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生命敘說與心理傳記學會年會徵稿正式開跑!】
活動日期:2025年11月1日(六)09:00-17:30
地點:輔仁大學聖言樓
今年年會主題是:「照顧/陪伴的敘事與實踐」
如果你是心理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或是對生命敘事、心理傳記有熱忱的朋友,千萬別錯過這次絕佳的交流與學習機會!記得先把11月01日留下來,我們後續也會再公布當天的活動安排。
【徵稿方式】
今年分投稿「壁報展示」或「口頭報告」,投稿方式詳見:https://reurl.cc/QYAMab
投稿期限:即日起至2025年8月15日22:00截止
為什麼要參加?
與心理與生命敘事領域專家們深入交流
擴展專業視野、激盪新靈感
增加學術發表經驗,也認識喜愛敘事的朋友們!
也歡迎大家踴躍分享給身邊對此主題有興趣的朋友~我們一起用敘說的力量,照顧與陪伴彼此的生命故事!
聯絡信箱:fnpa2014@gmail.com
主辦單位|台灣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
協辦單位|輔仁大學心理系
圖片來自網路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2025年6月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5/06/08 (日)下午13:30-17: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苑七樓 713 教室)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主持人:李貽峻(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人文暨社會醫學科 助理教授 )
回應人: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報名:https://forms.gle/gX1mNCW6GGQiSiNs8
分享者: Vincent
主題: 身心負傷~~療癒~~
簡介:
有人說「不幸的人用一生在療癒童年」,作為一個負傷前行的助人工作者,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且似乎把所謂的精神症狀都得了一遍,從年輕時對了一下診斷標準,想自己是不是bipolar ll?解離?多重人格?neglect abuse?最後一個前女友說我是嚴重憂鬱症後分手,後來也恐慌發作,50幾歲起自傷自殺能量浮現;做了40幾年的各種各樣的正統學院派治療及各種身心靈方式的療癒,現在60幾歲了,離死亡不遠,仍繼續療癒著~~
其他備註:
本分享會因報名人數眾多,將會以會員為主,非會員為輔,總人數為25人,備取5人。
活動前將另行通知是否報名成功。
如最後確認參加人數未達25人,則會再次開放報名。
千呼萬喚照過來!!
學會2025年度暑期工作坊來了!
7/5(六) 09:30-016:30 丁興祥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研究
7/6(日) 13:30-16:30 翁開誠 與老翁即興對談
7/12(六) 09:30-016:30 李貽峻 生涯混沌的敘與事
7/18(五) 09:30-016:30 李文玫、傅迺甯 關係中的自我敘說與人類圖
7/19–20(六日) 9:30-16:30 邱英芳 敘說取向的創傷、失落與悲傷輔導
7/26–27(六日) 09:30-17:00 劉素鳳 原生家庭與自我發展
8/16(六) 09:30-016:30 蔡春美 影像發聲方法工作坊
8/17(日) 09:30-16:30 吳曉明 女性的身體敘事
課程資訊與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TkSPCdumyPxbVAF39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2025年4月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5/04/13 (六)下午13:30-17: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苑七樓 713 教室)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主持人:劉素鳳(舒心心理諮商所所長 )
回應人: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報名:https://forms.gle/VhAMKE38pvhvsDc69
分享者: 葡萄
主題: 聲生:一位第三代外省中產階級家族男性從自我認同迷失到建構自我認同
簡介:
我是一個外省人?是中產階級的小孩?是諮商心理人員?我有特別的苦痛經驗嗎?像是失喪過親人、面臨什麼創痛?老實說我覺得我把自己放入什麼身分都讓我感到困惑,我總覺得要回答我是誰這個問題特別的困難,然而在畢業期限的壓迫下我匆忙的選擇了一個論文主題,極力的想要證明我能像一班同學一樣在一般預期的四年內畢業,但我失敗了,於是我決定順著自己參與過一次敘說團體的經驗,好好地說我自己。
我想我好好面對那個纏繞著自己的迷惘,還有每次做選擇的懷疑,另外回觀自己過去的生命也常常只能很扁平的說出我覺得事情是什麼,簡單感受,但是總是空空的沒有細節。這一次我想好好地說我自己的故事,利用述說誕生一個豐厚的我自己。
其他備註:
本分享會因報名人數眾多,將會以會員為主,非會員為輔,總人數為25人,備取5人。
活動前將另行通知是否報名成功。
如最後確認參加人數未達25人,則會再次開放報名。
明:圖為作者在母親逝世後做的一個夢的圖繪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2025年3月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5/03/09 (日)下午13:30-17: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苑七樓 715 教室)
報名:https://forms.gle/1pMiLEc8ePFYKeR86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主持人:張慈宜(輔仁大學心理系 副教授)
回應人: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分享者: 吳月珍(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學程碩士,自殺者遺族,曾任教師及居陪員。在與不同年齡層的相處與陪伴中,看到每個人內在獨特的心光,並在各類工作坊與書寫反思中,沉潛與繼續做心靈的探索。)
主題: 那交會時互放的光亮——生死之疑的自我探問與轉化
簡介:
本研究節選自研究者的自我敘事碩士論文,敘說在母親自殺後,面對生死之疑不斷進行自我探問與轉化的歷程。在陪伴病中父親的過程中,對「善終」等生死議題也有新的體悟。期望透過書寫與敘說,開啟更廣泛的對話空間,讓每個人得以重新與自我及他者交會,對生命中的各種選擇,有更豐富多元的理解與尊重,從而真實相遇、彼此滋養,讓心光相照。
其他備註:
本分享會因報名人數眾多,將會以會員為主,非會員為輔,總人數為25人,備取5人。
活動前將另行通知是否報名成功。如最後確認參加人數未達25人,則會再次開放報名。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2025年1月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5/1/12(日)下午13:30-17: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苑九樓 913 教室)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sNwjvvHRu7oD7Sxr9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主持人:吳曉明(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
回應人: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分享者:余桂榕(部落山腳下鋤花草的布農婦女,尋找一種自然生態中,人存在的心眼,如何生存在天地人間。喜歡用唱歌和書寫舒壓,放下心與眼之後,性別與多元文化的觀點,又是另一種敘事多元生命能量的羽化交融)
主題:我在部落的敘事現象
簡介:
這些文字是研究所期間田野的書寫筆記與生活記錄而成。因為無法成為學術規格的文章,卻是自己認為切身重要的文字,以身體健康和心理意識以及治療疼痛期間的感知,體認原住民現實社會的現象需要被理解與拆解。於是整理分類了自己的思考成了四部曲的篇章,主題是很個人的,也很現象學。
既是研究田野調查的心思意念,難為無法上檯面與社會現象對話,而珍視自己的苦痛,更心疼原住民集體社會的心理與文化。因而多元文化教育與性別教育的跨域視角;族群,性別,階級,宗教與傳統信仰,文學等觀覽生靈與意識靈魂,油然而生。
本分享會因報名人數眾多,將會以會員為主,非會員為輔,總人數為25人,備取5人。
活動前將另行通知是否報名成功。
如最後確認參加人數未達25人,則會再次開放報名
生命史與傳記研究社群分享會,一個說故事與聽故事的地方,歡迎想說故事的朋友,報名成為分享者,可依照自己有空的月份報名唷。
地點:法鼓山貴德學苑9樓913教室(延平南路77號)
時間:1/12、3/9、4/13、5/18、6/8、7/13、8/10、9/14、11/9、12/14
週日:下午13:30-17:00
時間地點如有更動將另行公告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UxLirKLWgihRDxQG9
日 期 回應人
1月12日 吳曉明(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 助理教授)
3月09日 張慈宜(輔仁大學心理系 副教授 )
4月13日 劉素鳳(舒心心理諮商所所長 )
5月18日 鄧明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 助理教授 )
6月08日 李貽峻(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季人為社會醫學科 助理教授 )
7月13日 邱英芳(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 助理教授 )
8月10日 邱英芳(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 助理教授 )
9月14日 薛榮祥(龍華科技大學觀光系 副教授 )
11月09日 李文玫(龍華科技大學觀光系 副教授 )
12月14日 黃小玲(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心理諮商中心主任 )
新的一年度分享會活動即將陸續開始,非常歡迎有興趣的朋友,想說故事的朋友,來與大家一同分享屬於你的故事,透過故事與故事交織碰撞,使生命故事的光澤,在震動的瞬間如同鏡子,藉著它我們看見自己的色彩,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經驗,邀請您一同敲響生命敘說的樂章。
歡迎大家來報名成為每月的分享者。
地點:法鼓山貴德學苑9樓913教室(延平北路77號)
時間:1/12、3/9、4/13、5/18、6/8、7/13、8/10、9/14、11/9、12/14
週日:下午13:30-17:00
時間地點如有更動將另行公告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2024年12月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4/12/08(日)下午13:30-17:3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苑九樓 913 教室)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dqsFYzfzDUBtAUEz7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主持人
薛榮祥老師(龍華科技大學觀光系副教授)
回應人
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吳曉明(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
分享者:天佑
主題:
眼淚的故事
簡介:
女媧煉石補天,用了三萬六千五百顆石頭,剩一塊石未用,是為頑石。適逢神瑛侍者對一株絳珠仙草有澆灌之恩,又動了凡心下凡遊歷人間。絳珠仙草後修煉成男體,聞訊亦隨之下凡,打算把一生所有的眼淚還她。
我想,我應該是林黛玉,用我一生來還媽媽眼淚。
聽說我是一個磨娘精,出生時喝母乳喝到了一歲,因為完全不吃其他副食品,所以營養不良,最後被強迫斷奶,有時候我會想如果不是營養不知道這個奶會吃到幾歲;聽說在幼兒的初期,我非常的黏媽媽,只要媽媽消失在我的眼前我就會開始大哭,好像不給爸爸抱或是爸爸都無法安撫我媽媽消失,為我帶來的斗大淚珠;國小開始我進入住宿學校,哭了三個月,每天晚上五點到教具室報到一路哭到七點,說我想回家,想家了,搞的媽媽不能煮飯,只好姐姐爸爸輪流來陪我講電話,說想家想家,其實也不是想這個家(實體解構的房子或床鋪),很單純的想媽媽,帶著媽媽的相片,穿過的衣服,吸一吸殘留的味道,彌補想念的空缺;五專的暑假媽媽陪著我念醫護英文,到了學校拿起單字本,眼淚還是會忍不住打轉,單字像是牽動著媽媽在家陪伴我的場景,我沒有想過都高中了,我仍然想家(媽媽);再長大一點開始有了生活中的張力,爭執吵架,一南一北,有了一點安全的空間與距離,直到再次訴說起張力中的點點滴滴,我就像那個從來沒有長大過的小孩,一直哭一直哭,沒來由的掉著眼淚,說不清楚,講不明白,理不清,看不透,說不出口的情緒換做成一滴滴的眼淚不停的流,胸口很悶,話卡在喉嚨,我腦中有一個畫面,我走回屏東的家,想要跟媽媽說我有多難過,多受傷,那是一種被拋下的感覺,我走進門,看著牆壁上掛著的老三合院畫像,媽媽坐在椅子上,我像是被掐著脖子,話說不出口,眼淚拼命的掉,我不敢往下想,我說不出口。
那一天我騎車回家,我腦中再次浮現要回家跟妳訴說這段過往的畫面,這一次的感覺不是害怕,而眼淚還是濕潤了眼眶,我突然發現,退去害怕,眼淚可能是我很想念妳;一滴滴的淚水訴說著不同人生時期的五味雜陳,酸甜苦辣,不一定是痛苦難受,也有許多與妳相處美好的光的點點滴滴,透過淚珠集結成字,串珠字串字,澆灌之恩,我用一生眼淚來說給妳聽。
本次的敘說故事,我聚焦在衝突的敘說,歡迎大家來聽我的故事。
本分享會因報名人數眾多,將會以會員為主,非會員為輔,總人數為25人,備取5人。
活動前將另行通知是否報名成功。
如最後確認參加人數未達25人,則會再次開放報名。
隨著精彩的年會結束,是否激起大家心中的漣漪,一股的力量蠢蠢欲動呢
