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病、死想的練習

《靜坐引導》

2017.12.03 老死想的練習

朱倍賢 主講

简体版


今天的主題是「老想、病想、死想」。

開始靜坐之前,可以先做一點簡單的伸展運動,或者是配合深度的呼吸,利用這個機會擺脫對過去的追憶,對未來的不安、盤算,將知覺帶到眼前正在發生的動作。像是你是如何參與在這個呼吸,你是如何在汲取呼吸所帶來的滋補效應、安撫效應。好比說,你在觀察你如何調整坐姿,如何放下多餘的僵硬、多餘的緊張。

比較善巧幫助自己安靜的方法,就是在一開始的時候,目標不是訂在要去除多少念頭,心要達到什麼樣的絕對安靜,而是你只是沉浸於呼吸所帶來的全體效應,不管是安詳的效應,或者是安撫的效應、清新的效應。你更應該注意的是「正知、正念、正勤」,不必要過度關心念頭還剩下多少。

採用一個可能是十六勝行裡面的技巧,或者你在十六勝行裡面調整過,特別是適應你個人當前狀態的一個打坐的方法。如同我們剛剛所講的,可能是正在緩衝的身體,正在脫離開憂慮不安的心境,正在沉澱的心、沉浸於呼吸安撫效應的身體,不管你用的是什麼方法,儘量具體去感受朝向安靜,朝向提高知覺的過程。不必在乎你做得多好,但是你可以很清楚地感覺到,你正在朝向這個目標、正在邁進中的那種紮實的感覺,儘管你不是百分之百的安靜,可是你可以感覺得到,通往安靜過程的具體覺受和觸感。

一個內心有清楚的知見、清楚的方向感的人,常常能夠讓身心在寧靜之中朝向解脫,自然而然就會進步。所以,把它變成一個習慣性,讓這個進入安靜的路徑變得非常地熟悉。

我們來探討「老想、病想、死想」。

你進到醫院,可能是去探望親朋好友,或者是經過陌生人的病床,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病患身邊的牆上掛著他當年意氣風發的照片。可能是青春的模樣,可能是被親友圍繞著的幸福景象,可能是他過去春風得意的一個光景,挺拔的、英俊的、美貌的、青春的。對比之下,躺在病床上的是有褥瘡、輾轉難眠的,身體已經敗壞到若不是護士來幫助他翻身,長時間就會浸泡在自己的大小便裡,每天就等待著他的尿布被換。長久沒有足夠運動已造成肌肉萎縮,每天的光景裡面,好一部分是失智、是半昏迷,或退化到童年時候,喜怒哀樂無法控制,自言自語、說著夢話、說著囈語。好一部分的時間,是在等待著他忙碌的子女、親友偶而來探望愈來愈沒有尊嚴的他。

這個想像不是一個很遙遠的場景,而是大部分人步入老年、身體退化的時候,都會經歷的。過去吸引人的光滑皮膚現在卻散發著一股獨特的異味,可能是來自於汗水、體垢,長時間積聚在有皺紋的皮膚下面,特殊的味道夾雜著好幾個小時才能換的尿布的味道。周遭圍繞的,都是一些跟他一樣行動不便,在病痛、在掙扎的病患。

生而為人,如果能夠幸運地活到那樣的歲數,要嘛就是要目睹你所有最親愛的人要步入這樣的境地,要嘛就是自己要步入這樣的境地。如果能夠把自己要面對老、面對死的景象,越能夠銘記在心、越能夠歷歷在目地去經歷,將會產生出幾個效果。最首先的效果,就是會讓你重新整理生命中的緩急輕重: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什麼事情你現在得趕快去處理,什麼事情你真的是不要再為它擔心了、趕快放下。這是最淺的層次。

最深的層次是:不要以為「老想、死想」只是一個提醒你無常的修行方法而已。在佛經裡面,當弟子將這樣的技巧做到淋漓盡致時,他會徹底地斷除我慢。我們就這兩個部分來思惟。

首先是比較淺的部分。修學老想、死想幫助你更清楚「緩、急、輕、重」。今天你所做的很多生命的決定,選擇花時間做什麼事情,選擇怎麼樣度過一天,選擇要把注意力、心力貫注在什麼樣的事件上,好大一個程度是來自於你的評估你有多少時間,你能夠多麼安逸地生活。如果「老、病、死」的感覺是遙遠的,緩急輕重就越不清楚,如果「老、病、死」是貼近著你的,它就會幫你重新評估你的價值觀,你就真的很謹慎地去用你的時間和精力。

想想看,如果在很短的時間你就要在病床上,往往對自己的復甦是不抱著希望的,面對的只是無止盡的、不會後退的衰老和衰敗,這個時候,你會把時間用在學法文嗎?所以能夠很浪漫地,當你去歐洲旅遊時,能夠像當地人一樣地,用法文跟法國人打招呼、跟他們對談,享受異國的情調,能夠在男女朋友面前,炫耀你的語言才華—你會把時間放在這個上面嗎?

