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力的練習

《靜坐引導》

2017.12.10 定力的練習

朱倍賢 主講

简体版


今天的主題是「定力」。

在開始靜坐之前,大家可以選擇先做一點簡單的暖身運動,伸展或是配合著深呼吸。利用這個機會將覺知從紛飛的妄念,帶回到具體的身體的觸感,帶回到當前正在進行的活動。最具體、最明顯的活動之一就是,你是怎麼樣在呼吸的,你是怎麼樣參與在身體這個經驗,你是如何在使用著肌肉,所以能夠維持著、延續著這樣的坐姿。

選擇一個跟十六勝行相應的技巧來安定自己的心,好比正在緩衝的身體。可以嘗試著把身體內在,可能是粗的、細的衝動減緩。把那些沒有必要的緊張、緊繃,可能因為擔心而製造出來盤結錯亂的緊繃模式、肌肉模式,把它開解、把它鬆開來,持續地做、繫念於前地做。

我們在課程中不斷強調原始佛法禪定的內容,是一個「向解脫」的活動,而不是注意力鎖死在一個小地方。這個意思並不是說,我們就可以荒廢我們的定力,我們禪修的方式就是天馬行空,就只是在心裡面不斷地哲思。實際上,原始佛法是強調定力、是尊重定力的,佛陀把定力做為八正道的總結。我們來看一看,定力裡面有哪一些特質,我們可以嘗試著去培養它。

「定力」其中的一個特質,就是飽足感,它是跟喜樂相應的,它讓你有豐盈、豐足的感覺,所以你可以把很多多餘的動作都放下來。你不用著急著四處去尋覓食物,而是能夠在內在,更貼近自身、更不花費資源,而滿足自心。有很多不同的作法,其中的一個作法你可以實驗看看。去感覺這個知覺像是樹根一樣的,紮根於身體裡面、在其中汲取養分。也就是說,你的心在當前不跑到外境去尋找刺激,而是在身體內在,不管是溫暖的感覺、雄沛的感覺、安寧的感覺,去汲取這個滋味做為它的養分,做為它的資源。

這種飽足感,這種喜樂感,佛陀是稱讚的,他提醒我們要去開發定力裡面這樣的特質。對於這些定力的特質,你的目標不用訂得很高遠,從小的地方做起,從你眼前馬上就可以感知到的特質做起。不要誤以為定力是在你用功了十八年之後,才能夠體會得了喜樂,才能體會得了飽足。你要練習在眼前你「正念在前這一刻」,就知道如何把注意力調焦到一個能夠幫助你飽足的地方。

好比說,你知道你眼前是踏在佛法的道路上在努力著,那種紮實感,那種踏實的感覺,你知道你現在在善用著你的時間,心裡面有一種篤定的感覺。不要小看這個篤定的感覺。它可能不是什麼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喜樂,但是你可以察覺得到那個滋味,那種穩健、那種幸福。那種知道自己走在佛法的路上,知道佛法在保護著自己,知道自己在護持著佛法。

每一個人的主觀呈現出來的滋味可能不一樣,有可能心頭有暖滋滋的感覺,有可能是其它的滋味。去開發這種感覺。所謂「開發」的意思,就是允許你的心更大程度地從這裡面得到滿足,所以它更不會、更不容易要跑到複雜的、競爭的世界裡面,那種焦惱、得失的 欲界的追逐狀況。

你可以選擇把注意力放到身體的體溫,那種被溫暖籠罩的感覺。你的注意力雖然不是鎖死在一個小地方,可是你是認真的,是小心翼翼的,你不是天馬行空。雖然不是鎖死在一個地方,可是你的注意力是局限在身體的範圍裡面,所以它是被收攝的,它是被管控的。

你正在精勤、認真地推著眼前的沙粒,不需要是什麼巨大、超常的經驗,就是一個小小的、卑微的踏實感。由衷地品味它,讓心在其中得到飽足。在這裡面練習知足。去看到心因為飽足,所以煩亂的動作減少。它能夠沉澱下來,更深刻地去品味高品質、省力的愉快。