是的,生命敘說研究方法(初階工作坊)來囉。
主題:生命敘說研究方法初階工作坊
工作坊介紹:敘事取向近年來已於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領域廣為學者所接受,許多研究生也開始使用敘事的研究法探究相關主題,當敘事研究從另類研究開始變成主流質性研究法之一,相關概念或如何進行研究卻仍讓許多研究生感到混淆,我們希望透過工作坊的形式,讓有志於敘說研究的研究生具備基礎概念,並透過與敘事研究專精的老師直接對話和討論,以釐清研究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
報名網址:https://www.beclass.com/rid=294da806719f31d5fb1e
時間:114/01/10(五)-01/11(六)
地點:輔仁大學心理系聖言樓(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課程大綱:
1月10日
上午場:賴誠斌 助理教授(輔仁大學心理系)/生命史研究
下午場:鄧明宇 助理教授(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賴誠斌 助理教授(輔仁大學心理系)/主體性探究的自我敘說
1月11日
上午場:張慈宜 副教授(輔仁大學心理系)/自我民族誌—批判視野的自我敘說
下午場:李文玫 副教授(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敘事分析研究
對象:對敘說/敘事研究方法有興趣的研究生或相關人士(至少20名成班)
費用:
1.非本會會員新臺幣3000元
2.本會會員新臺幣2500元
3.本次課程提供合辦單位輔仁大學心理系所學生半價1500元5位名額
4.以上費用包含兩天中餐與講義費用
主辦:臺灣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
合辦:輔仁大學心理學系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2024年10月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4/10/13(日)下午13:30-17:3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苑九樓 913 教室)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A6X7nFypXVHbudhw5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主持人
薛榮祥老師(龍華科技大學觀光系副教授)
回應人
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吳曉明(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
分享者:
陳順華(順華身心動作教育中心)
主題:
上路~我與敘事的相遇與啟發
簡介:
大學畢業後在社會打工十多年,意外接觸身心靈課程,開始找自己,很喜歡也好奇跟生命、跟自己、跟團體有關的進修,決定考心輔研究所,希望能找到可以應用在生活上的方法,消除心中疑惑。考上文大心輔所,決定論文寫自己的身體經驗,指導教授找國術系老師,生涯正式換跑道。
碩一論文撰寫課,老師提到自我敘說研究法,覺得這是我要的,經同學介紹到輔大旁聽夏老師及翁老師的敘說與實踐,還有丁老師的方法論,開啟旁聽生的跨校學習生涯。敘事,正式上路,旁聽了四、五年,輔大成為孕育我的地方。
三年前,我用敘事經驗完成第二個碩士學位,現在正整合自己所學的身心取向進行助人工作。
從上路到現在,我的敘事路上發生什麼?學到什麼?有什麼困難?怎麼面對?做了什麼?不做什麼?……
歡迎您來聽我故事,說您故事,一起探究生命樣貌。
本分享會因報名人數眾多,將會以會員為主,非會員為輔,總人數為25人,備取5人。
活動前將另行通知是否報名成功。
如最後確認參加人數未達25人,則會再次開放報名。
2024年台灣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年會既學術研討會
即將於11月2日舉辦;以研討會為名,故事為底,在別人的故事裡,迴看自己的生命經驗;心理學裡,「敘事」是一門學問,故事卻是每個人的人生。我們拿故事來探究學問,從學問裡深入跟延伸故事,歡迎您來,跟我們一起參與生命敘說與心理傳記學之世代間的對話、與傳承、實踐。
報名網址: https://forms.gle/NGqs9nE5dwEobLru8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2024年09月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4/09/08(日)下午13:30-17:3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苑九樓 913 教室)
報名表單: https://forms.gle/1T5WqCx7SFsKjooA8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主持人
薛榮祥老師(龍華科技大學觀光系副教授)
吳曉明(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
回應人
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邱英芳(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所助理教授)
分享者:
筑婷 (玄奘大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四)
主題:
與傷同行-一位女性的創傷經驗生命敘說探究
簡介:
生命經驗中曾經歷過那份巨大的失落,總是把我壓的喘不過氣來。不想面對、不願意面對,因為總是會想到那張以前對我鄙視、否定的眼神以及猶如原音重現、嗤之以鼻的聲音。
原以為自己可以戴著面具,適應這個社會的運作,就可以安安穩穩的生活,可以繼續無視自己身上隱隱約約的痛苦、可以繼續當作一切什麼事都沒發生,繼續當我的乖女兒、好女友、好女人、好學生…,直到自己經歷了破窗式的死亡,身上的創傷也隨著事件的發生,越來越深,深不見底,難以直視。
憂鬱是一連串的狀態,隨著經歷了失落到無助,再從無助到失望,再從失望到絕望的過程。戴著厚重面具生活的我,既是我,也不是我,生命的樣態就像一團糾纏再一起的毛線球,剪不斷、理還亂,難以梳理。
也許,還是得回到以前開始慢慢找尋…
本分享會因報名人數眾多,將會以會員為主,非會員為輔,總人數為25人,備取5人。
活動前將另行通知是否報名成功。
如最後確認參加人數未達25人,則會再次開放報名。
年會徵稿
今天年會舉辦的日期為11/2號,有興趣參加的朋友可以先把當天空下來,隨後我們會再公布當天的活動安排。
每年到了年會我們都會公開徵稿,今年有海報張貼與口頭報告兩種方式,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詳閱投稿規定,撰寫並投稿,非常歡迎大家的稿件,也可以幫忙分享給身邊對於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有興趣的朋友,讓我們一同共襄盛舉。
投稿說明: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2024年08月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4/08/18(日)下午13:30-17:3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苑九樓 913 教室)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hDe6vBBLH5DLJpeh8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主持人
薛榮祥老師(龍華科技大學觀光系副教授)
吳曉明(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
回應人
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張慈宜(輔仁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分享者:
張佑維(博士生)
主題:
翰林炸彈客蔡元培跟無名教育工作者如我,怎麼立這個「志」?
簡介:
提起蔡元培,我們想到的是民初蔡元培擔任北京大學校長的這段經歷。
我們聯想得到他高考狀元、學霸身分的這一面,
卻無法想像他同時是國民黨元老、光復會創會會長,
在清朝末年搞造反、鬧革命、被通緝的革命首領的另一面。
1906年,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他在36歲的時候決志革命?
我想從心理傳記的方法來看看,他立「志」的過程。
並以我的現身、及教育經驗、在社區大學的經驗,
與蔡元培跨時空對話,反思在2024年的今天,
這樣的教育經驗下,我們長出了什麼樣貌?
本分享會因報名人數眾多,將會以會員為主,非會員為輔,總人數為25人,備取5人。
活動前將另行通知是否報名成功。
如最後確認參加人數未達25人,則會再次開放報名。
學會今年度暑期工作坊來了
堅強無比的師資,豪華再升級,錯過這次等待何時,馬上手刀搶著報名!!
課程介紹:
「與老翁有約」是即興交流時刻,這三個小時,我們談何謂人性的心理。心理助人專業和東方儒釋道思想有何相通?心理學除了科學,還有人文、歷史傳統及藝術美學的喘息空間嗎?自我敘說,為何是開顯生命之道?
翁開誠老師三十年前將西方敘事觀點與華夏思想結合,引入華人的心理學與助人工作,於輔仁大學心理研究所一系列人性的心理學(humanistic psychology)課程就在這精神下開展出來。
這是什麼樣的一系列課程?為何包含了真善美聖?歡迎您前來與老翁交談,了解如何從美國量化研究的大草原,回歸東方哲學傳統山水悠林,找到故事化生命經驗的脈絡,相信人心向內追求超越的能力,透過自我敘說賦予個人生命的新義,以美啟真,以美顯善。
▁▁▁▁8/17(六)下午場14:00-1700 ▁▁▁▁
主講: 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研究所兼任教師,輔仁大學退休副教授
地點:輔仁大學SF851教室
主辦: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
協辦:輔仁大學心理系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JBshik1CL78zmYzF9
學會今年度暑期工作坊來了
堅強無比的師資,豪華再升級,錯過這次等待何時,馬上手刀搶著報名!!
課程介紹:
女性與身體的關係向來是疏離的,自小並不被鼓勵探索身體然而在經期、性事、甚至孕期,隨之而來的生命歷程身體的故事,往往型塑她內心的自我認同從女大學生談陰道與棉條、第一次的性、以及性騷擾的經歷用身體的故事,一窺現代女性的主體,是否女性真的擁有了自主的權力。
▁▁▁▁8/17(六)上午場09:00-1200 ▁▁▁▁
主講:吳曉明 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生命敘說與心理傳記學會理事長
地點:輔仁大學SF851教室
主辦: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
協辦:輔仁大學心理系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JBshik1CL78zmYzF9
學會今年度暑期工作坊來了
堅強無比的師資,豪華再升級,錯過這次等待何時,馬上手刀搶著報名!!
課程介紹:
創傷與失落是人生旅程中很難避免的課題;然而,大部的人並沒有足夠地的思考與面對的準備。甚至連專業助人工作者,往往也有許多不了解之處。
在本次兩天的課程中,我們將針對創傷的失落與哀悼(Loss and grief)、創傷後壓力疾患(P.T.S.D.)、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疾患(C.P.T.S.D.)、(助人工作者所面對的)替代性創傷(C.V.)與創傷知情等主題,作一個有系統的介紹,並進一步探討陪伴與復原/元之道。
▁▁▁▁8/10(六)、8/11(日)09:00-1700 ▁▁▁▁
主講:邱英芳 玄奘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
地點:輔仁大學SF851教室
主辦: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
協辦:輔仁大學心理系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JBshik1CL78zmYzF9
學會今年度暑期工作坊來了
堅強無比的師資,豪華再升級,錯過這次等待何時,馬上手刀搶著報名!!
課程簡介:
「生有涯、說吾涯」
本工作坊將介紹敘事方法在生涯議題上的意義與運用,在時間有限的工作坊以及人生中,以生涯混沌理論的觀點,藉由生命敘事開展充滿際遇與不可預測的生涯設計。適合有興趣於敘事方法與生涯發展議題的同道。
▁▁▁▁8/03(六)09:00-1700 ▁▁▁▁
主講: 李貽峻 成功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地點:輔仁大學SF851教室
主辦: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
協辦:輔仁大學心理系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JBshik1CL78zmYzF9
學會今年度暑期工作坊來了
堅強無比的師資,豪華再升級,錯過這次等待何時,馬上手刀搶著報名!!
課程簡介:
西方心理傳記學自Freud(1910)開始已有百年歷史,工作坊將藉由回顧傳統西方心理傳記之研究,讓學員熟悉西方心理傳記學的發展內容。而心理傳記學研究在台灣亦有近二十年的研究發展,心理傳記學的起源,雖早於敘事心理學,然而其取向與1980年代興起的敘事心理學傳統是彼此呼應的,都關乎心理學的典範轉移。為了瞭解心理學的「兩種文化」(典範),本課程亦介紹敘事心理學的傳統。
此外下午課程安排學員能夠直接操作心理傳記學的方法並進行在地轉化之可能性進而讓同學實際尋找台灣在地文化創新人物進行小型研究並發表。以此培育具歷史文化脈絡性、心理性、在地性、傳記(敘事)性的人文與社會學術之能力。
▁𝟕/27(六)09:00-1700 ▁▁▁▁
主講: 丁興祥 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研究所兼任教師
地點:輔仁大學SF851教室
主辦: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
協辦:輔仁大學心理系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TEkhhj531CqxbpUeA
學會今年度暑期工作坊來了
堅強無比的師資,豪華再升級,錯過這次等待何時,馬上手刀搶著報名!!
