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念住的練習之一

《靜坐引導》

2017.07.23 身念住的練習(之一)

朱倍賢 主講

简体版


開始靜坐之前,可以先做一點簡單的伸展運動、深呼吸。呼吸的過程中去刺激、按摩、擴展身體不同的部位,調整坐姿。

身體的內部有很多細微的觸感,像是一個電流網。可是,當你的心思沉溺或者迷失於白日夢,鑽進複雜的故事情節,在五蓋裡面沉淪,就會感覺不到身體內在細部的觸感。所以,你可以多麼敏銳地知道現在身體在做什麼,來判斷你是不是活在當下,你是不是在有效排絕五蓋。

你是如何安住在身體裡,會很大程度地決定你眼前的心境、你的自我感。所以當你盤據在身體裡面時,可以嘗試盤據在飽足感之中、在均匀的感覺中。身體被呼吸滋潤的感覺,不是侷限或偏重在什麼地方,而是均匀的。這種均勻飽足的感覺,讓你感覺到紮實,這樣的一個禪觀的對象,能夠迅速地幫助我們安定。

在做身念住時,最需要注意的一個環節,大概就是去調整身體的僵硬感、浮躁感。佛經裡面的比喻,身體有的時候是像被火焰交煎一樣,坐立不安地躁動。當你盤據在身體裡面時,可以容易覺察得到這樣的躁動。儘量去移除、安撫這樣的躁動。所以,你的身體不是一成不變、一個固體的感覺,而是正在通往更放鬆的狀態的過程。你是否正在經驗著這個過程,自己可以從觸感裡面覺知到。

這樣的「覺知全身」的方法,須要你知道自己是如何盤據在身體裡。眼前你棲心的基礎,是不是均勻、紮實、飽足的。所以注意力不是鎖死在一個小地方──一種人為的、造作的、壓制式的專注。這樣的方法能幫助你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幫助你知道,現在組合起你身心經驗的活動和現象是什麼──好像在堆積木一樣,那個積木的個別單位。

你現在的精神狀況、你的鬥志,完全是跟身體是否飽足、是否脫離開躁亂、是否被呼吸滋潤著有關聯。在一開始學習這樣的身念住,不用急著要入很深的定,多花一點時間探索,怎麼樣才能更多面、更多角度地接觸身體。好像是大樹的根,你要讓那個根更密集、更細膩地跟身體連接。在連接的地方你感覺得到,在那個地方稍縱即逝,好像是電流、暖流一樣的,在變化、在閃爍的觸感。

平常,不管是坐著、站著、走路、躺下來,你若能夠確保伴隨著身體的這些觸感,長時間地脫離開躁動、僵硬,長時間習慣性地伴隨著飽足感、均勻感、滋潤感,你就很容易長時間地都是在有定力的狀況。

佛陀把這樣的功課形容為:一個出家人應該要做的,幾個最基本的任務之一──如此的關鍵、如此的重要!利用這個時候去練習,怎麼樣更多層次、更密集地與身體接觸,把那些複雜的、擾動性的思慮放下來。這個時候,你是可以不用去想、去擔心平常處理的事情,儘量沉浸在組成身體的這些觸感。不用著急,不用覺得感覺不到很多東西而氣餒,從這些最基本的東西開始下手,坐在這個地方的感覺、呼吸的感覺,然後從這樣的基礎再更進一步地探索,看你還能發現什麼。能不能發現到,呼吸其實是全身都在參與的,全身你都可以感覺得到呼吸的效應──它的雕塑效應。

一開始的時候,你要跟身體連接似乎有一點勉強,但這只是一開始。慢慢地,當你越來越知道怎麼樣盤據在「均勻、飽足、放鬆、躁熱感正在減除中」的感覺裡面,你跟身體的連接會越來越自然、越來越省力。那是舒服、省力的,同時是精力充沛、鬥志高昂的。一開始的時候,這種刻意地作意跟身體連接,提醒自己這些要訣,連接著脫離開躁動的感覺,如果你沒有積極地去移除這些焦躁的感覺,當你跟身體連接的時候,感覺不會是很好的,你就會很容易斷電,無法保持插著電的狀態。