就算你只是一個無心於修行的世俗人,學習法文大概也不是一個很急迫的事情。我所見過的,在病床上、在面臨死亡的那些病患、那些世俗的人,最遺憾、最難過,覺得最沒有好好花時間的地方,就是沒有珍惜跟家人、跟自己所關愛的人相聚的寶貴時間。世俗的人都看不到,再多寶貴、有品質的與家人相聚的時間,都是在消逝的,更多的黏著只是更多的痛苦。

若是有智慧一點的人就會知道,要利用跟家人、跟所關愛的人在一起的時間,好好做到讓他們清楚地曉得你對他們的善意、對他們由衷的祝福,你才不會在面臨生老病死的時候,幾乎是無可避免地,對他們的心情是抱著愧疚與悔意。人與人之間短暫的相處,怎麼樣有品質的布施,讓他因為跟你的接觸,而得到你的啟發與治療,能夠因為感受到你的善意,使他的心境是更寬坦,更容易向上、向善、向光明的。

深的來講,常常去思惟「老、病、死」能夠斷除我慢。現在的修行人往往覺得,要斷除我慢、要證得出世間的成就,一定非要修「活在當下,觀照無常、苦、非我」。實際上,原始經典上記載,多有弟子光是認真地修學「老、病、死想」就證得阿羅漢果,其中的關鍵就在於此。阿羅漢所斷掉的我慢~最深度的煩惱,有不同種的形貌、以不同種的方式呈現出來。越是經常去觀察我慢的人,越是發現我慢不同種的姿態,不同種冒出頭來逞強的方式,其中的一種,就是心裡面的自我印象,有一個部分讓你感覺到自己是瀟灑的、是風流的、是意氣風發的;你是美麗的、是青春的、是能幹的。

簡單來講,它有一種倚恃著、依靠著五蘊,在其中汲取「我是、我能」的得意、陶醉,那就是我慢的一種。甚至是我們在看電影、聽到流行歌曲,裡面在描寫、在唱頌的一個風光的場合、一個亮麗的印象,你把它想像成那就是你,聽著歌、感覺就是在唱你,你看電影、看著場景,覺得它講述的就是你,男女主角描繪的、講述的,裡面有一個讓人家感覺到風光、神氣、飄逸、有氣質的地方,你的心對它呼應著:那就是我!對於這樣的自我影像,隱約帶著一種快感、一種自鳴得意,那個就是我慢。

你現在知道我慢是這樣子了,再回頭來看看躺在病床上的你,大小便失禁,急著叫喚著看護,當護士用最快的腳步把你帶到馬桶上,你已經憋不住了。那個臃腫變形的身材,身體是如此地疲勞、乏力,談什麼風光、談什麼得意、談什麼英俊瀟灑、談什麼挺拔、談什麼溫柔婉約、什麼有氣質有神秘感、有個人魅力;在那個汗垢、糞便味、口臭、頭髮的污垢味交集之下,你得意的是哪一個部分?你瀟灑的影像是建立在哪一個地方?若能夠懂得用這樣的角度,不斷去看到透過依靠五蘊而產生的得意感,就是這樣荒謬的,真的是一個愚笨的人不善作意,才會鑽進那樣的情境裡面。

只要我們的心還是透過在現象界裡獲得得意的感覺,去建立起一個自我,建立起一個風光、飄逸、無敵、自信、嫵媚、尊勝的樣子,看到心的欲望這樣產生出來,渴望著自己能夠呈現出那樣的風貌來,去蠱魅自己、蠱魅別人。去看看,自己對別人的風光、瀟灑、挺拔、溫柔所蠱魅,那是多愚蠢的事情;然後,你要別人為了你的風光、嫵媚、溫柔、瀟灑而蠱魅,同樣也是愚蠢的事情。

你要人家去迷醉一個那麼樣短暫、空洞、危脆的形象,你再從中得到滿足感,這算是什麼快樂呢?這算是什麼樣的人生價值、什麼樣的意義呢?但是,大部分世俗的人追求的就是這個,一輩子的努力、事業的成就、名利的增長,在各種事務、事業上的打拼,就是在追求、在囤積、在擴張這樣的感覺。

看清這個!只有看清楚你才能夠開展出準確的價值觀,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那些不重要的,能夠提供給你的娛樂和快感,那麼快速地消失,那麼樣地不滿足,建立在人家在崇拜著這樣的紙張、這樣的包裝、這樣的化裝品、鎂光燈打出來的感覺上,這真的是你人生要的嗎?你要、而且也認為你獲得了,你能擁有多少?你躺在病床上,尿袋垂在病床邊,護士要看你光屁股的樣子,幫你換尿布…。