課程簡介:
原生家庭與個人關係,總是千絲萬縷地影響著我們,也許是愛,也許是傷痛,也許是冰冷匱乏,也許是烽火連天與控制…;我們往往急於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卻又屢屢陷入與原生家庭的困境中。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與遭遇,透過敘說的觀點,覺察與反思自己身上的經驗,重新建構、理解與詮釋過去的經驗,探索這些經驗的價值與意義,找出身上的資源與能動性,學習重新做自己,讓自己擁有往前走的力量與勇氣。
▁𝟕/20(六)09:00-1700 ▁▁▁▁
主講: 劉素鳳:舒心心理諮商所所長
地點:輔仁大學SF851教室
主辦: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
協辦:輔仁大學心理系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TEkhhj531CqxbpUeA
學會今年度暑期工作坊來了
堅強無比的師資,豪華再升級,錯過這次等待何時,馬上手刀搶著報名!!
課程簡介:
敘說的美,在於可以對聽的人及說的人都產生影響力。這次的課程將家庭雕塑的方法,與敘說歷程結合,在探索生命當中18歲以前六個重要階段的生命經驗,以家庭雕塑方式,將之具體呈現,期待對自己產生新的認識。課程將透過講授、示範與實作、小組分享、團體討論等方式進行。
▁𝟕/𝟏𝟑(六)09:00-1700 ▁▁▁▁
主講: 蔡春美: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地點:輔仁大學SF851教室
主辦: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
協辦:輔仁大學心理系
新冠肺炎疫情後本會再次舉辦海峽兩岸研討會!!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質性研究專業委員會將於2024年9月27日至9月29日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召開第五屆學術研討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研討會。本次會議由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質性研究專業委員會和河北師範大學共同主辦,河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和河北省心理學會承辦。會議將邀請境內外多位知名心理學家和質性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做主題報告。熱忱歡迎各位學界同仁前來參加!
一、會議時間
2024年9月27日至9月29日(27日報到,28日全天及29日上午開會,29日下午離會)
二、會議地點
河北師範大學
三、會議報到及住宿地點
石家莊觀與國際酒店(河北師範大學東門)
四、會議論文提交及要求
1.論文內容:質性研究方法的發展,質性研究的跨領域對話;心理學各分支領域的質性研究;心理質性研究進展;心理質性研究與新概念、新理論、新科技、新方法的生成;質性心理學與心理學本土化;ChatGPT與心理學質性研究;敘事心理學與心理傳記學;生命史與生命敘事;質性心理學成為學科的可能性探討;質性心理學的教學與人才培育等相關領域撰寫。
2.摘要提交:(1)語言為中文或英文,以Microsoft Word編輯。中文用宋體5號字,1.5倍行距,不超過1000字;英文用Time New Roman字體5號字,不超過800字,1.5倍行距。 (2)論文摘要內容要求包括論文題目、作者姓名、作者通訊地址(含單位全稱、系所、所在城市、郵遞區號、電子郵件信箱)、摘要全文(其中,關鍵字3至5個,之間用逗號分開)。
3.全文提交:歡迎提交全文,採用APA格式,正文字體為宋體小四號字,行距為1.5倍。
4.論文提交截止日期:2024年8月29日。
5.論文及會議回執提交電子信箱:與會代表的論文摘要及參會回執
請寄至信箱fnpa2014@gmail.com,並標示「姓名+單位+論文題目」或「姓名+回執」等字樣。報名後如有變動無法參會,請務必聯絡會務組。
五、會務相關事宜
1.會議註冊費:教師代表1000元人民幣/人(中國心理學會在冊普通會員900元人民幣/人),學生代表500元人民幣/人(中國心理學會在冊學生會員400元人民幣)。本次會議由河北師範大學收費並開立發票,費用可現場繳交。
2.會議回執:為方便會務安排,與會者填寫參會回執,於8月29日前發送郵件至fnpa2014@gmail.com
活動相關資訊: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GddLKUZeBAGXNNfNzDrGVdrTL0jRohsV/view?usp=sharing
論文投稿資訊:
https://forms.gle/H8FdxgkiAAaeYEvVA
回執表單: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SjCZVupYVVE18QBTPoKPXuRXccZiL312/edit?usp=sharing&ouid=111852100293637211518&rtpof=true&sd=true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2024年07月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4/07/21(日)下午13:30-17:3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苑九樓 913 教室)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qBEVVGF6PWtUhgtF7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主持人
薛榮祥老師(龍華科技大學觀光系副教授)
回應人
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邱英芳(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所助理教授)
分享者:
小穆 (研究所二年級學生)
主題:
家庭如何塑造人
簡介:
在一個經歷大時代創傷的家族中成長的我,對於家族過去的遭遇並不知情;成長中所接受的高標準的要求,一切都被歸咎於有一個嚴厲又奇怪的爸爸。出生並成長於鄉下農村,對於鄉野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並且躍躍欲試;但無論如何總有一道無形的鴻溝讓我無法跨越。媽媽作為「外省人」,在四十年前嫁入民風彪悍的海陸豐地區;那是不受待見的;就如台灣早期的「外籍新娘」,大家總擔心「她會跑掉」;儘管媽媽所受的教育比當時村裡大部分的人都多,也難以倖免。
總是爭吵的父母讓我一度以為是經濟的羞澀造成的,作為家裡的長女,早早的就懂事、也早早的就長得像大人的樣子;揣著對理想父母的期待和妄想;天真的以為,只要「家」好了,一切都會好的!
本分享會因報名人數眾多,將會以會員為主,非會員為輔,總人數為25人,備取5人。
活動前將另行通知是否報名成功。
如最後確認參加人數未達25人,則會再次開放報名。
千呼萬喚照過來!!
學會今年度暑期工作坊來了
堅強無比的師資,豪華再升級,錯過這次等待何時,馬上手刀搶著報名!!
報名資訊請詳見以下說明
7月13號 說與行動:自我敘說與家庭雕塑 /蔡春美老師(6小時)
7月20號原生家庭與自我發展 /劉素鳳老師(6小時)
7月27號生命史與心理傳記學:方法及實作經驗分享/丁興祥老師(6小時)
8月3號生有涯,說吾涯:生涯的敘事方法/李貽峻老師(6小時)
8月10-11號 創傷與失落的認識與陪伴初階工作坊 /邱英芳老師(12小時)
8月17號 (上午場) 女性的身體敘說/吳曉明老師(3小時)
8月17號 (下午場) 與老翁即興對談/翁開誠老師(3小時)
注意事項:
活動當天地點: 輔仁大學SF851教室
時間:當天日期0900:1200 、1400-1700
會員價:1350元/1場
輔心學生:1350元/1場
非會員:1600元/1場
邱英芳老師:創傷與失落的認識與陪伴初階工作坊 /(兩場需一同報名)
吳曉明老師:女性的身體敘說/ 翁開誠老師:與老翁即興對談,可分開報名,費用折半。
七場課程全報名享85折優惠
當天活動費用不包含午餐(午餐請自行打理)
每一場次需要12人才能開課,若無法開課,一週前會以E-mail通知。並在接下來幾天進行退費行政手續處理,感謝您的參與及耐心等待
如想同時加入會員,需分開匯款,謝謝
如有疑問可致信訊問: fnpa2023@gmail.com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oNByRZpQsaeRU3X17
課程介紹: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ti72j1cmrOgoh8tZ_qHU19G-AfsGBlUG/view?usp=sharing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2024年06月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4/06/09(日)下午13:30-17:3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院七樓715教室)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GZMgK98Rm7z7FdHX7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主持人
薛榮祥老師(龍華科技大學觀光系副教授)
回應人
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劉素鳳老師 ( 舒心心理諮商所所長)
分享者:朱汐
主題:互聯網寒冬中的離崗者們
簡介:
covid-19疫情開始,裁員潮一直籠罩在全球互聯網及IT產業的頭上,不論美國的谷歌、Meta,抑或是諸多中國互聯網巨頭,都期望通過裁員實現“降本增效”。大規模的裁員看起來非常殘酷,媒體也熱衷於批評企業裁員是不明智且不負責任的做法,“裁員裁到大動脈”(即裁掉了某個默默幹活的人導致業務癱瘓)的說法也一度成為網路熱梗,來表達勞動者的不滿情緒。但作為2018-2022年,就職於某智能品牌(並于2022年底被裁員)的員工,我自己所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相對於抨擊裁員,我更希望了解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中,人是如何主動或被動地面對不由自主的生活,又能擁有怎樣的力量和韌性,在失控的生活中維持某種平衡。2024年初,我采訪了9位於2020-2023年期間離開互聯網企業的員工,其中大部分是同公司的前同事、供應商、外包員工,另外還有2名來自其他企業。在大致分為創業、打工、自由職業的類別下,每個人又有著諸多不同的遭遇……
本分享會因報名人數眾多,將會以會員為主,非會員為輔,總人數為25人,備取5人。
活動前將另行通知是否報名成功。
如最後確認參加人數未達25人,則會再次開放報名。
本分享會因報名人數眾多,將會以會員為主,非會員為輔,總人數為25人,備取5人。
活動前將另行通知是否報名成功。
如最後確認參加人數未達25人,則會再次開放報名。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2024年05月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4/05/19(日)下午13:30-17:3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院九樓715教室)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XXcWfvcbQDErTE1RA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主持人
薛榮祥老師(龍華科技大學觀光系副教授)
吳曉明老師(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
回應人
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李貽峻老師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人文暨社會醫學科助理教授 )
分享者:
小芋
主題:
無法言說的獻身-母女之間的結與綁
簡介:
離家已十多年卻發現自己從未離開,從早期如刺蝟般地與母親爭吵著到近幾年看見她,即使疲憊臉上仍硬擠出來的笑容來參加家庭聚會,我想這個女人或許與我小時候並無不同,仍用意志來為這個家庭獻身。
在那強勢的個性背後,換來的卻是孤獨,她彷彿某部分被困在過往讓我不敢觸碰,而我某部分似乎也一起被困在,時光再往前,我們卻在原地。
如今我似乎想往前了,也想拉著她往前,卻始終無力。
我想某部分也是因為面對著她,總有些焦躁、憤怒與被控制感,讓我小心地隱藏著,趕快離開家裡成為了我近幾年的模式。
但我無法忽視她曾為我們家的付出,她現在落寞孤單的身影,成為某種幽魂,
彷彿在我心裡飄盪著。
本分享會因報名人數眾多,將會以會員為主,非會員為輔,總人數為25人,備取5人。
活動前將另行通知是否報名成功。
