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話

「早期在部落上空偶爾可以看見”白老鷹”翱翔於天際」 屏東排灣和魯凱部落耆老們這麼表示。曾幾何時,白老鷹日漸遠離隱身於山林。那個耆老口中的白老鷹就是熊鷹。

過去百年間熊鷹數量每況愈下,推斷主因不外乎有三:棲地縮減、馴鷹市場、羽毛買賣。首先,熊鷹是台灣最大的森林猛禽,原始林是其族群命脈延續之處。據學者推估,在日治和臺灣林業單位的砍伐下,本島原始林只剩下1/5之譜(1991年始立法禁伐原始林);另為滿足馴鷹市場需求,本島南部的小熊鷹往往還來不及長大,就被迫和家人分離,來到馴鷹人手上。調查發現,盜獵風氣最盛時一年致少有20個鷹巢被盜獵破壞(1989年野生動物保育法實施後非法買賣稍有減少)。再來是熊鷹羽毛象徵台灣南部排灣族和魯凱族的頭目身分。然而數十年來傳統規範式微、羽毛商品化,羽毛文化變了調,致熊鷹承受極大獵捕壓力,目前已列入瀕臨絕種名錄中。

為兼顧熊鷹族群及原住民族傳統文化之保存,2014年11月7日我們舉辦「2014熊鷹保育論壇」,會中初步達成共識,仿傚美國作法嘗試收集圈養熊鷹所汰換的羽毛提供傳統上有資格配戴的族人合法申請,期待減輕非法買賣衍生的狩獵壓力。

熊鷹是台灣獼猴的超級天敵,也是台灣山地農業的守護神鳥。請大家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