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应和民间节庆结合

佛青会讯社论

佛教应和民间节庆结合

华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庆——春节或农历新年刚刚过去。许多佛寺,尤其是北传寺廟都张灯结彩,大事庆祝。许多人在除夕夜也到佛寺去烧香辞旧岁迎新年,如马六甲之青云亭及释迦院在除夕夜都车水马龙、人山人海。雪兰莪的东禅寺之灯饰及花艺展也吸引了数十万人次出席参观。

佛教能成为人们庆祝春节的一部份,对佛教的发展有其积极的一面。因为一个宗教要在一个族群中长久流传,就必须和这个族群有密切联系,也就是说该宗教和人们的生活是习习相关的。以基督教和回教为例,孩子出世时有洗礼,成年时有成年礼,婚礼和丧礼都有其各自的仪式。反观佛教在这些人生的重要时刻却显得可有可无。

诚然佛教作为一个追求解脱的宗教,本质上就较不注重世俗的节庆仪式。佛陀固然给于在家居士有关在家生活很多很好的教诲,但是对于生活中重要事件之仪式却付之厥如。然而佛教对于仪式所持有的如此态度却在另一方面给于佛教更大的发展空间。如此一来,佛教反而可以更轻易的融入任何文化,并和任何节庆结合。

佛教在其发源国印度的衰败,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没有融入印度的生活习俗。所以今日的佛教必须努力和当代生活、传统习俗、民间节庆等结合。马佛青总会曾经在多年前出版了《佛化生活手册》,在这方面作了一个起步,可惜没有足夠的后续工作将这个理念全面落实。无论如何马佛青也曾办了几次佛化婚礼,更重要的是开创了风气,并让佛教徒们有了佛化婚礼的概念。

如今连基督教堂也开始大事庆祝农历新年,本就和中华文化有极深渊源的佛教,更必须努力将佛教成为华人在生活中及各项节庆时不可或缺的一环。这项工作绝非国内任何佛教组织能单一成事,它必须汇聚国内所有佛教界的力量,并将之发展成一波运动。 当然我们不能将之视为佛教世俗化,而且也不应将佛教世俗化。佛教在哲理上的探究、在修持上的深入,都是不能因此而有丝毫松懈的。佛教必须在提升其信徒的佛学理论和修持程度的同时,以“附加价值”的方式,深入民间。唯有保持其在哲理和修持上的崇高卓绝,佛教才能保有其强大的摄受力,成为民间乐意与之结合的宗教。也唯有这样,佛教才能成为民间节庆的“附加价值”,而和民间节庆的结合才有其积极的意义。

(10/03/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