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and Learning *
Economics is a discipline which studies human behaviour in relation to choices,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coordination. This body of knowledge has a high level of abstraction which can be very challenging for learners at the senior secondary level. Economic analysis yields answers to, or views on, many questions or paradoxes, and the answers may be contrary to common sense. The analytical skills used in the discipline follow stringent rules of logic and young learners need time and effort to master them.
To master economic knowledge, students have to develop understandings through connecting concepts and theories with real-world events.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n economics requires both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reasoning. In general, young learners find the subject demanding as their economic enquiry skills are still developing, and they have only limited social awareness. Teachers’ expertise and support are the keys to student success in studying economics.
The senior secondary Economics curriculum does not require students to master advanced economic theories, which are more suitable for tertiary level study. Very advanced and abstract economic tools should be avoided at this level as they may frustrate students and reduce their interest in the subject instead of preparing them for the future. This curriculum aims to equip senior secondary students with knowledge, skills and dispositions for citizenship, and to prepare them to be effective decision-makers. Learning to learn is emphasised, and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ask meaningful questions in economic terms is a priority. Teachers need to create a learning context in which students can be actively engag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nderstandings.
The framework of this curriculum is designed to create more room for learner-centred activities. Many of the topics chosen, such as consumer surplus and efficiency, are linked to daily decisions. The key concepts and skills required in the curriculum are applicable to many phenomena that students encounter, and teachers should explore opportuniti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concepts so as to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When students see the relevance of economics to their daily life, their motivation for studying the subject will increase. The ess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s in this curriculum, particularly when they are related to current issues, can enrich students’ discussion and broaden their views.
The Learner and Effective Learning *
Students new to the discipline of economics are likely to be intrigu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ubject. It is not about making money, but it studies “What is money?” It does not teach students how to invest, but it deals with costs and benefits of studying at universit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ourse, students are not familiar with the focuses and concerns of the subject, and they do not possess the analytical tools and perspectives needed for economic analysis. However, they are already frequently involved in economic