有的人在半昏迷之中過世了,有的人在驚慌失措、搞不清楚的狀況下死掉了,有的人是在親友的圍繞下,萬般的不捨中死掉了。死掉,身體這樣衰敗了,心依戀、住腳的地方完全地崩毀,沒有一個立足的地方,那撕裂、瓦解的痛苦,心的渴愛沒有斷除,幾乎是瞬間就在尋覓新的境界要鑽進去,另外的一個場景,另外的身心環境,能夠提供給它安全感、快感、幸福感、舒適感。

所以很多人在面臨死亡的時候,經歷的好像是一個又一個門的打開,只要你心裡面的愛、那種對於五蘊的迷戀沒有徹底地斷除,它就會用千百種、難以計算的方式呈現在你面前。這個時候眼前的門打開了,你看到的場景可能是春光明媚,許多美麗的人類召喚著你,邀請你到那個地方來行樂。你對它的渴望,情不自禁地被它吸進去、入戲了。

很多人就這樣投生到可能是畜牲道,可能是莫名其妙的一個道。在比較高等的地位反過來看,那是一個如此污穢不堪的地方,那麼多的痛苦、那麼骯髒的地方,你心裡面因為欲望高漲、因為渴愛,所以感覺那個地方是美好的、是你很想要的,那裡面是充滿滋味的,你就鑽進去了。你這樣生到豬窩去、狗窩去,多少次你都不記得了!

這一個場景吸引不了你,就換下一個場景,你的意識裡面儲存的業識跟記憶可多了。各式各樣的形貌,哪一種會吸引你,你會碰巧地被哪一個吸引,碰巧就生到那個莫名奇妙的國度、莫名奇妙的世界,就跟著那個世界裡面的習俗、文明、習慣去打混,在那裡面打滾、自以為是,在那裡面競爭、在那裡面生死。去體驗那裡面提供給你的一點點快感,去經驗那裡面無邊無際副作用跟負擔。

因為死亡,你現在所熟悉的這個角色,所熟悉的人際關係是會瓦解的,你要去的地方,未來會變成的那個人格,你都不認識,就像是個陌生人一樣,因為你不知道你的心會被業識中哪一個衝動所欺騙,會被哪一個衝動所帶走。

你已經這樣子迷糊了億萬次,數不清楚的數字,你還要這樣被騙多久,你還要重複這樣的過程多少次?你難道不知道自己會老、會死嗎?那你在等什麼呢?還有什麼東西比這個更重要的?

修學「老想、病想、死想」,觀察這樣的情境怎麼樣衝擊自己的心,你所要培養的,最起碼是當你在觀想著這樣的情境時,你的心有沒有因此而更清醒、更警覺,這是最起碼的。如果能夠更進一步地看,這樣的想帶來的衝擊,能不能把它導向離欲,去撼動你的心對五蘊的著迷和渴望。

要撼動內心裡面的欲和慢,就是這樣抽絲剝繭、一點一滴地拔除,很有耐心地去檢驗看看,有越來越多的盲點被挖掘出來,有越來越多你著迷的東西曝露在陽光之下。去看看你還很著迷的那個自我影像,那個風光得意、風流瀟灑,那個挺拔、英俊,那個溫柔婉約、嫵媚動人,把它搭配到躺在病床上,旁邊吊著尿袋的自己,然後去看心裡面的陶醉感、倚恃感、得意感,正在瓦解中。

再一次地,大部分原始佛法的禪修方法,沒有要你強制性地做到絕對的無念。它的「定力」的意思,是在你心無旁騖,你的價值觀、方向感不被動搖,在這個向解脫的道路上,內心越來越滿足、越來越篤定、越來越豐足、越來越自由,所開展出來的。

所以,不必要把心鎖死在一個小地方,儘量充分地讓身心是籠罩在呼吸的安撫效應下,或者是呼吸的滋補效應下,同時採取一個特別讓你有回應、心有戚戚的角度。好比說,想像一下你現在是躺在病床上,等著你的子女來看你,他們有他們的事業、家庭,可能每一個或每兩個星期抽空來看你幾個小時,你看到自己的功能、自己的器官不斷在衰敗中,一天裡面只有剛換完尿布時是感覺比較乾淨的。那些來照顧你的護士,忙得自顧不暇,沒有一個有時間跟你做深度的溝通,沒有人曉得你人生的際遇,你那些風光的、難過的、偉大的、齷齪的過去。

在病床上、衰敗中,牆上掛的是讓你懷念的、英挺青春的過去,而眼前的皮膚是下垂的、多皺紋的,身材是腫脹、變形的,體味是連最愛你的人都不敢恭維的,心智是記憶越來越不可靠,所有你認為是「你的」的功能,都在敗壞中,包括你的記憶、你的認知。

在這個時候,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能不能看得更清楚一點?

那一天在等著你,所以你現在要怎麼活、要怎麼用你的心?

(靜坐結束)

【回向文】

心是輕浮難以駕馭的,

隨著意欲而四處流轉,

有智慧的人制伏他的心,

透過調御他的心他得到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