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念住最基本的功夫

《靜坐引導》

2017.09.17 身念住最基本的功夫

朱倍賢 主講

简体版


端正自己的坐姿,讓一節節的脊椎略做伸展,所以感覺比平常的坐姿再高一些,在這伸展的期間,想像能夠讓氣血在脊椎之間穿透。採用一個活絡內在循環的呼吸方式,做幾次這樣的深呼吸,去感覺那種刻意配合著高度覺知的深呼吸,怎麼樣在喚起你的覺知,幫助你抽離開複雜、妄想的世界,把你帶到眼前單純的呼吸,單純的呼吸中的身體。

 

多花一些時間調整坐姿。感覺內在的空間是不被擠壓的,胸腔、腹腔有充分的餘裕能夠讓呼吸的波浪順暢地通過。你能夠比較敏銳地感覺到內部的牆壁,被擠壓、被推拿的那些觸感。那個氣壓正在改變所產生出來的觸覺,每一個在增生中的氣壓在推著你內在的牆壁,都是一種幫助你氣血循環的契機,就像在按摩的力道一樣。那個身體的收縮、鬆開來,你同樣也可以感覺得到,氣血回到了腹室的循環,那也是一種激好像在按摩一樣。

 

所謂的「觀呼吸」,意思並不一定是要盯著身體的某一個部位的呼吸,這樣盯著實際上壓力很大。「觀呼吸」主要是在利用呼吸製造出來的氛圍、所帶來的效應,幫助你的身心沉靜、安詳。所以,不管你現在禪修的主軸是什麼,那個背景、整個的氛圍和身心,都是被呼吸按摩著、滋潤著,你是在這種「被滋潤中」,在「身心正在被安詳的感覺所籠罩、所穿透」的狀況下,進行禪修的功課。

 

如果在禪修的練習中,感覺遇到很多的挫折和困難,什麼是最基本、最根本的功夫,你可以不斷回過頭來練習的?

 

大念處經提到「身念住」第一個技巧,就是去留意身體的姿勢。它沒有任何玄妙的地方,就是知道「現在身體的狀況~它的姿勢」,在姿勢的層面上,你是什麼樣的坐姿,你的坐姿在進行著什麼樣的改變。包含生活中的舉手投足、眨眼、轉身、行動;起床了、腳踩到地面了、穿進拖鞋了……等姿勢的過程,光是去留意這些簡單的、當下發生的事實,就有一個很好的收攝效果。

 

不用鑽牛角尖地要去發現什麼神秘的東西,去發現什麼深細的身心現象,光是知道你現在的姿勢,你的覺知已經被帶到當下來。嘗試現在就這樣做,你的姿勢現在是什麼,不是淺地知道而是繼續地知道,不是短暫地知道,而是恆續地、儘量將念力維持在這個上面。也就是說,在心裡面不斷憶持著、記憶著當下禪修的目標,知道你的姿勢,光是知道你的姿勢,內心就有一種紮實、被帶到眼前的感覺。

 

光是知道這個簡單的事實,你就可以明白什麼叫做「活在當下」,你就可以在這裡面探索正知跟正念的功能。看看能不能夠整座都儘量不忘失這個禪修的主題,你現在的姿勢是什麼、你的動作,你這種努力不忘失,努力憶持著在心裡面要不斷覺知著你的姿勢,這就是「正念」的功能。你知道你實際上的活動狀態、你的姿勢,這就是「正知」。你願意把內在所有的資源,把內心不同的功能,通通統合起來、貫注在這個功課上,這就是「正勤」。你將「正知、正念、正勤」都串連在一起做這個簡單的工作,知道你眼前的姿勢,這個就是身念住最基本的功夫。

 

你在注意身體的姿勢時,稍微多留意一點點就會發現,雖然你是坐著或躺著,你並不是處在一個絕對的靜態。那裡面有細微的活動,最容易覺察得到的,就是呼吸帶來的波浪。這就是一個運動。所以你的坐姿實際上不是一個不動的狀態,而是不斷在改變中,你必須不斷去審查,也可以不斷重新出發去了解它。你若願意更用心、更敏感一點,你會發現到呼吸的開頭、過程、結尾,身體的姿勢都是不一樣的。呼吸這個動作所牽連到的肌肉,所能夠撼動、移動的,它的波浪能夠波及的身體部位,你可能會在不同的時刻察覺到不同的東西。

 

你若能夠如此地用心,去知道身體不同部位怎麼樣被呼吸所牽連,身體的不同部位是如何在參與呼吸,它怎麼樣在幫助形成呼吸這個運動,這裡面就有很多調整的空間。透過這樣細膩的調整,使得你的呼吸變成是你禪修最棒的助緣。吸跟呼的每一個細節都在幫助你安寧下來、安詳下來,放鬆、清醒、滿足。