如最後確認參加人數未達25人,則會再次開放報名。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2024年04月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4/04/14(日)下午13:30-17:3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院七樓715教室)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nGakZsLcE21AzPbY8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主持人
薛榮祥老師(龍華科技大學觀光系副教授)
吳曉明老師(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
回應人
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黃小玲老師 ( 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心理諮商中心主任 )
分享者:
彭淑婷(明新科大碩二幼保系)
主題:
一位幼兒園老師的專業生涯困境和療癒之旅
簡介:
從來沒料想過自己會成為幼兒園幼兒管教事件的主角,開始經歷失衡與矛盾、人生停頓後身體異樣找不出原因,開始反問自己到底經歷了什麼?怎麼會讓自己夾著尾巴的逃走。在這問題中來回的反問到踏上尋找自我。想藉由回溯的方式重新檢視自己的生命故事,在管教幼兒當中的我與他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怎麼會讓自己這麼落魄的夾著尾逃離園所,開始尋求諮商、接受訪談、以札記下回歸到自身。在謎團中找尋真相與嘗試接納自己,於是終於能夠漸漸放下,並感受到理解與同理反饋回自己與幼兒身上,因為敘說,我相信我能對自己幼教老師的專業生涯有不同的看見,期待有一天能更接納這段經驗。
本分享會因報名人數眾多,將會以會員為主,非會員為輔,總人數為25人,備取5人。
活動前將另行通知是否報名成功。
如最後確認參加人數未達25人,則會再次開放報名。
(照片引用治好餓好餓的毛毛蟲,艾瑞卡爾)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2024年03月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4/03/10(日)下午13:30-17: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院九樓913教室)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HQLmrjsYXPCf8Etk9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主持人
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李貽峻老師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人文暨社會醫學科助理教授)
吳曉明老師(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
分享者:
張芷芸
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學程/碩五學生
主題:
一葉輕舟渡江來, 活水源頭心漸開: 一位女電腦工程師的自我覺察與轉化
簡介:
本文擬從一個女性電腦工程師的成長歷程以及我自身的生活、生命的反思與轉化為主體,不疾不徐、層次分明的釐清自己在生命中的學習、了悟。並且試著將自我轉化的歷程、結果落實於生活、生命之中。
開始動筆寫下自己的生命故事,赫然驚覺自己竟是唯一的一個被留在故事裡頭的人。時光芢苒,故事裡的其他人們早已走遠,而沿途的風景隨著時間的流動兀自變化。明白唯獨我自己,緊緊的抓住那個早已不存在的布幕不肯離去。現在的我看似一個生命的表層像是被乾冷的風帶走了水氣,乾枯沒有生氣的枯竭。 蒼白無力地自顧自的演著獨腳戲,時不時的還得拉下幾個故事中的人對發出他們質疑:「為什麼你們不好好一起完成這個故事!?」
然而甚麼是離去?甚麼是完成? 我又為什麼總是不肯離開過去那不復存在的時空裡遊蕩?冀望藉由這樣的書寫,重新親近與生命中被落下的那個自己,和她對話、和解。試著探尋、低問,不帶判斷地走向自己過往的經歷,看見生命真實狀態的可能性。不是為了解決甚麼問題,沒有目的性的前進,卻是全力以赴地展開一段自我生命回望、探索的冒險之旅。
本分享會因報名人數眾多,將會以會員為主,非會員為輔,總人數為25人,備取5人。
活動前將另行通知是否報名成功。
如最後確認參加人數未達25人,則會再次開放報名。
臺灣生命敘事與傳記研究社群分享會參與者報名表(2024年01月份)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2024年01月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4/01/07(日)下午13:30-17: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院九樓913教室)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7VCwKKihc137AXTa8
主持人
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鄧明宇老師 (台北護理大學生死所助理教授)
吳曉明老師(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
分享者:
李秉修(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學士生)
主題:跨越家庭藩籬,成為現在的我:一個不同家庭觀的生命敘說
簡介:
Satir(薩提爾)深信:家庭是世界的縮影,健康的家庭造就健康的世界。
成為自己本來就是件很困難的事,如果有家庭的束縛則變得更加困難。我會嘗試說出如何漸漸從家庭走出來,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世界觀。
然而在家庭的影響力下降之後,一切並沒有變得比較簡單。依然會經歷疾病(纖維肌痛,fibromyalgia)、創傷、失落、排擠、關係的斷裂及制度的限制等。儘管會灰心喪志,但我沒有因此而躊躇不前,我依然有自己的步伐,儘管舉步維艱,我仍漸漸地擁有自己的故事,也結交了許多支持自己的朋友。回首一看,發現自己的家庭仍然有許多寶藏。雖然不知能不能完成當諮商心理師的夢想,但我仍盡力去做了。
在我們台灣的文化裡,主流的敘事觀點是以與父母和解、體諒父母的辛勞為主。但在此敘說當中,我嘗試以鞏固自己的主體性,以子女的利益為主的觀點來敘說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本分享會因報名人數眾多,將會以會員為主,非會員為輔,總人數為25人,備取5人。
活動前將另行通知是否報名成功。
如最後確認參加人數未達25人,則會再次開放報名。
2024年度「生命史與傳記研究社群」分享者申請表
生命故事的光澤,在震動的瞬間如同鏡子,藉著它我們看見自己的色彩。邀請您一同敲響生命敘說的樂章。
歡迎有意願擔任分享者的朋友踴躍報名
活動連結:
https://forms.gle/dvv47U9wYcBwdEXq5
「生命史與傳記研究社群」皆為公益參與,無須付費,亦為無償分享。歡迎大家來報名。
地點:法鼓山貴德學院9樓913教室(延平北路77號)
時間:週日下午13:30-17:00
01/07、03/10、04/14、05/19、06/09、07/14 、08/11、09/08、11/10、12/08
如時間更動則另行通知當月分享者
如有疑問可私訊粉專或來信詢問
聯絡信箱:fnpa2014@gmail.com
【分享會提醒】
1.本分享會為臺灣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常態性社群分享交流討論會。
2.凡生命敘說、生命史、心理傳記、教育學傳記研究等論文、著作、專書分享皆可申請討論分享。
3.其學術目的是為了讓對生命敘說暨心理傳記研究有興趣之研究人員,能夠有互見專業知識的機會,形成跨領域校際的討論氛圍。因而,凡有興趣以生命史、生命敘說、心理傳記、教育學傳記研究取向為學位論文之任何領域博碩士學生,或實務工作人員都歡迎參加。
4.其研究構思的成熟與否則非考慮重點。另外,【拋卻研究之生存名義】,我們真誠地彼此在這半畝方塘中滋養生命學問,故而,本社群更是一對人生實相真情至性地叩問與努力實踐的生命實驗團隊。
5.填寫申請表後依安排狀況通知申請人,若無法依申請時間安排請見諒。
6.分享時間安排為25-30分鐘為分享人敘說。每場次最多2人。
7. 若想要老師們提供深度的見解,歡迎提供文本(最少2頁,至多3頁),請將文本於兩週前寄至學會信箱。
8. 若您有需求提供文本給參與者,幫助現場敘說的進行,可自行準備30份文本(現場參與者+回應老師)
9.現場沒有準備麥克風、原則不會用到電腦及單槍投影機。
生命敘說研究方法初階工作坊
報名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84b35e651f4cfa18684
時間:113/01/19(五)-01/20(六)
地點:輔仁大學心理系聖言樓(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1/19(五)
09:30-12:30
自我民族誌—批判視野的自我敘說
講師:
張慈宜 副教授(輔仁大學心理系)
13:30-16:30
敘事分析研究
講師:
李文玫 副教授(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
1/20(六)
09:30-12:30
主體性探究的自我敘說
講師:
鄧明宇 助理教授(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
賴誠斌 助理教授(輔仁大學心理系)
13:30-16:30
生命史研究
講師:
賴誠斌 助理教授(輔仁大學心理系)
對象:對敘說/敘事研究方法有興趣的研究生或相關人士
(至少20名成班)
金額: 新臺幣3000元(含兩天中餐與講義費用)/學會會員2500元
戶名:社團法人臺灣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郵局代號700
帳號:24413760486156
報名截止:112/01/02(二)前完成報名、匯款資料回傳
主辦:臺灣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
合辦:輔仁大學心理系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2023年11月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3/11/12(日)下午13:30-17: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院九樓913教室)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主持人
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吳曉明老師(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理事長、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
劉素鳳老師(舒心心理諮商所所長)
分享者:
吳立康
(淡大教育心理諮商所/碩四學生)
主題:從不甘願到甘願,讓情感流動:童年目睹婚姻暴力與自我敘說
簡介:
父母皆是客家人,自己試圖理解父親在學業上,未能翻身,
不得志的憤怒與遺憾與女性在婚姻上的磨合與無奈。
大學時期,遇見啟發自己諮商心理學的爆脾氣恩師,和慈濟志工愛的滋養。
人生18歲,第一次的離家是一種父愛的匱乏與自我探索。
人生24歲,第二次的離家是一種家庭裡被禁聲的反抗與自我放逐。
人生32歲,第三次的離家是一種對家庭裡,溫柔地保持距離和尋求自我的平衡。
自己從中覺察自身壓抑情緒的習慣,過往目睹暴力的陰影與創傷中時常向菩薩、神民訴苦煩惱,藉此尋找自我內在的避風港來安頓、安撫內在角落那個早已被嚇壞、嚇傻的孩子。
第二次生命故事的分享,這次像是母親給孩子們的家書,對婚姻的勉勵和一些建言。
ps:
本活動請用表單報名,錄取25名,5名候補,會員優先。
【研討會】敘事、培力與轉化研討會
(十月的社群分享會暫停一次)
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研討會
主題:敘事、培力與轉化
時間:2023年10月14日(六)09:00-17:00 (8:50報到哦~)
地點:實踐大學上午H大樓,601階梯教室,下午NB大樓,203~205教室(台北市中山區大直街70號)
流程:
09:00~11:30 「敘事、培力與轉化」專題
11:30~13:30 會員大會
13:40~17:00 分組論壇(有「家庭敘事與專業轉化」、「 心理傳記與實踐」、「性別與移工的壓迫、治理與追尋」等三場主題)
§ 研討會報名網址:(請點選)(臺灣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會員免費,其他人士報名本場研習,一般人士收取1000元,非會員學生500元)(當天繳交,費用包含手冊及中午餐盒)(會員記得來繳會費哦~可線上匯款亦可當天繳費)
§ 歡迎加入會員,新加入會員請填寫申請表:https://forms.gle/1K7746YX5uiujEjv8
諮商心理師繼續再教育學分申請中~歡迎來研討會聽故事、學敘說、寫教育傳記喔~
歡迎跟小編一樣喜歡聽故事的朋友,就來吧!