「定力」的另外一個特質是安祥,那感覺是安全的、是穩定的、是統攝的。雖然你的心不是鎖在一個小地方,但也不是天馬行空、任意奔馳。你是一個馬車的駕御者,韁繩握在手中,提高警覺地在管控著馬車的動向。那感覺是韁繩在握,那感覺是統攝的。因為你的心意不是放在得失跟競爭,而是在善法上面,用雖然卑微但是穩健的步伐前進著、開展著,所以有安祥的感覺。

知道這條路是安全的,雖然在這個世間,沒有什麼百分之百能夠保護我們不受到波動的東西,可是佛法已經是最接近完美的保護。對於我們多麼細微的過失、盲點,它都有糾正的機轉。它都在提醒我們,不到最安全的一刻,它不會給我們一個過關的成績,不會給我們一個及格的成績。所以,在禪定之中去體會住於佛法的慶幸、安全、統攝。

另一個「定力」的特質,是貫注的、是融入的。雖然你的心不是鎖死在一個小點上,但你是認真的,是全神貫注在調整這個動作,讓它變得更善巧。好比說,你小心翼翼地在檢驗著身心能夠保持安祥、從容,有一點點的衝動,有一點點的緊繃在抬出頭來,你馬上就做出對應,確保飽足的感覺,確保安祥的感覺,沒有間隙、沒有中斷。然後,你在這種全心投入的狀況中也得到飽足,這本身就是一種樂趣。

我們的意志通常是如此地盲目,你眼前在用佛法管控著它,小心翼翼地引導著它,這就有定力的特質在裡面。謹慎地、堅定不移地、鉅細靡遺地。這意思並非你要變得很緊張,你要感到很大的壓力。你是在飽足、安祥的狀況之下用功的。那樣的用功的感覺不會增加你的緊張感,它只會加深你的滿足,它只會加深安祥。

「貫注」的意思,就是儘量沒有保留地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這個工作上。可能是「感受著全身的觸感」這個動作,可能是「感受著身體的體溫」這個動作,可能是「幫助自己的身行祥和」這個動作。不管你選擇的是哪一個動作,儘量沒有保留地、認真地,貫注到這個任務裡。

我們再來複習一次,用一個一點點不一樣的角度。首先,「定力」的特質它有飽足感,它可以說是喜樂感的同義詞,品味著飽足感、保護著飽足感、開發著飽足感。這裡的「開發」,並非要你去強求、去勉強自己感覺到飽足,而是指把你的角度換一換,你會發現到,當前正確的努力本來就有飽足感,本來就有那樣的滋味在裡面。

你可以專心於品味著飽足感,你也可以一邊檢驗著,怎麼樣讓這個飽足感來更進一步幫助你的定力。心有沒有因為知足了,感覺夠了,所以它更樂於安住在這活動裡面。你要怎麼樣用飽足來誘導、來引導你的心,讓它更樂意沉澱,放下那些忙亂的動作。

「定力」的另一個特質,就是安祥、安全、祥和。所以儘管外面的人看你,好像坐在那什麼都沒在做,可是你的心裡面知道,這是一個對的道路,你有紮實的感覺。那個跟坐在那個地方打瞌睡、發呆,是截然不同的感覺。你是小心翼翼地在用你的時間,小心翼翼地在用你的精力、用你的注意力,小心翼翼地在保護著、在維持著安祥感。

你透過呼吸來達成,讓你的呼吸安撫力發揮作用,用你的呼吸去雕塑身心的環境,讓你的身心環境更安祥,讓那個呼吸變成是這個安祥的環境裡面的一個韻律。那個安祥的感覺,甚至你敏感一點,是可以具體感受到血壓正在降低中,身心裡面可能有細微的緊繃,那個糾著、正在緩解。

「定力」的另外一個特質是貫注、融入,如果願意接受挑戰的,可以看看能不能用比起以前更加認真的態度,來做好眼前這個事,來做好好比說放鬆這個事,好比說感覺你的身體,感受你身體的溫度,這樣的一件工作。真的把這個功課當做是莊嚴的、值得你花時間的事情。去體驗將自己全然地付出,願意處在那種勤奮的狀況,同時你的身體是放鬆的、是舒適的、是省力的,可是內在的世界裡面,在那種賣力、認真的狀況之中,得到滿足感。

