要的微量元素是體內上百種 的組成,成分和激活劑,主要功能:催化人體生化反應激活各種 蛋白參與蛋白合成促進激活代謝。
缺鋅會造成:
1、味覺遲鈍,舌頭味蕾阻塞
2、偏食異食,如煤渣、泥土、指甲、牆皮等
3、侏儒癥
4、傷口不易愈合
5、第二性征發育不全
6、女子月經不來潮或潮後閉止
7、影響精子活力造成不孕癥
硒(Se):
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硒是鈣的載體,沒有硒鈣不能沉著在骨上。硒可幫助激活抗氧化 ,例如谷胱甘 過氧化物 ,它能夠中和潛在的有害自由基。 硒是維持肌肉(包括心臟)健康所必需的。 硒還對保持視力、皮膚和頭髮健康有一定作用。
人類硒缺乏可有多種表現,常見有:肌痛、肌炎、心肌脂變、克山病,溶血性貧血,骨骼改變(大骨節病),白細胞殺菌力及細胞免疫力降低易致感染等。
磷(P):
幾乎所有的食物都含磷,在日常飲食中就攝取了豐富的磷,不必再專門補充。如果攝取過量的磷,會破壞礦物質的平衡和造成缺鈣,特別是40歲以上的人,由於腎臟不再幫助排出多餘的磷,因而會導致缺鈣。為此,應該減少食肉量,多喝牛奶,多喫蔬菜。
如血中磷過多會降低血中鈣的濃度,引起低血鈣癥,從而導致神經興奮性的增強,手足抽搐和驚厥。過量表現:1.骨質疏鬆、易碎 2.牙齒蛀蝕 3.各種鈣質缺乏的癥狀日益明顯 4.精神崩潰 5.破壞其它礦物質的平衡。
鉀(K):
鉀是人體內不可缺少的常量元素,一般成年人體內約含鉀元素150克左右,鉀主要儲存於人體的細胞內。鉀是人體內重要的營養成分,也是肌體中重要的電解質,其主要功能是維持和調節細胞內液的容量及滲透壓,維持體液的酸鹼平衡與神經行動的傳遞。鉀對維持人體細胞的正常結構和功能,對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鉀還能增強人體神經和肌肉的興奮性,降低心肌的興奮性,故能維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功能,特別是心肌的正常運動。
血鉀正常濃度為3.5~5.5毫摩爾/升,低於3.5毫摩爾/升稱為低血鉀癥。低血鉀癥最突出的表現是四肢酸軟無力,出現程度不同的神經肌肉系統的松弛軟癱,尤以下肢最為明顯,稱缺鉀性軟癱。一般從下肢開始,特別是股四頭肌,表現為站立不穩、無力或登樓困難。以後隨著低鉀的加重,肌無力可更嚴重,軀干、上肢肌力也逐漸明顯減弱,直至影響呼吸肌,嚴重時甚至可出現呼吸衰竭,嚴重時還會伴有心血管系統的功能障礙,如胸悶、心悸,甚至可出現呼吸肌麻痺,呼吸困難以及嚴重心律失常。
鎂(Mg):
在人體細胞內,鎂是第二重要的陽離子(鉀第一),其含量也次於鉀﹒鎂具有多種特殊的生理功能,它能激活體內多種 ,抑制神經異常興奮性,維持核酸結構的穩定性,參與體內蛋白質的合成、肌肉收縮及體溫調節。鎂影響鉀、鈉、鈣離子細胞內外移動的?通道?,並有維持生物膜電位的作用。
鎂缺乏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情緒不安、易激動、手足抽搐、反射亢進等,正常情況下,由於腎的調節作用,口服過量的鎂一般不會發生鎂中毒。當腎功能不全時,大量口服鎂可引起鎂中毒,表現為腹痛、腹瀉、嘔吐、煩渴、疲乏無力,嚴重者出現呼吸困難、紫紺、瞳孔散大等。
銅(Cu):
缺銅的癥狀是小細胞低色素貧血,生長發育不良、有關節炎、骨質增生和骨折等骨骼病變、潰瘍、肝脾腫大、心血管損傷、冠心病、腦障礙、白癜風、女性不孕和卷發病等癥。