【2023敘說與實踐系列工作坊】/臺灣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
場次表:
6/16(五)戲劇治療:自傳劇實踐經驗分享(張志豪老師)、女性的身體敘說(吳曉明老師)
7/01(六)生命史及心理傳記學:方法及實作經驗分享(丁興祥老師)
7/15(六)生命敘事在校園諮商輔導的運用;當焦點解決短期諮商遇上生命敘事(黃小玲老師)
7/28(五)、7/29(六)創傷與失落的敘事治療(邱英芳老師)
8/19(六)家庭關係與溝通(陳賢寶老師)、原生家庭與自我(劉素鳳老師)
9/02(六)說與行動:自我敘說與家庭雕塑(蔡春美老師)
9/16(六)人在江湖,遠近收捆/紓困,適應?創造?~ 社會治療導向之生命敘說探究團體(許育光老師)
◆ 費用(不包含便當,午餐自理,謝謝您的合作):
-會員:
單日1600元,一次報4日以上,單日1450元;一次全報(8日)單日1350元
-非會員:
單日2200元,一次報4日以上,單日1750元;一次全報(8日)單日1650元
※ 諮商心理師繼續教育積分申請中
※ 每一場次需12人報名才能成課
※ 工作坊前一週(7天)會公布是否開課
◆ 時間:當天上課日期09:00-12:00、14:00-17:00(以日為單位)
主辦單位:臺灣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
協辦單位:舒心心理諮商所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AKuXYqfEx3mBHRW4A
(※ 7月28、29日 工作坊需兩天一起報,不分拆)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2023年9月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3/09/10(日)下午13:30-17: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院九樓913教室)
報名表單:https://reurl.cc/ZWLMlV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主持人
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劉素鳳老師(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理事長、舒心心理諮商所所長)
蔡春美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分享者:
張文旋
(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碩五生)
主題:與家疏離到踏上回家之路:一位躁鬱症之子的生命敘事
簡介:幼時父親確診躁鬱症起,家裡便掀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從小就非常清楚、明白,這些經驗深刻影響著自己。成長路途上,我抱著父親病後、家庭裡諸多衝突時的複雜心情,一邊也抱持著許多對生命的探問前行著。用記憶回觀自己在「家」的樣態:我感到自己幼時起,彷彿與家人之間有著一段無形的距離。一次與母親爆發激烈爭吵後,我開始去想:我和這個家究竟是怎麼了?是何以變得難以親近甚至疏離?開始書寫,試圖回憶起過去、現在的一些片段,才發現這一連串探問的解答,彷彿就隱藏在家庭的歷史裡,待我看見⋯⋯
ps:
本活動請用表單報名,錄取25名,5名候補,會員優先。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2023年8月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3/08/13(日)下午13:30-17: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院九樓913教室)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kj4nCautXsmvHN3x8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主持人
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劉素鳳老師(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理事長、舒心心理諮商所所長)
鄧明宇老師(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助理教授)
分享者:
金雯煌
(師大教育學系研究生)
主題:
向日葵的人生旅程:主體生成-一位日治時期台灣女性的生命敘事
簡介:
中國自古以來,社會由男性來支配,婦女只能依附在男子之下,在
宗法社會中有一個最不平等的觀念,便是「婦人非子」。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論出生如何,都還是會遇到許多不同的困境,本文試著透過一位日治時期台灣女性的生命故事,來探究女性的堅韌、勇氣以及人生態度,找回主體性,做自己的主人。
ps:
本活動請用表單報名,錄取25名,5名候補,會員優先。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2023年7月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3/07/09(日)下午13:30-17: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院九樓913教室)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ZsDb9ie6izxzt2sHA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主持人
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劉素鳳老師(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理事長、舒心心理諮商所所長)
李文玫老師(龍華科大觀光休閒學系副教授)
分享者:
黃志鈞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研究生、中崙諮商中心心理諮商所實習心理師、前新北市政府衛生局 精神個案及自殺個案關懷訪視員)
簡介:
在2020年擔任自殺個案關懷訪視員時,因為與一位不斷重覆自殺進案的15歲青少年工作的經驗,讓我想起在相似年紀時也有過自殺企圖的行為,突然理解自殺是因為想脫離「痛苦」—一種無法輕易言說的痛與苦,也因為放下探問他為什麼要自殺的這個行為,才有辦法與個案一起工作下去。
去年我發表了一張命名為「解構內在階級意識-看見對『家與關係』渴望的內涵之自我敘說」的壁報,主要談的是我內在有個對家的渴望,不知從哪年開始我就一直有這樣的感覺,而透過書寫,我也在自己家中看到影響著我形塑內在階級意識的家庭教養,似乎這個痛苦就在於我內在階級意識所形成對家的想像與外在現實家庭產生衝突、碰撞吧,或許這就是連我自己都難以言說的痛苦。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2023年6月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3/06/11(日)下午13:30-17: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院九樓913教室)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zmbteWUN5Us4qf3r5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主持人
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劉素鳳老師(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理事長、舒心心理諮商所所長)
薛榮祥老師(龍華科大觀光休閒學系副教授)
分享者:曹明哲Frank(銘傳/工商心理學系研究生;社會工作23年的中年父親)
分享主題: 父親在子女青少年生涯發展中的心理衝突與自我調適
簡介:
子女養育,為人父母的一輩子議題,俗諺說:「女兒是父親的小棉襖。」為著女兒們的生涯議題,我走上了我不知道是否是正確的學習路程,但這一路走來感覺著發生的一切與我的價值觀,或者說自我認同有著不斷的衝突,但為著【愛】又不斷地設法調適自己。因此,興起了想進一步瞭解在台灣父權傳統下長大這一代父親在養育與陪伴子女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研究目的:
旨在瞭解父親在面對子女升學壓力與科系選擇中的衝突情緒經驗與行動歷程,以及探究這些經驗及歷程中所呈現的時代脈絡與文化意涵。
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設定以下為本研究的探討問題:
(1)對一個成長於傳統父權與以士為尊的家族環境中的父親,在面對子女們學業成績不如社會與家庭期盼標準下,如何從懷疑與強迫試圖改變子女學習,到共同面對、接納與尊重?
(2)在以所得財富為個人成就衡量的社會標準中,面對子女選擇所謂冷門科系,要如何從衝突、退讓到祝福與彼此協作?
(3)傳統家庭觀念中的孝道與父權,在面對少子化與網路世代下的挑戰,要如何建立親子之間友善與平等的互動聯繫?
PS: 社群分享會分享者申請表,歡迎來分享跟對話自己的生命故事或心理傳記。
https://forms.gle/UYkNLg5AL4A2qFp69
因為本分享會多為敘說性質,易牽涉私密及倫理,保密性相對重要。因為報名者眾多,
有幾點聲明:
本分享會以實體為主,疫情關係不得已改為線上,
將會以會員為主,非會員為輔,
限制人數為25人,備取10人。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2023年5月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3/05/21(日)下午13:30-17: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院九樓913教室)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u6iiwPAkEaqCtzby8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主持人
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劉素鳳老師(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理事長、舒心心理諮商所所長)
吳曉明老師(長庚大學諮商中心組長)
分享者:釋德晟(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分享主題:學問僧的生命書寫──以印順法師與聖嚴法師的自傳為例
簡介:印順法師自喻是「冰雪大地撒種的愚癡漢」,聖嚴法師自比為「風雪中的行腳僧」;雪地裡播種等待發芽並非易事,風雪中行腳舉步前進也非易事。「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捨能捨」是菩薩的精神──風雪中的「他們」,正是抱持這等為佛教與眾生奉獻的悲願,故而在佛教史上,都烙記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然而,擁有等身著述的「他們」,是如何以文字書寫自己的一生呢?
PS: 社群分享會分享者申請表,歡迎來分享跟對話自己的生命故事或心理傳記。
https://forms.gle/UYkNLg5AL4A2qFp69
因為本分享會多為敘說性質,易牽涉私密及倫理,保密性相對重要。因為報名者眾多,
有幾點聲明:
本分享會以實體為主,疫情關係不得已改為線上,
將會以會員為主,非會員為輔,
限制人數為25人,備取10人。
【2023敘說與實踐系列工作坊】
6/16(五)戲劇治療:自傳劇實踐經驗分享(張志豪老師)、女性的身體敘說(吳曉明老師)
7/01(六)生命史及心理傳記學:方法及實作經驗分享(丁興祥老師)
7/15(六)當焦點解決短期諮商遇上生命敘事(黃小玲老師)
7/28(五)、7/29(六)創傷與失落的敘事治療(邱英芳老師)
8/19(六)家庭關係與溝通(陳賢寶老師)、原生家庭與自我(劉素鳳老師)
9/02(六)說與行動:自我敘說與家庭雕塑(蔡春美老師)
9/16(六)人在江湖,遠近收捆/紓困,適應?創造?~ 社會治療導向之生命敘說探究團體(許育光老師)
◆ 費用(不包含便當,午餐自理,謝謝您的合作):
-會員:
單日1600元,早鳥價(5/16前)單日1500元,一次報4日
以上,單日1400元;一次全報(8日)單日1300元
-非會員:
單日2200元,早鳥價(5/16前)單日1800元,一次報4日
以上,單日1700元;一次全報(8日)單日1600元
※ 諮商心理師繼續教育積分申請中
※ 每一場次需12人報名才能成課
※ 工作坊前一週(7天)會公布是否開課
◆ 時間:當天上課日期09:00-12:00、14:00-17:00(以日為單位)
主辦單位:臺灣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
協辦單位:舒心心理諮商所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AKuXYqfEx3mBHRW4A
(※ 7月28、29日 工作坊需兩天一起報,不分拆)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2023年4月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3/04/16(日)下午13:30-17: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院九樓913教室)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jqywMws3qL3LK2Uy5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主持人:
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黃小玲老師(新生醫專輔導中心主任)
分享者:斑馬(某大學心理所研究生)
分享主題:被時代影響的身心健康及跨代教養——以一個香港家庭為例
簡介:「政治及社會對人民、家庭教養、塑造一個人性格的影響,一直遺留至今。
我的祖父母、母親均是從內地逃亡到香港的政治及經濟難民,經歷過沉重苦難的他們,來到五光十色的香港後,透過著眼於經濟及家庭,忘卻過去的苦,卻發展出酒癮、賭癮及強迫特質,從而影響跨代教養。」
PS: 社群分享會分享者申請表,歡迎來分享跟對話自己的生命故事或心理傳記。
https://forms.gle/UYkNLg5AL4A2qFp69
因為本分享會多為敘說性質,易牽涉私密及倫理,保密性相對重要。因為報名者眾多,
有幾點聲明:
本分享會以實體為主,疫情關係不得已改為線上,
將會以會員為主,非會員為輔,
限制人數為25人,備取10人。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2023年3月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3/03/12(日)下午13:30-17: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院九樓913教室)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TyBFJNSTFNipaB9h6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主持人
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劉素鳳老師(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理事長、舒心心理諮商所所長)
邱英芳老師(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老師)
分享者一:黃文櫻(國防大學心理所)
分享主題:找回生命色彩,一位公務員生涯召喚的實踐行動
簡介:民國90年,從研究所畢業的我,考上基層特考公職,開始了至今23年的公務員生涯,從一開始的5職等到9職等,算不上特別突出,但也是一路穩定,曾經在我想像中就是一個完美的人生,我以為這樣平凡的生活就是幸福,但在為了五斗米而碌碌終日的日常生活之餘,隱隱然卻有一股焦慮,順著這個焦慮,我向內探索,想起年輕時因無以應對「死亡」跟「人生而孤獨、無意義」的存在焦慮,所以將選擇的自由交託給了社會集體的價值觀,作為對這個虛無世界的應對,以為自己活在一個安全的軌道之上,但這股焦慮隨著年歲漸長,卻是不增反減,因為當人生努力到一個階段,再也不需要對父母或社會集體價值觀交代的時候,再也沒有保護傘可以遮蔽自己的焦慮,驀然回首,這活過的人生,究竟是誰的人生?
分享者二:潘品妤(銘傳心理諮商研究所)
分享主題:落葉歸根:中年人在一次次的失落後,對生命的重新看見與轉化。
簡介:人到中年,似乎所經歷的失落是越來越多。在經歷喪手足的悲慟與自身生病治療的歷程裡,和家人關係的重新連結,並重新探尋生命的意義,於心境的轉化中,從自認為的不幸到幸福之人。
PS: 社群分享會分享者申請表,歡迎來分享跟對話自己的生命故事或心理傳記。
https://forms.gle/UYkNLg5AL4A2qFp69
因為本分享會多為敘說性質,易牽涉私密及倫理,保密性相對重要。因為報名者眾多,
有幾點聲明:
本分享會以實體為主,疫情關係不得已改為線上,
將會以會員為主,非會員為輔,
限制人數為25人,備取10人。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2023年2月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3/02/12(日)下午13:30-17: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院九樓913教室)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MpK2ZoWKQo8DtYmL8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報名參與表單:
主持人
劉素鳳老師(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理事長、舒心心理諮商所所長)
陳賢寶老師(國防大學心理及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分享者:
陳識羽(輔仁大學非營利組織管理所畢業生、某非營利組織工作人員)
分享主題:
殘荷共倚枝:一位身障者從幻想走向現實的辨識與行動
簡介:
從一個本來幾乎不可能活下來的娃娃,童年的一半活在醫院裡,在大家族的庇蔭下,既糾葛又神奇地活下來、還長大、結婚生子...。
其中小叔叔既是她的家人、是她的依靠、也是她形影不離且難離的生命。殘荷共倚是她的生命樣貌,是她跟小叔叔,也是她跟各種社會關係的關聯樣貌,故事正在發生,我們分享會不也是殘荷間的共倚嗎?