decision-making in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ir lives, and this experience is a good entry point. Economic education aims to give students alternative explanations to consider and improved skills for making rational choices. To build the knowledge, skills, analytical tools and perspectives required in the learning of economics, teachers need to adopt a wide repertoire of pedagogical approaches. This has the added advantage of allowing teachers to see how different learning approaches suit students with diverse learning needs, so that they can choose an appropriate mix of approaches to maximise learning for all.
To sustain learners’ interest, the new tools they have acquired in economics should enable them to comprehend the world better. They should be provided with many opportunities to demonstrate their understanding through their performance in, for example, doing worksheets, drawing diagrams on the blackboard, giving presentations after an economics game, and preparing a board display on current news or issues.
知 識 與 學 習 *
經 濟 學 是 研 究 有 關 選 擇、資 源 調 配 和 協 調 的 人 類 行 為 的 學 科,是 高 度 抽 象 的 知 識 體 系,就 很 多問 題 和 似 是 而 非 的 論 點 進 行 經 濟 分 析 後,得 出 的 答 案 或 觀 點 可 能 與 常 識 大 相 逕 庭。經 濟 分 析 須 遵 從 嚴 謹 的 邏 輯 法 則,對 高 中 學 生 來 說 極 富 挑 戰 性 ,他 們 要付 出 時 間 和 努 力 才 能 掌 握 有 關 技 巧 。
要 掌 握 經 濟 知 識,學 生 必 須 將 概 念 及 理 論 聯 繫 到 現 實 世 界 的 事 物 上,在 培 養 理 解 經 濟 學 的 能 力 同 時,也 需 要 運 用 歸 納 和 演 繹 推 理 來 建 構 知 識。一 般 來 說,學 生 認 為 本 科 的 要 求 甚 高,是 由 於 他 們 尚 未 熟 習 經 濟 探 究 的 技 巧 , 也 沒 有 足 夠 的 社會 觸 覺。因 此,教 師 的 專 業 知 識 和 支 援 是 學 生 能 成 功 學 習 經 濟 學 的 關 鍵 。
高 中 經 濟 課 程 不要 求 學 生 掌 握 高 深 的 大 專 程 度 經 濟 理 論,也 不 應 涉 及 高 度 抽 象 和 高 深 的 經 濟 分 析 工 具,以 免 學 生 因 挫 敗 感 而 失 去 學 習 的 興 趣,影 響 將 來 的 發 展。高 中 經 濟 課 程 旨 在 加 強 學 生 的 經 濟 學 知 識 和 技 能,培 養 他 們 成 為 有 素 質 的 公 民 和 有 能 力的 決 策 者。本 課 程 強 調 學 生 要 學 會 學 習,並 著 重 運 用 經 濟 學 來 探 究 有 意 義 的 問 題。教 師 須 創 造 合 適 的 學 習 情 境,讓 學 生 積 極 參 與 建 構 知 識 。
本 課 程 架 構 的 設 計,旨 在 為 以 學 習 者 為 中 心 的 活 動 創 造 更 多 空 間。很 多 課 題 都 與 日 常 生 活 的 決 定 息 息 相 關,例 如 消 費 者 盈 餘 和 效 率 等。課 程 涵 蓋 的 主 要 概 念 和 技 巧,都 能 應 用 到 日 常 生 活 上,因 此,教 師 應 多 發 掘 機 會 以 加 強 學 生 的 理 解。當 發 現 經 濟 學 與 日 常 生 活 息 息 相 關 時,學 生 學 習 本 科 的 動 機 便 會 增 強。本 科 如 果 能 提 供 聯 繫 到 社 會 的 最 新 發 展 的 學 習 經 歷,更 可 以 豐 富 學 生 的 討 論 內 容 , 擴 闊 他 們 的 視 野。
學 習 者 與 有 效 學 習 *
初 次 接 觸 本 科 的 學 生 大 概 會 對 經 濟 學 的 性 質 感 到 好 奇。經 濟 學 雖 然 與 如 何 賺 取 金 錢 的 學 問 無 關,但 卻 研 究「 甚 麼 是 貨 幣? 」;它 不 會 教 授 學 生 投 資 的 方 法 ,但 卻 處 理 有 關 接 受 大 學 教 育 的 成 本 和 效 益 的分 析。
修 讀 本 科 初 期 時,學生 雖 然 不 熟 諳 本 科 的 重 點 和 所 關 注 的 地 方,也 不 具 備 經 濟 分 析 的 工 具 和 角 度,卻 在 日 常 生 活 中 經 常 參 與 不 同 的 經 濟 決 定,這 些 經 驗 提 供 了 很 好 的 切 入 點。經 濟 教 育 旨 在 為 學 生 提 供 考 慮 問 題 的 各 種 詮 釋 方 案,以 更 好 的 技 巧 來 作 理性 的 選 擇。要 建 立 學 習 經 濟 學 所 需 的 知 識、技 巧、分 析 工 具 和 角 度,教 師 需 要 採 用 多 元 化 的 教 學 模 式。這 樣 更 可 讓 教 師 了 解 不 同 的 學 習 模 式 怎 樣 配 合 不 同 學 習 需 要 的 學 生,從 而 選 擇 一 套 能 集 合 不 同 模 式 的 教 學 方 法, 讓 學 生 取 得 最 大 的 學 習 成 果 。
當 學 生 發 現 經 濟 科 上 新 學 到 的 技 巧 有 助 理 解 這 個 世 界 時,便 能 維 持 學 習 的 興 趣。應 為 他 們 提 供 更 多 機 會,以 不 同 方 式 展 現 對 學 習 內 容 的 理 解,例 如 做 工 作 紙、在 黑 板 上 繪 圖、參 與 經 濟 學 遊 戲 後 進 行 演 示、就 時 事 新 聞 或 議 題 預 備 展 覽 等 。
* Personal, Social and Humanities Education Key Learning Area
- Economics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Guide (Secondary 4 - 6)
Jointly prepared by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uncil and The Hong Kong Examinations and Assessment Authority,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