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出生就受洗的我,因為信仰得來全不費工夫,在早年從未正視過、珍惜過;年幼時所參加的兒童道理班,所存留的是吃喝玩耍的記憶,常用祈禱經文可以朗朗上口,卻是有口無心,認為天主是在『天』上的『主』,離我如此遙遠,未曾看到、聽到、感受到;歷經求學時期,步入社會工作之後,將每日的祈禱視為教友不得不做的責任,「太累」理所當然就成為偷懶的藉口,主日上教堂更成為例行公事,不如意時卻又時常向天主抱怨。
直到目睹同為教友的親人,在久病之後安祥過世,在歷經病痛的折磨卻無所怨尤,是懷著是何等的信德?是有著什麼樣的望德與對天主的愛?在已行動不便又病重孱弱,卻渴望每個主日的彌撒並恭領聖禮,直到安息,我深受感動!但是忙碌的工作又讓我逐漸淡忘天主的慈聲呼喚。
長久以來因為超量、繁忙的工作,緊張的生活,身心常陷於緊繃狀態,加上種種因素,不僅令我喘不過氣,幾乎無法承受,最後健康也因此而亮起紅燈!除了感謝家人和朋友一路相伴,在內心深處終於想起不時被我煩擾,聽我訴苦的天主,於是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認真面對自己的信仰。
當時回顧自己走過的歲月,實在汗顏,信仰之路竟然是如此貧乏!除了主日彌撒中所讀過的經文之外,未曾認真翻閱過聖經;僅有應付式的祈禱,更遑論誠心做過任何敬禮或靈修,我不知所措,不禁慌亂起來;想起教會所推廣的讀經運動,於是開始閱讀新約聖經中的四部福音,起初因為心裡又慌又急,部分章節又不明暸其中的意義,閱讀的進度實在有限,但仍然一遍又一遍,反覆閱讀福音的部分,並查閱其他註釋資料,不僅用「眼」也用「心」閱讀,終於漸漸可以了解;在已不知是第幾次閱讀馬爾谷福音,當讀到耶穌受難史中:
(谷十四 72)伯多祿遂想起耶穌給他說的話 :「雞叫兩遍以前,你要三次不認我」就放聲大哭起來。
我的淚水頓時滑落一種奇妙的力量觸動了我,有著難以言喻的感受,雖然經上記載伯多祿的狀況與自己不同,但在那時已明認一切源於自己的心硬、軟弱和愚蒙,未曾向天主敞開我的心!感謝天主多年來從未捨棄、遠離任性的我,並以奧妙的方式引領,讓遊蕩迷途已久的羊歸回羊群。
從此經常閱讀聖經,將注意力從自我轉向天主,全心全靈順從、仰賴那不知名的力量,或許這就是聖神的引導,也領悟到無論是經由閱讀聖書或對週遭的人、事、物,多加觀察、聆聽、默想,啟示處處可尋,看得到、聽得到、成受得到。
再次與主相遇之後,一切有了全新的感受,愈是渴望接近天主,就能更自然地走入天主的旨意,忙碌不再是羈絆,時時可以祈禱,處處可以感謝天主,我非常喜歡並經常默念「主耶穌,請垂憐」有助於去除雜念,抗拒罪惡,避免陷於誘惑和憂苦 ;在每一次的和好聖事中,真心認錯並定志悔改,重新體驗到天主的慈愛與寬恕,心靈獲得真正的平安與喜樂;以往覺得漫長枯燥的彌撒,成了「感恩」祭宴,真正以感恩的心,認同「來赴聖宴的人是有福的」,尤其在彌撒前、後靜坐於祭台前,總是感受到恩寵滿溢,有著無限的喜悅!
靜心回想,以往在工作上所遭遇的問題,是轉折而不是挫折,因主的寬仁,早已迎刃而解!一切均是天主巧妙的安排,當時的痛苦成了轉捩點;其實天主一直臨在,「不斷給予」、「白白賞賜」祂的愛,我何等幸運,如今領受了加倍的賞賜;天主關了我一扇窗,但如今為我開了門,引領我走上坦途!
雖然在個性上還有種種缺失,也明白因為自己的軟弱,未來在現實的生活環境中,必定尚有許多考驗與挑戰,但我知道「信」靠天主將不再畏懼,深切盼「望」天主就有希望,也期許自我能將信仰生活、靈修生活、日常生活真正結合,而落實「愛」德,成為基督愛的見證。
~2025耶穌升天節看到此塵封已久心得,於聖神降臨節PO此
It helps, now and then, to step back and take a long view.
有時沉潛下來,眺望遠方,對人頗有幫助。
The kingdom is not only beyond our efforts, it is even beyond our vision.
天國不僅非人力所及,也超越人的視野。
We accomplish in our lifetime only a tiny fraction of the magnificent enterprise that is God's work.
在天主壯闊的工程裡,我們一生所能成就的,乃微不足道 。
Nothing we do is complete, which is a way of saying that the kingdom always lies beyond us.
我們所做的難以完美,換言之……天國總是超越人的一切 ──
No statement says all that could be said.
沒有任何記載能忠實傳達意念。
No prayer fully expresses our faith.
沒有任何祈禱能全然流露信仰。
No confession brings perfection.