PS: 社群分享會分享者申請表,歡迎來分享跟對話自己的生命故事或心理傳記。
https://forms.gle/UYkNLg5AL4A2qFp69
因為本分享會多為敘說性質,易牽涉私密及倫理,保密性相對重要。因為報名者眾多,
有幾點聲明:
本分享會以實體為主,疫情關係不得已改為線上,
將會以會員為主,非會員為輔,
限制人數為25人,備取10人。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十二月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2/12/11(日)
下午:13:30-17: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院九樓913教室)
報名參與表單:https://forms.gle/beb2PsZZHbFnVUxQ6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主持人
劉素鳳老師(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理事長、舒心心理諮商所所長)
薛榮祥老師(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副教授)
蔡春美老師(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分享者1:
許心宥(Vanessa,銘傳諮商與工商心理研究所碩二;落跑人妻、叛逆媽媽、中年學生...在多重角色中九彎十八拐的追尋者)
題目:
中年落跑人妻看生涯困境中的生涯決定與自我轉化
簡介:
從6個ACE的逆境童年長成了將父親踢出家門的革命少女,在飽受騷擾恐嚇的驚險生活中,意外成為自己沒很想要的中文資優生,最後以常放空淡水河邊的偽大傳系學生畢業,並連兩年落榜大傳研究所,成為幻想翻身甜蜜人妻、把工作當墊檔的得寵編輯。當掙扎熬過幾段戀愛情傷終於步入婚姻之後,一生渴望的幸福,卻不是轉戰遊戲業屢得績優員工獎的傻子本人我想的那樣…
分享者2:
何冠樺(實習教師/諮商心理師/銘傳諮商與工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分享主題:
「走過」自我敘說研究之路
簡介:
講者將分享一段曾經撰寫自我敘說研究的心路歷程,研究題目是關於受霸凌之經驗。因著該份研究告一段落和碩班學業,而邁步在下一個生活階段;另外,由於新的生活和經驗持續發生,而因此如何回觀和理解這段過往,也會是此次試著分享的內容。
講者這次分享的動機之一,亦希望提供給後續有意投入自我敘說(含研究)的後進,一段個人經驗供參考。
PS: 社群分享會分享者申請表,歡迎來分享跟對話自己的生命故事或心理傳記。
https://forms.gle/UYkNLg5AL4A2qFp69
因為本分享會多為敘說性質,易牽涉私密及倫理,保密性相對重要。因為報名者眾多,
有幾點聲明:
本分享會以實體為主,疫情關係不得已改為線上,
將會以會員為主,非會員為輔,
八月起限制人數為25人,備取10人。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分享會】活動資訊!
十一月份的分享會我們就把焦點放在一年一度的研討會囉~~
【社會變動下的失落經驗】
202211/19(六)09:30-17:30
地點:輔仁大學聖言樓
一、活動流程
09:30~12:00 「疫情下死亡焦慮與失落悲傷議題」專題 @聖言樓851教室
12:00~13:30 會員大會(發放餐盒) @聖言樓851教室
13:30~17:30 分組論壇(預計有實踐者的行動與反映、敘說與生死、心理傳記研究、否認、壓迫與治理-關於創傷的敘說探究等四場)
https://forms.gle/9RqnjaVt9NAjL75g6
歡迎大家!!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2/10/23(日)下午13:30-17: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院九樓913教室)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https://forms.gle/2fez8DYNLnxU6BV68
主持人
薛榮祥老師 (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副教授)
劉素鳳老師 (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理事長)
賴誠斌老師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丁興祥老師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分享者1: 陳秀芳(玄奘應心所研究生)
題目:女性移動
簡介: 我是一個來自澳門的僑生,已經來臺快八年了,故事敘述我為何選擇留在台灣,不是只有表面的取捨,還有我的愧疚、掙扎、痛苦和矛盾,在寫敘說之前我以為我的人生很平凡,沒什麼好拿出來敘說的,但是在我不斷地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生命中有很多很多的值得探險,還有很多我需要面對的東西。
分享者2:尹鴻章John(人行道管理顧問(股)公司/終身教育工作者)
分享主題:自我敘事:經由理解進入深化體會的創造性旅程
簡介: 「沒有『感覺』嗎!?真的沒有嗎?」,這個自我敘事的碩士論文命題開啟了「感覺」之旅,一個向生命真誠叩問的起點,順著「感覺」...帶著故事主人回到了遺忘已久的過去、不太回顧的過去、不想回顧的過去,撿回片段的記憶重構個人的歷史劇場,以對話的方式進入詮釋循環,論文寫作過程,創造出的第一個角色...好不容易...開始故事的敘說,第二個角色梳理研究取向,最後才回到研究者的位置,簡單的做出結論進入論文的口試,畢業了......Bravo!
回顧論文寫作的過程,以詮釋學的「理解」為核心,重新進入故事主人的生命歷程,體會故事主人的「感覺」,路程中走走停停,有時探索的過深而不能自己,經常是擦乾了眼淚繼續前行。最終,確認自己有「感覺」,更重要的,對「感覺」有自己的定義。
畢業至今近三年,清楚自己對「感覺」的定義,然後呢?帶著這份「確定感」回到生活中、回到諮商場域、 進入教育現場、重啟企業諮詢,至今,不亦慈乎、不亦苦乎、不亦怒乎、不亦悲乎...不亦人乎!
分享什麼呢?
分享經由「自我敘事」重新體會自己生命故事的歷程,分享在「自我敘事」論文寫作之後,重啟進入各式領域、接觸他人的故事。
還有...回歸自己、家人,一種歸根、復命的「感覺」
當然,更期待對話
PS: 社群分享會分享者申請表,歡迎來分享跟對話自己的生命故事或心理傳記。
https://forms.gle/UYkNLg5AL4A2qFp69
因為本分享會多為敘說性質,易牽涉私密及倫理,保密性相對重要。因為報名者眾多,
有幾點聲明:
本分享會以實體為主,疫情關係不得已改為線上,
將會以會員為主,非會員為輔,
八月起限制人數為25人,備取10人。
【教育學傳記 工作坊宣傳】
2022 教育學傳記研究工作坊
口述傳記中關於童年的記憶
活動日期:2022 年 11 月 19 日(六)10:00 至 18:00 (午餐自備)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井塘樓 3 樓 313 會議室
「童年」不是一個靜態的概念,它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和記憶建構,總是會嵌入與人成長相應的社會與歷史情境,經由主體在特定文化和生命實踐裡,「童年」被揀選、記憶與敘述。而哪些童年經驗在「忘卻」的限制中被「我」的記憶保留呢?「我」在紛繁的記憶中,如何拼湊出自己的童年故事?而人們又如何建構自身童年的生命意義?要回答這一系列的問題,不僅關涉每個人對「童年」的理解及經驗性的反思,它包含成人對兒童的再認識,與由成人所主導的幼兒教育內涵。
本次工作坊將從文化顯現與建構視角,圍繞「口述傳記中的童年記憶」為主題,上午的專題演講邀請林映彤教授從心智哲學角度談談「記憶、經驗與自我意識間的關係」,之後下午採分組討論文本中人們記憶中的童年經驗內涵,透過該工作坊,讓我們一起摸索「童年記憶的特性」及社會結構變遷下的「童年圖像」。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YxJkHRyVE-Tjn_QGlyS9_4lOIYQ-uWw5/view?usp=sharing
最近資訊更新
九月份分享會改為9/25日
請大家重新報名
感恩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九月份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2/09/25(日)
下午13:30-17: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院九樓913教室)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報名參與表單:https://forms.gle/49A43QGLg83LMLsY9
主持人
薛榮祥老師 (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副教授)
邱英芳老師(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老師)
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分享者1: 蔡宜瑾(玄奘大學應用心理系諮商所)
題目:跨性別
簡介: 講述著生命階段所經歷到的,不論是在家庭、求學階段、自我性別認同、感情等,透過自己書寫的生命故事,拼拼湊湊的想要積極地找尋,過去往事的我,對我來說,代表的意義是甚麼?又是怎麼影響著往後的自己?再梳理生命經驗後,去發現自己是如何辨識和做出選擇,以及在自己目前的生命當中,會想要實踐什麼樣的意義跟價值,進而理解自身的深層議題,最後能面對和接納自己,也希望自己在這過程中,可以細細品嘗其各種箇中滋味,變成一個嶄新的我。
而主要會以自身性別認同做為敘說故事主線,期待以跨性別的身份,去讓別人認識跨性別、跨性別的日常生活經驗和社會處境、及打造體現的選擇和實踐,當中可能會遇上甚麼樣的問題、打算怎麼樣去實踐的故事,同時也會想要對我同樣處境的人,用我的疑惑、經歷到的去陪伴、支持他們。
分享者2:傅梅雅(屏大心輔所碩三/健行科大實習生)
分享主題:從思覺失調走向療癒
簡介: 名為成就的慾望像繚繞山巒的雲霧,讓努力吹散了它,散去之後,浮現堅若磐石的青山,當隨意發自內在、將喜怒哀樂凝聚成一聲呼喊後,「什麼是人生的意義?」渾厚的交錯迴響在山與山之間,於是我浮出海面,那時已學會削弱慾望引起的巨大暗流,預備好要回應沉潛已久的歲月,宛若人魚將成為人類,第一次要發出聲音那樣的動容、暢快、釋然。
思覺失調以毒攻毒,帶走腹部的隱疾,一點感謝它,但那還真是一段痛苦的過去,自廢武功、砍掉重練。好需要療癒,懂自己的脆弱;好需要療癒,探尋對未來的想望,我的著力點又在哪裡?為何而存在?