你的正念的作用:念──繫念於前。你記得現在要做什麼,知道你的方向是什麼。好比說,你知道你現在的方向是要從散亂的心,進入到跟身體緊密接觸的覺知。記得你要做這個事,所以延續著你的定力。你讓它產生作用的時間增長,不要氣餒,做不好沒有關係,你只要多增長兩秒鐘,那也是用功。把那個飽足的狀況多延長兩秒鐘,把安祥的狀況多維護兩秒鐘,把融入、貫注、專注的狀況,多維持兩秒鐘。

整個過程,你不是咬緊牙根用意志力去搏鬥,你是用綿延不絕、馬拉松的耐力,身體被溫暖所籠罩著,所以它是舒適的、深度地放鬆。心裡對佛法的高度信心、高度的興趣所支撐著,在修行、在實踐之中得到喜悅。所以這整個過程是愉快的,不是讓人疲累的。

要側重哪一個特質,你可以看一看,哪一個特質對你現在有幫助。可能你現在需要的,是更專心於感覺身體的溫暖,那種全身都被溫暖包圍著,然後這個溫暖不是來自於外面,而是來自於身體裡面。你的身體在發熱,這個熱是滲透著、在滋潤著全身,當你處在這種狀況之中,可以省力地用功。

你可以看到,心因為飽足了、因為滿足了、因為知足了,所以可以不用在欲界裡面徘迴。可能你現在最需要的是安祥的特質,你也可以著重於呼吸所帶來的安撫效應。去看到每一個吸、每一個呼的動作,都在雕塑著、都在營造著安祥,所以你可以在深度的安祥裡面,感受到深度的滿足。

可能你現在所需要強調的特質,是要能夠更全神貫注,下定決心,要更認真地投入在這個過程裡面。不要皺著眉頭,不要把自己緊繃起來,而是義無反顧地投身於這個動作。敬業的藝術家,他為了眼前的藝術品,毫無保留地讓自己付出、將心力付出。

常常做這樣的練習,不只不會讓你疲勞,還會讓你變得越來越強壯,它會讓你的生活裡面甚至細微的地方,都是不放逸的,都是用心的、都是認真的。佛陀講過,這樣的認真的態度、不放逸的態度,就是通往涅槃最快捷的船。你只需要比以前的自己開展一點點,多一點點的認真、用心,你就在進步。那就是可喜可賀了!

雕琢著你的定力,讓它變成是你日常生活可以安住的好所在,會是一個現法樂住。你看看還有什麼地方可以進步,在這個定力雕琢的部分,可以讓它變成你日常生活中,不斷處於可以繼續進步的狀態,不斷地處於安祥的、滿足的、認真的,這樣的狀態。用心去看,什麼地方可以調整,哪個地方的用力是過多的,哪個地方該更放鬆的,哪個地方是可以更投注的,哪個地方是要分別的更清楚的。

看看你現在營造著的身心環境,每一口呼氣、每一口吸氣、每一個動機,所營造出來的飽足感、安祥感、認真、貫注。你是在做什麼樣的檢查呢?你在做的是:這個東西真的足以做為我全天的安身立命的所在嗎?問問看你自己,看一看眼前這個境況,你要怎麼樣把這個東西雕琢成為合適你長時間安住的所在。你甚至在忙碌的時候,都隨時有這樣一個的避風港可以回來,可以回到這裡面得到起碼暫時的休憩,得到暫時的清醒,得到暫時的平捨。

如果你看到的是眼前自己雕塑的還是一艘破船、爛船,不要氣餒,定力的鍛鍊處就在這一念之間。

你這一念更趨向祥和、多一點點的祥和,你已經在培養定力。

你這一念把注意力導向內在的飽足感,你已經在用功。

你這一念提醒自己:我要更用心一點點,你已經在用功了。

(靜坐結束)


【回向文】

心念不穩固,就沒有辦法穿透真諦法。

信心不堅固,智慧就難以成就。

身如易碎品,守護自己的心如城堡,

慧劍鬥魔軍,勤修不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