 

你看看,光是現在坐著、躺著,就能夠發現到那麼多的細節,日常生活中應該要以此為目標,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禪修下手處。當你感覺到混亂,感覺到禪修的技巧都使不上力,覺得很多的技巧都很困難,起碼可以回到這樣的技巧。甚至你的目標可以訂得更低,你都不需要去知道這麼多身體姿勢的觸覺,你在忙碌的時候知道你正在站著、坐著、躺著、正在走路,光是在這四個選項中能夠知道一個,就已經有正念正知在裡面,接下來都只是你進一步發揮的空間,但起碼你是有達標的,起碼你是在身念住的範圍。

 

你如果這樣一直憶持著,一天下來,你不一定整個醒著的時候都這麼做,光是能夠在你工作、做家事的時候,斷斷續續地記得、記得、記得,每一次記得一分鐘、五分鐘,養成這樣的習慣,你的禪定就會有很好的基礎,你就很容易明白,怎麼樣讓你日常生活中的身心是收攝的。它是處在那種,你的禪定隨時隨地都能夠再開發,智慧隨時隨地都可以增長,都有進步的可能性,處在這樣的狀態,那麼你一天就不是白過了。

 

你看看,這一天過得多快啊!現在是黃昏時刻,我們做了什麼?忙忙碌碌了一天,有什麼東西是真的能夠對我們長遠的目標、長遠的安樂是有增上的?難道你要這樣子一天又一天,渾渾噩噩地度過?我們壽命的表格每一天、每一個時刻都這樣在減少著,但是,不管你是多麼地忙碌,不管你現在有多少的藉口,認為你現在這個狀況真的是不適合修行的,你起碼能夠做到,抽空的時候,記得你現在的姿勢是什麼,回到眼前的姿勢,真的由衷、用心地參與到這個姿勢裡面,所以你的心有更多的機會跟身體接觸。

 

心一跟身體接觸,就好像是電器插上了電源,如果心一整天下來很少跟觸感接觸,它就一直活在妄想、概念、抽象的世界裡。如果你有在跟身體接觸,你就會知道什麼是當下,你若知道什麼是當下,你就會更容易地把身心統攝在當下,然後得到安詳,就算是幾分的安詳,都是很好的。你的生命如果不是百分之百的煩亂,你是有意志、有意識地引介著幾分的安詳到你的生活中,那就是禪修了!有意志、有意識地引介著幾分的覺知到你的煩亂裡面,那就是禪修!那就是很不容易了!大部分的人隨著河流盲目地被沖著,你已經在浪了,你不是完全被淹沒的。

 

所以,把自己每一天都要做的功課的目標,訂得很低很低,可是這個「很低」是很紮實的。知道你的姿勢,就在你眼前,馬上就做這個功課,不要再等了,你現在就可以做了。「我在坐著、我在躺著」,有了這個最起碼的,接下來就可以再進一步地開發,看你有多少的餘力再去開發。「我在坐著」,你還可以進一步去開發「怎麼坐法」,這個坐姿裡面有好多細微的觸感跟動作。你不需要很費力、很辛苦、很鑽牛角尖地皺著眉頭、盯著身體,你只需要讓自己更安靜、更用心去傾聽,看看你能發現什麼。

 

這個「覺知當下」一點都不難,去品味一下,它就是這個樣子。接觸那麼單純的觸感就是這個樣子。沒有透過複雜的分析,這不需要有哲學的基礎,不需要複雜的理論,把你的覺知帶到這裡來,你在做什麼、你現在姿勢是什麼,感覺一下這個姿勢在眼前呈現出來的方式,它沒有一個既定的答案,這是你不斷在探索的一個過程。

 

「觸感」可以是很抽象、虛無飄渺的,也可能是很紮實的,不管它怎麼呈現,沒有對錯的問題,只有「你有沒有真的把那說故事的心放下來」。利用眼前這個短暫的時間,貼著直覺、貼著質感。

 

不要以為你已經知道觸覺是什麼,繼續地探索,在探索觸覺的過程你會得到定力。光是把目標放在「我要怎麼樣能夠更貼近觸覺,我要怎麼樣更知道什麼是觸覺,那個構成現在坐姿的觸覺」,你就可以入定,你就會感覺到你的身心安靜下來。

 

在任何時候感覺到挫折、感覺到困難,退回最基本的、你一定會的「現在姿勢是什麼」。不要機化的回答,稍微觀察一下,你現在的姿勢是什麼,是透過觀察之後得到的答案,不是透過記憶、透過念咒語的功能而得到的答案。

 