PS: 社群分享會分享者申請表,歡迎來分享跟對話自己的生命故事或心理傳記。
https://forms.gle/UYkNLg5AL4A2qFp69
因為本分享會多為敘說性質,易牽涉私密及倫理,保密性相對重要。因為報名者眾多,
有幾點聲明:
本分享會以實體為主,疫情關係不得已改為線上,
將會以會員為主,非會員為輔,八月起限制人數為25人,備取10人。
緊急通知~~
明日的讀書會臨時取消,因颱風來襲,為顧慮各位的安全,
暫訂改期為9/18(星期日),請不要前往實體場地,謝謝大家,感恩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2/09/04(日)
下午13:30-17: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院九樓913教室)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報名參與表單:https://forms.gle/49A43QGLg83LMLsY9
主持人
薛榮祥老師 (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副教授)
邱英芳老師(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老師)
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分享者1: 蔡宜瑾(玄奘大學應用心理系諮商所)
題目:跨性別
簡介: 講述著生命階段所經歷到的,不論是在家庭、求學階段、自我性別認同、感情等,透過自己書寫的生命故事,拼拼湊湊的想要積極地找尋,過去往事的我,對我來說,代表的意義是甚麼?又是怎麼影響著往後的自己?再梳理生命經驗後,去發現自己是如何辨識和做出選擇,以及在自己目前的生命當中,會想要實踐什麼樣的意義跟價值,進而理解自身的深層議題,最後能面對和接納自己,也希望自己在這過程中,可以細細品嘗其各種箇中滋味,變成一個嶄新的我。
而主要會以自身性別認同做為敘說故事主線,期待以跨性別的身份,去讓別人認識跨性別、跨性別的日常生活經驗和社會處境、及打造體現的選擇和實踐,當中可能會遇上甚麼樣的問題、打算怎麼樣去實踐的故事,同時也會想要對我同樣處境的人,用我的疑惑、經歷到的去陪伴、支持他們。
分享者2:傅梅雅(屏大心輔所碩三/健行科大實習生)
分享主題:從思覺失調走向療癒
簡介: 名為成就的慾望像繚繞山巒的雲霧,讓努力吹散了它,散去之後,浮現堅若磐石的青山,當隨意發自內在、將喜怒哀樂凝聚成一聲呼喊後,「什麼是人生的意義?」渾厚的交錯迴響在山與山之間,於是我浮出海面,那時已學會削弱慾望引起的巨大暗流,預備好要回應沉潛已久的歲月,宛若人魚將成為人類,第一次要發出聲音那樣的動容、暢快、釋然。
思覺失調以毒攻毒,帶走腹部的隱疾,一點感謝它,但那還真是一段痛苦的過去,自廢武功、砍掉重練。好需要療癒,懂自己的脆弱;好需要療癒,探尋對未來的想望,我的著力點又在哪裡?為何而存在?
#分享會
PS: 社群分享會分享者申請表,歡迎來分享跟對話自己的生命故事或心理傳記。
https://forms.gle/UYkNLg5AL4A2qFp69
因為本分享會多為敘說性質,易牽涉私密及倫理,保密性相對重要。因為報名者眾多,
有幾點聲明:
本分享會以實體為主,疫情關係不得已改為線上,
將會以會員為主,非會員為輔,
八月起限制人數為25人,備取10人。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2/8/14(日)
下午13:30-17: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院九樓913教室)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主持人
薛榮祥老師 (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副教授)
劉素鳳老師(臺灣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理事長)
邱英芳老師(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老師)
丁興祥老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分享者1: 劉海崴 ( 國防大學心裡所研究生 )
題目:我怎麼活到今天的
簡介: 因為自覺對自己不夠了解,想以此作為碩論題目探討並且藉此對自己有更多了解。
認識自己是此生重要目標之一,似乎每位哲學大佬多少都有提及到要認識自己的部分,但要認識到什麼程度才算真正認識?這點讓我覺得十分抽象又難界定,於是我就想說能夠活到25歲的我,肯定是做出所有利於我生存的選擇的,那就看看自己是怎麼活到今天吧,藉此來認識自己。
目前概念大致分成幾個段落,一是為什麼想認識自己,二是為何選擇敘事的方式來認識自己,三是自己活到今天的生存法則。
分享者2:高仲褘(玄奘大學 應用心理系碩士生)
分享主題:拾碎之美~一個「疑性者親密關係」的自我敘說探究
簡介: 對我來說許多的事情就是充滿著未知,不管是我的家庭或是對我施暴的父親,甚至回到最原始的「我是誰」都是一個無解的答案。在我的生命經驗中許多人會不斷的對我說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再糾結,但對我來說那並不是糾結而是一種渴望可以獲得答案的感覺。當在一個未知的世界中你無法理解自己的價值及意義時剩下的只有空虛,而這樣空虛讓我不斷尋找可以填滿一切的事物。經歷過家暴的我會不斷的詢問自己是否值得被愛而哪裡又是我的歸屬,這些問題隨著我的感情失敗不斷的被質疑與加深難度,我也逐漸迷失,對於愛的渴望也慢慢在變大。
#分享會
PS: 社群分享會分享者申請表,歡迎來分享跟對話自己的生命故事或心理傳記。
https://forms.gle/UYkNLg5AL4A2qFp69
因為本分享會多為敘說性質,易牽涉私密及倫理,保密性相對重要。因為報名者眾多,
有幾點聲明:
本分享會以實體為主,疫情關係不得已改為線上,
將會以會員為主,非會員為輔,
八月起限制人數為25人,備取10人。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2/07/10(日)
下午13:30-17:00
地點:線上分享 (請事先報名,活動前一天寄發mail,裡頭有連結)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報名參與表單:https://forms.gle/gT1RWjoUss7JCf2u5
【重要提醒】
為過濾參與者,請參加者「進線上會議室時」顯示自己的中文名字。
更改方式:若是google帳戶,帳戶資料>個人資訊>再打一次密碼>更改姓氏。
結束後再改回來即可。
主持人
薛榮祥老師 (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副教授)
劉素鳳老師(臺灣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理事長)
張慈宜老師(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老師)
分享者1:施依吾(玄奘大學應用心理系研究生)
題目:失聲噤語: 負傷潛行的女性集體敘說探究
簡介:在主流社會下,有三位被既有社會建構,壓得不成人形的女子們,在創傷中顛簸而行:他們有相似的家庭背景,如童年忽略與家暴;有相同的創傷經驗,如亂倫與性侵;有類似的精神症狀,如躁鬱、解離性身份疾患、物質成癮等;有彼此接納的價值觀,如多元性關係。她們是一群在相同生命經驗下,彼此生命的協助者與陪伴者;他們掙扎過程,就是一部共同創作的心理傳記。本文所欲探究的,是他們是如何被建構出來,與一路走來的觀察報告。
#分享會
PS: 社群分享會分享者申請表,歡迎來分享跟對話自己的生命故事或心理傳記。
https://forms.gle/UYkNLg5AL4A2qFp69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分享會】活動資訊!
時間:2022/06/12(日)
下午13:30-17:00
地點:線上分享 (請事先報名,活動前一天寄發mail,裡頭有連結)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報名參與表單:https://forms.gle/DAJGbBbU1Be1wZUb7
【重要提醒】
為過濾參與者,請參加者「進線上會議室時」顯示自己的中文名字。
更改方式:若是google帳戶,帳戶資料>個人資訊>再打一次密碼>更改姓氏。
結束後再改回來即可。
主持人
薛榮祥老師 (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副教授)
劉素鳳老師(臺灣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理事長)
李文玫老師(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副教授)
分享者1:
程音筑(銘傳大學諮商所 研究生)
題目:理解與靠近:我與母親
簡介:
身為女兒,我很難是我自己。與母親之間長久的衝突與矛盾,總讓我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女兒。在書寫的路上,我第一次走進母親的生命,以女人的視框,去理解同樣身為女人的母親,也才有機會重新觸摸彼此的關係。
分享者2:
張稚羚(銘傳大學/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碩士生 /朝陽科技大學 實習諮商心理師)
題目:你可以好好的聽我說話嗎?
簡介:
從聽障手足的故事反觀自身 與聽障手足的互動中,不斷經驗到對於雙向溝通的渴望與失落、矛盾與衝突的情緒。透過書寫家庭經驗,長期被忽視及對彼此親密關係的渴望與失望,看見了自己需要「有空間說出來」、「好好地被聽見」的需求投射在「沒辦法好好的說與被聽見」的聽障手足身上,成為了與聽障手足間的阻礙與自身的痛苦,進而坦誠及接納了自己的不足及脆弱。也在這困難的經驗當中看見「聽不見」對聽障來說不是一種障礙或是限制,可以是一種他們獨有的文化。
#分享會
PS: 社群分享會分享者申請表,歡迎來分享跟對話自己的生命故事或心理傳記。
https://forms.gle/UYkNLg5AL4A2qFp69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分享會】5月份活動資訊!
時間:2022/05/15(日)
下午13:30-17: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院九樓913教室)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報名參與表單:https://forms.gle/Ea3xCi1r38yudF2S6
5月份主持人
薛榮祥老師 (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副教授)
吳曉明老師(護理系 助理教授)
劉素鳳老師(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理事長)
分享者:
許凱翔(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心理系研究生)
題目:爸爸你都不愛我
簡介:
從小我就一直很渴望可以得到爸爸的愛,想一被爸爸關注,想要得到他的認同,但我始終不知道怎麼做,我花了很多力氣從念軍校、當乩童到受兩棲蛙人訓做了好多好多我自己不想做或是勉強去做的事情,這好像這只是想要得到他的認同。
在我學習愛之後,在我願意去認識爸爸之後,我好像才明白了些什麼,只是這樣的明白我還在探索還在整理。最後我想學會去愛,學會去表達愛。
分享者2:
吳立康 (淡大教育心理諮商所研究生)
題目:一位同志助人者與家庭關係中創傷經驗之自我敘說
簡介:
像是夸父追日一樣,當離黑色太陽(目睹暴力創傷)越靠近,是不是我的身體的傷痕裂隙開始哀悼跟情緒攪和,家庭裡,永遠無法好的傷,不斷的結痂,明明隨著父母年邁,沉重卻很難去正視,難道要繼續憤世嫉俗,只是深深的嘆息,我覺得無奈,成長有很多家的傷痕與死結,好像一旦觸碰,就會非常疼痛。有彈性的我,已經習慣壓抑那些陰暗面,家庭的傷,我的傷痕,難以消化的羞愧感跟宿命,好像我深感到無力與無助,再逃避與討愛的生活中反覆停留。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分享會】四月份活動資訊來囉!
時間:2022/04/10(日)下午13:30-17: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院九樓913教室)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報名參與表單:https://forms.gle/t8PyqihFPsCT8uD3A
4月份主持人
薛榮祥老師 (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副教授)
黃小玲老師(新生醫專輔導中心主任)
劉素鳳老師(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理事長)
分享者:
吳聰慧(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研究生)
題目:
宋美齡的價值選擇-心理傳記學的研究取向
簡介:
宋美齡是近代中國極受矚目與充滿爭議性的重要人物,而身為政治領袖蔣介石的夫人、從小接受美國與基督教育的新思想女性、上海地位顯赫的宋氏家族之么女,她在政治、外交的舞台上,都展現出色、非凡的能力。研究者欲概覽宋美齡前半生的生命故事,並試用心理學角度分析其經驗,一窺歷史名人的內在世界,期待提供他人生命不同的想法與啟發。因本研究正在進行中,有些資訊尚未完善,期待在分享會中討論與交流,拓展彼此思維。
分享者:
余柏勳(余在)(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研究生、嘗試對於人性有更多理解的銷售員。)
題目:
誓不做亡國之君-光緒皇帝的為與不為
簡介:
光緒皇帝作為晚清倒數第二位君主,在時代的洪流中,他註定迎向西太后的束縛與大清的衰竭;幸好生命中的貴人-翁同龢師傅對於光緒循循善誘、並以溫柔關懷的態度給予光緒溫暖,讓幼年期的光緒得以逐步地建立自我;而透過實現自我,也讓光緒更有力量來面對生命中的失落。在誓不做亡國之君的前提下,光緒能夠於風雨飄搖的局勢中為所當為,而面臨個人的犧牲與失落卻只能隱忍與接受;在成為明君的道路上,透過不同自我實現的累積與堆砌,建構了自我的生命意義。即使光緒被賦予囚徒天子的稱號,然而,即使面臨著生命中的束縛與障礙,他始終奮力不懈地渴望成為一位救國於水火的明君。
---------------------------------------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分享會】三月份活動資訊來囉!