沒有任何懺悔能完美淨化人心。
No pastoral visit brings wholeness.
沒有任何牧養能完整眷顧人靈。
No program accomplishes the church's mission.
沒有任何計畫能成全教會使命。
No set of goals and objectives includes everything.
沒有任一組目標能涵括所有事情。
This is what we are about.
這就是我們所作所為 ──
We plant the seeds that one day will grow.
我們播種,期盼它來日生長。
We water seeds already planted, knowing that they hold future promise.
前人播種,我們澆灌,知道其蘊藏著未來的許諾。
We lay foundations that will need further development.
我們奠基,需要有人持續發展。
We provide yeast that produces far beyond our capabilities.
我們激發潛能,使其產生不可限量之影響力。
We cannot do everything, and there is a sense of liberation in realizing that.
我們無法做每件事,當意識到此,反而令我們感到寬心。
This enables us to do something, and to do it very well.
這樣,會讓我們專心做好某些事。
It may be incomplete, but it is a beginning, a step along the way, an opportunity for the Lord's grace to enter and do the rest.
也許並不完美,但畢竟開始向前邁進;這是一個天主恩寵來臨的機會,由祂完成人之未竟事宜。
We may never see the end results, but t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ster builder and the worker.
我們也許未能親眼目睹最終結果,但這正是建築師與工匠的差別:
We are workers, not master builders;
我們是工匠,而不是建築師;
ministers, not messiahs.
是提供服侍的人,而不是默西亞(救世主)。
We are prophets of a future not our own.
我們是(因著天主的啟示)給人講述未來的先知,然而未來卻不屬於我們。
~2018年被封聖的薩爾瓦多總主教 羅梅洛(Oscar Romero)
Humility is the mother of all virtues; purity, charity and obedience.
謙虛是一切美德之母;純潔、慈善和服從
It is in being humble that our love becomes real, devoted and ardent.
當我們謙虛時,我們的愛德才變成真實、全獻及熱誠的。
If you are humble nothing will touch you,
neither praise nor disgrace,
如果你是謙虛的,沒有任何東西能傷害你,不是讚美,也不是羞辱
because you know what you are.
因為你知道你是誰;
If you are blamed you will not be discouraged.
如果你被罵,你不會氣餒;
If they call you a saint, you will not put yourself on a pedestal.
如果別人稱你為聖人,你也不會將自己放在祭台。
渴望獲取成就大事的堅強,卻得到學習謙遜的軟弱;
渴望獲取營造偉業的健康,卻得到更大的偉業疾病;
渴望獲取換取幸福的財富,卻得到增長智慧的貧困;
渴望獲取受人稱譽的權力,卻得到仰賴神助的匱乏;
渴望獲取安享天年的一切,卻得到安享一切的天年。
我所求的,一件也沒得到;我的祈禱,卻全被俯聽了。
祂,賞賜給我比誰都更豐厚的祝福。
~《S 奶奶的面容》中一首無名作家的英譯詩
與你同在,
黑夜光明無異,
宇宙萬物皆美
因為你對我說:
「 我稱你為朋友」。
【這是梁德佳神父自己最喜歡作品之一,他和天主以及他和朋友的關係,也是單純而美好的,在天國他依然是最喜愛我們的朋友!】
這些日子我經常在山裡看雲,在我預料不到之處,山嵐四起;在我想不到的時候,雲消霧散。
不久,雲霧再匯下起雨來了,給了我一些不方便;然而,對周圍花草樹木卻是有益,我想,回去的路一定幽暗,不料陽光再現,這是人生。
無論我有多少的把握或確定,每個抉擇都是一次未知的賭注;我看見人生有苦難有重擔,我知道人性有邪惡有欺凌,但是彷彿經過巧妙的設計,末了對我都是美好與有益,苦難竟是化裝的祝福。
這不是什麼知識哲學,也不是什麼人生哲理,那些冰冷沒有感覺的理論,豈能使一個人的心平靜穩妥呢?
我知道事情看至深處方知眼光有限,人性邁向完美才知人性不能完美,但是為什麼?人生在這一連串的不完美中最後總是完美。啊!是有個祝福者,超越一切人為的定見與安排。
~《電學之父-法拉第的故事》
【ch13 法拉第對深陷名利,重新找到方向戴維老師改變之省思】
夜幕低垂星明亮,遙遠的天際傳來陣陣呼喚。
輕解繫岸的繩索,靜靜地滑入海洋。
不再攜帶指示方位羅盤;不再恐懼兩旁波浪。
我知道此刻,我終將親眼見到那引導我一生的領航者。
~《電學之父-法拉第的故事》
【ch22 晚年體力衰弱且記憶力漸失的法拉第,喜愛的一首詩】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
當我年輕而且思想與觀念不受拘束時,我的想像力無限,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當我長大成人,具備人們所稱譽的聰明,我發現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我縮短了我的志向,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到了遲暮之年,我發現國家似乎也無法被改變,於是最後一次絕望的嘗試,我決定只改變我最親近的家人,很可惜,他們早就不在了。
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
From their in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 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而如今,當我臨終時,突然意識到:
如果一開始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或許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倫敦西敏寺著名的無名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