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堯虞舜時代,洪水氾溫,命大禹治水,當洪水治平後,在陝西維南縣之洛水發現神龜,血背上刻著黑白九數的幾何圖形。九個白點靠近頭部,一個白點居尾部,三個白點在左脅,七個白點在右脅,四個黑點靠近左眉,二個黑點靠近右眉,六個黑點靠近右足,八個黑點靠近左足,五個白點在背中央。九個位首象徵九宮,陰陽分列交錯,故後天的變化,皆離不開洛書之數。
大禹領悟到洛書的玄妙,依九宮將天下劃分成九州。且將一般事物區分為九類,而著《洪範》九疇為治國大典。
據說至周朝仍保留有河圖洛書之器物,並存放於京府內,至秦才遷至阿房宮,可惜為楚霸王項羽折焚燬。
乾(天)稱父,數六,位西北、時秋冬之交。 坤(地)稱母,數二,位西南、時夏秋之交。震(雷)長男,數三,位正東、時正春。 坎(水)中男,數一,位正北、時正冬。
艮(山)少男,數八,位東北、時冬春之交。 巽(風)長女,數四,位東南、時春夏之交。離(火)中女,數九,位正南、時正夏。 兌(澤)少女,數七,位正西、時正秋。
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