時間:2022/03/13(日)下午13:30-17: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院九樓913教室)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但須先報名。
報名參與表單:https://forms.gle/JTMZBvCnwNQ6uzt8A
3月份主持人
薛榮祥老師 (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副教授)
陳賢寶老師(國防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劉素鳳老師(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理事長)
分享者:
蔡念耘(文大心輔研究所、專業翻譯專案工作者、桃園助人專業協會實習生)
題目: 沒有子嗣的母親—安妮皇后的心理傳記學研究
簡介:
十七、十八世紀英國君主安妮皇后,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完成英國統一大業的君主,對於英國歷史甚而是世界歷史,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於在經歷近18次的懷孕後,依然未能有子嗣足以長大成人繼承王位,在登基前已是「沒有子嗣的母親」,也因此成為斯圖雅特王朝最後一位君主。溫尼考特的母嬰關係理論,強調母親作為心理環境,對於嬰幼兒的重要性和影響。若反過來思考,在母嬰關係中,嬰幼兒的存有與否,對母親的影響與重要性又是如何呢?而安妮這樣多次失落的經歷,會不會,在安妮當上一國之君後,更能體現出其「國家與人民的母親」的角色呢?
分享者2:
周孟靜(國防大學心理所碩四生)
題目:從垃圾中爬出來的女人--一位家庭主婦的自我敘說
簡介:
我是國防大學心理所碩士生,在家當家庭主婦已經二十多年了。生長在一個重
男輕女的家庭,原本認為讀書、嫁到夫家是我逃離原生家庭對我不公平對待的
好方式。為了孩子的教養、為了先生的面子不讓先生為難,我都隱忍下來並且
想方設法解決。卻因為婆婆對我的排擠,先生的長子情懷及對我的刻板印象,
長期照顧婆婆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還不斷的遭到兩人的歧視與輕蔑,並扣上
不孝的大帽,可悲的是我漸漸地也看不起我自己這個人,不甘心。移動我長媳
的位置、就讀研究所,逐漸地才能重新找回失去的自己。
---------------------------------------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分享會】一月份活動資訊!
來跟大家分享1月份「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分享會資訊:
時間:2022/01/09(日)下午13:30-17:00點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
(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院九樓913教室)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
1月份主持人
薛榮祥老師 (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副教授)
鄧明宇老師(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助理教授)
劉素鳳老師(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理事長)
分享者1:胡瀚儂(文化大學心輔所碩士研究生、憂鬱防治基金會志工)
題目: 從滯留到能動,離開拒學處境,回到自身所在:一位拒學生到教育、助人工作者的自我敘說。
我滯留在那裡,那個狹小而封閉的空間,像是怪物一般看著幽閉世界外的絢麗,卻從眼底下延伸到空間的邊緣都是灰色的。我是空間的主人,在無意識下
按下暫停鍵,卻不知道如何再按下開始,面對著一些新的身份:拒學生、憂鬱青少年、繭居青年,但那都無法說明我的全部以及我怎麼了。
在即將全然放棄之際,一道道名為關係的光芒,照進長滿黴菌的這個身軀,還有我腐朽的靈魂,我不只是那些角色,只有那樣的可能。重新追尋希望的道
路上,能動成為一種上天的恩賜,像下了整個月雨後的第一束陽光,我跪在地上親吻著,渴望更多奇蹟降臨。
十年轉眼過去,青少年逐漸成熟,準心理師、流浪教師、碩士生,在角色結構和社會既定期待下,我和他混在一塊,排斥著某些壓迫著我們的聲音,抗拒
著成為那個看不起的大人。我到底是誰?是一位精神科門診的病人?還是一位即將成為醫事人員的心理師;是一位高關懷學生?還是一位拿到輔導教師證的
儲備教師?是一位沒用、自卑的大人物,還是為這晚熟世代帶來可能性的小人物?這是這趟自我敘說之旅想要弄清楚的,同時描述在大敘事及個人歷史下,
那些關於我的事情,以及那些滋養、豐厚我生命的珍貴關係。
分享者2:啦啦(桃園市助人專業促進協會 心理輔導員)
分享題目:談娛樂性藥物之實務看見(因故取消~~~)
從實務現場看見使用娛樂性藥物中之反思與歷程,回歸如何引導並且看見本身之狀態
說明:本討論的目的為了讓對生命史暨心理傳記研究有興趣之研究人員,能有互見專業知識的機會,形成跨領域校際的討論氛圍。凡有興趣以心理傳記、生命史或
教育學傳記研究取向為學位論文之任何領域博碩士學生,或實務工作人員都歡迎參加,其研究構思的成熟與否則非考慮重點。
---------------------------------------
【分享會】十二月份活動資訊!
來跟大家分享12月份「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社群分享會資訊:
時間:12/12(日)下午13:30-17:00點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
(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院九樓913教室)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
12月份主持人
薛榮祥老師 (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副教授)
陳賢寶老師(國防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分享者1:高子卿(幼兒園教師、愛聽故事的人)
題目: 我.艾瑞卡爾.故事
2011年秋天,我怯生生地走進光目華德福幼兒園,參與『生命史與心理傳記』研究社群的分享會。從那時候起,因著對「生命、故事」的好奇,我一次又一次地參與每個月的分享會,轉眼之間,我居然就這樣參加了整整十年。回首這十年,我的生命歷程有了非常大的轉變,不變的是,我仍然喜歡聽故事,喜歡故事帶給我的陪伴、思考與成長。
2021年9月,我參與了「道埕跨專業心理健康促進協會」舉辦的「質性研究系列工作坊-生命史研究取向」,在這個工作坊中,我選擇以圖畫書作家「艾瑞.卡爾」當作探究的傳主,這也是我參與研究社群以來,首次運用心理傳記學的研究方法進行探究,無意間也發現了好多未來可以繼續前進的方向,進一步地,我也對「故事」以及我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的體悟。
這一次的分享會,我嘗試梳理我和這個社群的緣分,輔以說說近日我探究的「艾瑞.卡爾」的生命故事,最後綜合整理我和故事的關係,也期盼下一個十年的到來。歡迎舊雨新知一起來聽聽我的分享,進行一場生命的交會。
分享者2:李貽峻(成大國際傷口修復與再生中心研究員)
分享題目:故鄉、異鄉、歸鄉:黃崑巖的成人與認同之旅
以心理傳記學方法,探索台灣第一所國立大學醫學院的肇建者--黃崑巖教授--的生命認同歷程。以他生命中的移動經驗作為時間尺度,用「鄉」來作為生命認同的隱喻,並發現「故鄉、異鄉、歸鄉」非僅是線性時間軸之下不同的地理差異,也在心理位置上具有立體交疊的層次及衝突。
---------------------------------------
2021年活動與講座消息
【研討會】生命邂逅、傳記實踐研討會(十一月的社群分享研討會暫停一次)
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研討會
主題:生命邂逅、傳記實踐
時間:2021年11月27日(六)09:20-17:30 (時間有更動唷~~)
地點:輔仁大學聖言樓八樓
流程:
09:20-12:00 「與NI相遇:生命邂逅教育學傳記」專題
12:00-13:30 會員大會
13:30-17:30 分組論壇(實踐者的行動與反映、生命敘說中的主體開顯、時間中的生命傳記 、家庭經驗的批判觀點)
研討會報名網址:(請點選)(10/8開放報名,會員免費,非會員一般人500元,三人團報每人八折,非會員學生300元,可線上匯款亦可當天繳費)
諮商、臨床心理師、職業重建繼續再教育學分已經申請好囉~~歡迎來研討會聽故事、學敘說、寫教育傳記,還可以拿學分喔~
當然不管學分不學分,跟小編一樣喜歡聽故事的朋友,就來吧!
--------------------------------
【分享會】十月份活動資訊!
10月份舉辦實體場了喔!
時間:10/17(日)下午1點30至5點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山推廣中心德貴學院九樓913教室)
費用:參加人不需繳費
10月份主持人
薛榮祥老師 (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副教授)
陳賢寶老師(國防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劉素鳳老師(聖約翰科技大學老人服務事業系助理教授)
分享者:施銘旭(法鼓文理學院社會企業與創新 碩二)
題目:覺察筆記-生命故事分享
相信每個人都有他生命生活中深刻的覺察點可以與別人分享,或許也可以彼此激盪,其實我們常常可以用生命故事去影響另外一個生命故事,用一個靈魂去感動另外一個靈魂,如果許多人都能夠每天固定你段時間靜下來紀錄他們的覺察筆記,我確信這就是他們的生命敍事的一部分。一方面我也報名每月一次在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的分享,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回饋或共鳴。
分享者:陳欣怡(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系生命教育組日碩三)
分享題目:10、19、28:小女孩的自我追尋與對話—一段生命歷程之自我敘說探究
因為喜歡藝術,第一次離家上台北讀大學,一切都好新鮮。
在不斷追尋的過程中,偶然一次的期末作業接觸到Louise Bourgeois的作品《小女孩》,而為藝術家本人及其作品感到深深共鳴,也因此發現自己心中的小女孩,進而發現小時候的童年創傷經驗及影響,以此開啟一段自我追尋與對話的旅程。
10歲是爸爸過世的年紀。
19歲是憂鬱症的時候。
28歲是現在要藉由自我敘說整理自己生命歷程的時候。
*實體為主,歡迎自由參加,不需事先報名*
*本次也開放線上參加,但需要先行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XgNABgRf2s2AfdCH8
(已經填過的朋友就不用再填嘍!會議前一天會寄發mail通知 )
--------------------------------
【分享會】九月份活動資訊!
時間:9/12(日)13:30-17:30
報名連結:(已經填過的朋友就不用再填嘍!會議前一天會寄發mail通知)https://forms.gle/XgNABgRf2s2AfdCH8
9月份主持人
薛榮祥老師(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副教授)
賴誠斌老師(輔仁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
李文玫老師(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副教授)
分享者:翁有慶(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碩士學位學程、苗栗縣文林國中教師 )
題目:互為主體的辨認與實踐— 家族故事交匯與同理
透過敘說研究,來描述自己與家族的生命故事,讓自己生命中的待解問題暫時有了解答。藉著撰寫這部生命故事,使自己從中得到療癒和成長。因為自己身為一位教師,我認為在未來的課程與教學中,教導學生如何認識自己是一項重要的能力素養,也是培養他們面對未來生命教育的學習。此篇論文的產出,除了同理自己和家族外,我也認識到社會建構與主體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本論文包括三個部分撰寫,一、曾祖父母、祖父母以及父親的家族故事,二、我和原生家庭的關係,三、家族、家庭和未來的教職專業。對我而言,家是滋養人長成的搖籃,也是壓迫人的地方。無常的際遇、手足的離世、父親的外遇。一切看似生命中無解的問題,它們都困擾著我。由於論文的撰寫,我與家族長輩們展開訪談,甚至意外的與父親對話,解開了我所有的問題,同時我也學習到如何同理家族長輩們的生命際遇和感受。
最後,我了解家族的生命故事,上一代長輩們的家庭結構、生活背景與社會歷史脈絡,以及覺察到自己部分的生命經驗。我深刻體會到生命的承載與相互影響;在具體而特殊的社會脈絡中開展與流竄。經由敘說研究,讓我對家有了新的理解和詮釋,也讓自己擁有新的視框與力量面對我的家,並且接納過去的自己。
分享者:張菁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博士班)
題目:從我到生態我--一段生態認同的行旅
身為環境教育工作者,內在的軀動力常和外在世界常出現矛盾對立。為了可持續未來的環境教育,是保護自然或只是消費自然、利用自然的教育。屢敗屢戰的實踐路上,不停的探問人與自然關係的矛盾之源,透過自我敘說這段認識自己、擴展關係的生態認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