當攝入的銅超過人體需要量l00倍時,可引起溶血性貧血及壞死性肝炎。銅中毒的癥狀有流涎、惡心嘔吐、嘔血、腹痛腹瀉、急性腸胃炎、溶血、尿血、黑便、尿中出現紅蛋白、溶 體膜破裂、出現黃疸、心律失常、肝組織環死、腎功能衰竭、尿毒癥及休克。銅過量不僅引起精神分裂癥和癲 類風濕性關節炎,而且還與食管癌、胃癌、肝癌和肺癌等腫瘤有關。銅過量中毒可用二 基丙醇和亞鐵氰化鉀或硫代硫酸鈉洗胃。
鈷(Co):
鈷對人體內不可缺少的元素。是以離子狀態存在。鈷是維生素B12的成分之一,與造血功能有關。正常人體每日攝入鈷量約在5~45微克之間。當攝入量過高時,會誘發肺炎,導致心肌損害、甲狀腺損害和紅細胞增多等癥。鈷-60γ射線對治療人體癌癥有一定療效。
錳(Mn):
如果人體缺錳,就會影響生長發育。孕婦缺錳導致嬰兒缺錳,可出現新生兒運動失調;幼兒及青少年缺錳,可損害生長,並可造成骨骼畸形;成年人缺錳,可出現生殖功能紊亂。雖然大海底下錳含量非常豐富,錳在人體中作用也不小,但人體對錳的需要量還是很微少的,普通人的膳食中,錳的需要量為每天4-9毫克,其中約一半經腸道吸收。
錳還參與造血作用,錳參與造血過程的機制是改善機體對銅的利用,促進對鐵的吸收、利用以及紅細胞的成熟和釋放。
碘(I):
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成人體內含碘約20~50毫克,而70%~80%的碘集中在靠近喉頭的甲狀腺中,其餘的碘存在於肌肉等組織中。碘是機體合成甲狀腺激素必不可少的原料,它的缺乏會導致甲狀腺功能低下,引起智能和體能的發育障礙。兒童患病可影響生長發育;孕婦患病不但自身甲狀腺腫大,還可使胎兒發育受到影響,孩子出生後生長緩慢、矮小、聾啞、智力低下,甚至痴獃,醫學上稱之為[克汀病](獃小病);成年人患甲狀腺腫可降低機體能量代謝,引起粘液性水腫,心搏減慢,性機能減退,顏面浮腫,講話緩慢,神情冷漠。
成人每日約需供給100~200微克碘;兒童1~10歲每日供給60~110微克為好。碘的攝入量過多,可引起高碘性甲狀腺腫,所以並不是攝入碘越多越好。
含碘量豐富的食物是海產品,如海帶、紫菜、海魚、海鹽,海帶內的碘濃度比海水高出上千倍。在一般地域的土壤中,也含有碘質,因此,我們日常所需的碘,也可在蔬菜、飲水中獲取。
鎳(Ni):
鎳是人體必需的生命元素,主要由蔬菜、谷類及海帶等供給,鎳在自然界分布很廣,但在人體內含量卻極微。正常情況下,成人體內含鎳約10mg,人體對鎳的日需要量為0.3mg。缺鎳可引起糖屎病、貧血、肝硬化、尿毒癥、腎衰和肝脂質和磷脂質代謝異常等。動物實驗顯示,缺鎳會引起機體生長緩慢、死亡率升高,血細胞比容和血紅蛋白及鐵含量降低,使骨骼含鈣量和肝、毛發、筋骨及大腦中含鋅量下降。鎳不足還是不育的原因之一。
氟(F):
氟是一種非金屬元素,人體蓄存過量致氟中毒後的主要癥狀為牙齒變黃、變黑、腿呈X型或O型、躬腰駝背或者手臂隻能彎不能伸等,中毒輕者造成氟斑牙,重者出現氟骨癥,甚至完全喪失勞動和生活自理能力。氟中毒一旦患上即永遠成疾,藥物隻能減緩病情加重。地方性氟中毒病是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地方病,屬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範疇,有飲水型、燃煤型、飲茶型。
鉬(Mo):
鉬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成人體內含鉬總量約為9毫克,分布於全身各種組織和體液中,肝、腎中鉬含量最高。人體對鉬的需要量很小,而鉬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鉬的功能是作為 的輔基,催化相應底物的氧化。普通條件下人體不會發生鉬缺乏,長期全胃腸外營養病人可能出現鉬缺乏問題。動物缺乏鉬可引起體重減少,繁殖力降低,壽命縮短。
