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綿已被確知嚴重危害到人體的健康,更會引起多種癌症與疾病。但從勞保局的職業病給付資料來看,石綿肺症及其併發症案例數每年大都不超過5位;職業性癌症並未區分類型,總件數每年平均不到10例,顯示石綿相關職業病被嚴重低估。
導致石綿相關職業病被低估的原因包括:石綿疾病的潛伏期相當長使得因果關係難被認定、極少石綿作業現場工作環境曾進行採樣測定使得長期石綿的累積暴露劑量極難評估、惡性間皮瘤的診斷需進行特殊染色檢驗、石綿相關癌症發病後存活時間短,因此較難提出職業病認定申請、許多罹病者在退休並退保勞保之後才發病、許多石綿作業工作者受僱於小型事業單位或為臨時工等等。
這使得整體社會忽視石綿的健康危害問題,而長期以來勞工與社會大眾對此問題也未有相對充足的資訊可以取得、法令政策上亦未建立有效的疾病通報監測機制,也是重要因素。
預防石綿危害
由於石綿暴露並無安全閾值,預防石綿危害首要是全面禁用,同時,政府應強制要求仍在使用石綿的產業採用替代品,如玻璃纖維、礦絲(mineral wool)、岩綿(rock wool)、陶絲(ceramic wool)等危害較小的物質;不過人造礦物纖維的安全性亦應長期監測。
仍使用石綿的工作場所,雇主應提供勞工個人防護設備,以及進行定期健康檢查,檢查項目應包括作業經歷、胸部X光檢查、肺功能檢查、咳痰檢查。因石綿疾病的潛伏期長達數十年,對於離職及退休員工也應依據風險高低,每年定期作健康檢查。
此外,一般民眾的石綿環境暴露,可能比勞工的職業暴露少很多,但文獻上也有環境暴露引起石綿相關惡性胸膜間皮瘤的流行病學研究與個案報告。台灣目前有許多房舍使用石綿瓦、石綿板,或是疑似有石綿的建材,政府應對這些建物進行檢驗,找出含有石綿的建物,建立登記制度並公告之。這些建物在移除危害物質過程中,應採安全措施,以保障建築、拆除業勞工與居民的健康。
即便是自己從事居家DIY工作都必須注意可能的石綿暴露。根據澳洲石綿安全與消除機構 2016年出版的報告 《Measurement of asbestos fibre release during removal works in a variety of DIY scenarios》,DIY的房屋裝修的模擬結果顯示,使用動力工具在石綿水泥板鑽孔(如安置冷氣)1.5公尺長,在5分鐘內,個人採樣結果總纖維高達 13.23 fiber/mL。因此用動力工具切割或鑽孔,破壞石綿產品將使石綿纖維飛揚,暴露量會很高。所以對於可能含石綿建材應該加以標記,不可使用動力工具使其破壞粉碎還是應該由專業人員在標準的職業安全衛生規範下作業。
建議依照石綿暴露的風險,很年輕就開始暴露、石綿暴露量較高、潛伏期超過20年的高風險群,透過定期的健康檢查來追蹤;高危險群(如有職業石綿暴露的老年吸煙者)可以考慮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本網站為105年度新北市職業病調查委外研究計畫委託專業服務案「石綿暴露職業病調查研究計畫」建立
委託單位:新北市政府勞動檢查處/就業安定基金補助
執行單位: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