一旦有了這樣的基礎,在眼前這一刻,是知道著你的姿勢的,那很好,我們可以再進一步去看看眼前這個姿勢,它是如何在被呼吸影響著,它是如何在被呼吸安撫著、調柔著。如果眼前這個姿勢感覺像是電網,那麼你的呼吸是可以在整個電網上感受到的那個波動。如果這個姿勢感覺起來像是一塊石頭、一撮泥土,你一樣可以感覺得到,這個呼吸是怎麼樣在觸撫著這個石,它是怎麼樣在揉捏著這一撮泥土,最起碼這一撮泥土是籠罩在呼吸所製造出來的安詳氛圍。

 

你可以去留意一下,身體現在不同的肌肉被呼吸牽動著,或者是正在形成著呼吸這個活動的那些肌肉,每一個都被呼吸所滋潤、所浸透,所以每個動作裡面都有安詳,每一個動作都在幫助你一點點去脫離開焦躁感,一點點、一點點幫助你脫離開不安。所以,你能夠在這個坐姿裡,感覺是安詳的、安全的、是滿足的。

 

因為這個坐姿是不斷在改變中,所以你要保持著正知正念,才能夠維持著甚至是加深這樣的安詳感與飽足感。如果覺得這些步驟太困難了,沒有關係,再回過頭來「我現在的姿勢是什麼」,「正在坐著」、「坐姿正在被呼吸滲透著」、「坐姿正在被呼吸調柔著」……。這個若是做得到,可以進一步再多做一些探索,去看看身體不同的部位呈現出來的重量,身體不斷在微調以便承擔這些重量,呼吸製造出來的波浪,身體要不斷去跟這個波浪對應著。

 

所以,坐姿不是固態不動的,你是可以不斷地觀察,把它看成是一個正在進行中的活動,可以把身體看成是正在進行中的觸感。如果能夠看得到這一點,那你就有能夠拔除煩惱的觀察力了。要斷除煩惱的觀察力不是那麼難的,就是這樣子!然後,你可以鉅細靡遺地將這個觀察力,導向你的身心、導向你的意志力,去看看你平常的心,是如何製造出貪,它是怎麼樣在抓,它是怎麼樣在注它的力氣~形成中、becoming。 

 

就是這樣子,就是這麼簡單!任何時候覺得難、覺得挫折,提醒自己回到「現在是什麼姿勢」,然後進一步去感覺這個坐姿。這種盤據在空間的感覺,你的身體是個物質的東西,那是個什麼樣的感覺,「盤據在空間裡面」是什麼樣的感覺?你怎麼知道身體盤據在空間裡?那空氣觸拂著你的皮膚,衣服觸拂著你的皮膚,身體內在血液的活動、電流的活動,讓你的身體有具體呈現的感覺。聽起來好像有一點抽象,實際上,放下概念,直接去感覺當下,這樣就是了,不管它呈現出來的是什麼。就算呈現出來的是模模糊糊、暗晦不明的,你也清楚地知道「現在的坐姿感覺是模模糊糊、暗晦不明的」。

 

若有餘力的話,多觀察一下你現在這種注意力的品質,「知道自己的坐姿」那種紮實的、活在當下的感覺。那種心被帶到眼前來,它的力氣是準備在佛法上用功,而不是隨波逐流,隨著習氣、隨著電影情節在亂跑,這樣的感覺。

 

在你忙亂、恐懼的時候,都能夠記得你的姿勢,讓你在眼前很容易可以發現到,光是讓你的姿勢被一種從容的意志所貫穿,你的心境就改變了。光是讓姿勢跟覺知結合在一起,就已經是守護六根了,好像身上披了盔甲一樣,所以在面對境界、面對俗事的時候,你是被保護的。那感覺是心裡面有一種覺知的光芒,在面對不同境界時時,它都隱約在那個地方,所以你不會失掉平衡和立足點,你不會被拌倒、不會被衝倒,不會被這個河流帶著走。你的下盤是穩健的,光是知道眼前的姿勢。

 

你可以下決心在日常生活中,刻意地把動作變得從容一些,所以更方便你能夠覺知,方便你能夠不斷地憶念著你現在是什麼姿勢。寧可讓自己的動作慢一點點、遲緩一點點,也不在乎旁邊的人會不會覺得你是一個不靈光的人,最起碼你是一個小心的人、用心的人。在你還沒有很熟練這個覺知之前,刻意地讓自己的動作多一些從容,遲緩一點點。你沒有那麼忙的,不會因為遲緩一點點事情就來不及做了,相反地,你會不斷地練習正知。在從容之中發出你的動作,更容易抉擇哪一些事情是不用做的,該做的事情,你怎麼樣能夠非常灑脫、有效率地去做。

 (靜坐結束)


【回向文】

這是無垢比丘尼所說的:

在托缽乞食歸返的時刻,

獨坐於樹下,

證入無憂的心境,

所有繫縛心的結,

不管來自人間或天界的誘惑 斷盡,

擺脫了所有的漏,

我的焦熱已止熄,

清涼 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