釩(V):
釩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對維持機體生長發育,促進骨骼及牙齒生長,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身體免疫力等功能有重要調節作用。適量的釩,還能降低血糖、血壓、血脂,增加心肌收縮力,預防心臟病的發生。目前研究者們最為關注的是其降糖功能,胰島素是人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釩不僅具有胰島素作用,還可保護胰島細胞,因此可降低體內血糖。
人的膳食中每天可提供15微克左右的釩,可滿足身體需要,一般不需要特別補釩,但對於缺釩或糖尿病、高脂、高血壓患者應注意從食物中攝取釩,谷類制品、肉類、雞、鴨、魚、小黃瓜、貝殼類、蘑菇、歐芹等釩含量豐富。但是無機釩鹽,脂溶性小,不易吸收,毒性較大,對人體健康有影響。
錫(Sn):
錫是人體生命活動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人類最早發現的元素之一。經近年來的科學研究表明:錫在人體內能促進蛋白質和核酸代謝,有利於生長發育。缺錫使人體發育緩慢,特別是兒童,錫補充不足將影響正常發育,嚴重者可引起侏儒癥。
矽(Si):
是人體中必須存在的一種礦物質,也是人體中的一種必需微量元素。正因為身體中含有矽,我們的身體纔能保持柔韌性和彈性,擁有柔軟的皮膚和堅硬的骨骼。 可以促進小孩生長發育,在防止老化方面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並且矽還能促使膠原蛋白增加,具有一定的美容功效。體內缺乏矽時會導致皮膚干燥、皺紋增多、容易骨折。隨著年齡的增長,各種組織中的矽含量逐漸減少。因而矽含量的減少程度可作為老化的參考指標,用以提醒老年人加強保健延緩衰老。
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因為矽缺乏或是矽過高導致的。 缺乏的話可能引起骨質疏鬆、指甲脆弱等癥狀。而矽過高的危害也很大。比如如果長期的吸入含有二氧化矽的粉塵,很容易導致矽過量,出現矽肺。如果體內矽過量,還可能引起局灶性腎小球腎炎。
鍶(Sr):
鍶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能促進骨骼生長發育。長期以來人們隻注重骨骼發育與VD、鈣的相關性,而忽視了鍶在人體中的重要作用。根據最新研究資料表明:人體一旦鍶缺乏,將會引起體內代謝紊亂,同時會出現肢體乏力、出虛汗、骨骼發育遲緩,還會引起骨質疏鬆等嚴重後果。
調查研究認為:孩子不注意粗糧和蔬菜的搭配食用、盲目補鈣是引起兒童缺鍶的主要原因。為避免鍶缺乏,應注意糧食的粗細搭配,菜類的葷素搭配,並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乳制品和動物骨頭進行補鈣,以避免缺鍶。
硼(B):
硼普遍存在於蔬果中,是維持骨的健康和鈣、磷、鎂正常代謝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之一。硼的缺乏會加重維生素C的缺乏;另一方面,硼也有助於提高男性睪丸甾酮分泌量,強化肌肉,是運動員不可缺少的營養素。硼還有改善腦功能,提高反應力的作用。雖然大多數人並不缺硼,但老年人有必要適當攝取。
本檢測結果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