在你的身體還沒有感覺到很安適之前,不用急著去追求入定。再一次地,多花一點時間探索,什麼樣的身體才是合適專注的目標。尋找一下,一個合適作為專注目標的身體,感覺可能像是被水清洗過的,感覺可能是重量正在減除中,感覺那是個舒適的家園,浸泡在裡面讓你不著急、讓你清醒。一個合適作為專注的身體,起碼在理論上你是可以全天、終日地這樣子跟身體相處。就算你目前還做不到全天、終日都能夠如此棲心,可是當你找尋到合適的目標時,你起碼看得到這個可能性。你在當下可以跟自己講:啊!跟這樣的身體相處,的確我可以終日、全天地去伴隨著它、關注著它,而不會感覺到枯燥乏味、坐立不安。

去探索:你是扛著自己的身體嗎?你是怎麼在扛著它?真的有必要用這樣的方式扛著它、把那個重量背在身上嗎?

眼前就只是不斷在生滅的觸感而已,沒有任何一個具體累積了的力量、重量你需要扛著。當心把焦慮儘量地放開來,身體內在的電流傳遞似乎是更清楚了,你好像是接上了電,你感受到那個電源。如果這樣的解釋聽起來太抽象,不必要刻意去尋找這樣的感覺,光是知道你的身體,知道你在呼吸,覺知跟呼吸、跟身體是在一起的。多一分、你就有多一分的定力,一開始不要追求百分之百的定力,而是在知道這個定力是怎麼發生的,你是怎麼樣跟身體對焦的,然後去調整,所以能夠讓這樣的定力更穩靠、更穩定。這是一個可以在講話的時候都可以伴隨著的感覺,你在做家事、在工作的時候,都可伴隨著的感覺。

再一次地提醒,你在這裡的目標,不一定是要進入到深定,而是去尋找一個合適你居住的,在日常生活中你都可以去留意、伴隨的身體。

你在這個地方得到的心得,幫助你下決心:這個是我可以嘗試終日去伴隨著、去浸淫、去揣摩的一個「業處~一個用功的地方」。你在這個地方給自己做心理的功課,知道就算是終日跟著這樣的功課,那也不是一個困難、不愉快的事情,它是可行、是可以很舒服、很紮實的。這是在你追求深度的定力之前,你更應該、更優先需要留意的。

你關注著自己現前留意的是什麼對象,你對這個對象是不是熟悉,熟悉那心貼著觸感的感覺,跟身體交流的感覺,身體正在緩解躁亂、緊張的感覺…。熟悉那均勻、飽足的盤據處,所以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挑戰、遇到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有這個起始點。你回到這樣一個起始點,從這樣的起始點來看你可能經驗到的焦慮、恐懼、貪欲、忿怒、困惑,你可以看到這些焦慮、緊張、擔憂、困惑、恐懼…等等,就是這些身體觸感組合的。然後,你可以透過調整身體的觸感,調整你介面這些觸感的方式,使得這些負面的情緒「瞬間」都變得可以管控。一瞬間你的恐懼感就算不是百分之百去除掉,但是變得是可以管控的。透過身體的觸感來觀察恐懼、來跟恐懼相處,恐懼變得不再是那麼樣難以克服的狀況。

接下來的二十分鐘,你可以選擇走路禪、經行、運動,或者是臥禪、攤屍等不同的方式休息。不管你是進行什麼樣的活動、採取什麼樣的姿勢,請你保護著、維持著內在的用功。把剛剛這些技巧,在不同的姿勢、活動裡面繼續進行著。小心翼翼地看看能不能夠在不同的活動中,你內在的修行品質是可以儘量不要打折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