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景气上升过程(1975 年3 月—1977 年1 月):最短的景气上升
随着紧缩政策的实施,通货膨胀的收敛,政府的政策重点又转向刺激景气,致使景气于1975 年3 月走出谷底,开始走向复苏。其中日元贬值与美国景气恢复所导致的对美出口的扩大,成为支撑复苏的主要因素。但是,在石油危机以后,随着整个西方经济进入了以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大量失业为特征的“滞胀”(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状况)时代,日本经济也进入了低速增长时期,特别是石油危机过后留下的“后遗症”,致使企业破产倒闭增加,雇佣恢复缓慢,各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扩大,整个经济呈现为“无繁荣感的上升”,而且上升时间只有22 个月,成为战后最短的上升过程。
8.2 景气下降过程(1977 年1 月—1977 年10 月):日元升值萧条
随着出口的增加,经常收支的黑字日趋膨胀,形成对日元升值的压力;急速的日元升值又反过来招致出口下降,企业受益与生产状况恶化,致使景气于1977 年1 月从上升转为下降。但是,从1977 年1 月至1977 年10 月的9 个月下降过程的实际增长率仍保持在大约5%,其水平与景气上升过程并无明显差别,因此可以说是“宏观”(整个经济的增长状况)与“微观”(企业的收益状况)又一次出现了偏离,也有人称这次景气下降为“景气之中的不振”。
参考书籍:
冯昭奎 (1998年6月 )。《日本经济 》。内部资料。 55-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