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磨滅法

《靜坐引導》

2017.06.11(之三) 觀察磨滅法

朱倍賢 主講

简体版


放下對過去的攀緣,放下對未來的攀緣,安住於當下的觸感。

佛經裡面常常講到:凡所有集法皆是滅法。這個「滅」的部分隱藏著以下的意涵:任何系統的建立跟維護,都是比起系統的磨滅與破壞,要來得更困難。也就是說,任何的系統,包括像生命、像某一種活動的狀態,在架構、在被維持的同時,已經在磨滅、在變質、在流逝中了。那個系統必須要不斷地維持,不斷地費力、耗電、造作,才能夠維持一個程度的內在平衡。

整個內在的環境、外在的環境,不斷在侵蝕著、在磨損著這樣的一個系統。一個心思敏感的人,光是聽到這樣就有很大的警覺心。沒有例外的,任何的系統,我們所參與的境界,我們所想要維護的位格,像是自己的尊嚴,像是某一種自我的形象,都是不斷在損壞著。在英文裡面講“entropy”ー事物現象通往混亂,那個被集起的秩序、被集起的系統,是要耗力的,維持它比起破壞它要難得多了。小至於微生物,大到好比說婚姻、家庭、社會、國家、政府,只要停止管控,只要內在的混亂達到一個門檻,系統很容易就崩潰了。

我們來練習觀察什麼叫「磨滅法」。

你可以選擇自己熟悉的、喜歡的禪修主題,好比說,去觀察身心不受到貪憂的疲勞轟炸,當下輕鬆的觸感,放下世間的責任、期望跟憂惱。就算你不是百分之百已經放下,正在放下中,身心趨向於清明的過程,去知道那個觸感。或者是,你可以觀察你的呼吸怎麼樣在按摩著你的身心,去留意氣壓的改變,去留意「揉、擠、推、拿」帶來的身心效應。

可以去留意當自己沉靜下來時,內在觸感的世界活絡起來的狀態和模式,你可以感覺得到,身體裡面好像有另外一個身體一樣~身內身。這身體可能是泡泡組成的,可能是電流組成的,可能是暖流組成的,也可能是震盪所組成的。可以感受到,神經系統被這些震盪、這些暖流、電流、泡泡,剌激、摩擦的觸感。以這個做為基石,來觀察磨滅。磨滅是很多角度的,光是想到眼前這個觸感,你能保有多久,它有什麼程度上是你的,你就很容易能夠產生出觀智。

習以為常地把世間的人事物當作是我的、我所擁有的,可是你看進去,它就是一系列的觸感所組合起來的,一系列的觸感編織起來的,一個看似複雜的情境。實際上,它就是正在流逝中的觸感,正在變質中的觸感,正在通往終結的觸感。可以看看眼前的觸感,有多大程度是停駐的,你是可以保有它、可以挽留它,可以叫它慢點走。

感受一下它變化的速度、變化的狀況,這沒有一個百分之百正確的方法。最重要的關鍵是,挑戰你的安逸感,挑戰你的我慢,覺得這些現象都是鞏固的、可靠的。不管你看到的磨滅法是多麼地快速或緩慢,都沒有關係、那不是重點,光是能夠留意到現象在流逝中,我們所謂的擁有不是真的擁有,就有很深的智慧在裡面了。它就會幫助你的內心,重新組合你的緩急輕重、你的價值觀。

你越深刻去觀察磨滅,越能夠幫助你看清楚,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不真實的;什麼是有價值,什麼是沒有價值的;什麼是相對比較有價值,什麼是相對比較沒有價值的。你若沒有經常在觀察這個磨滅,就很容易價值觀錯亂,分不清楚什麼是有價值、沒有價值。你會像一般迷信的宗教徒一樣,以為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一樣沒有價值,那樣的人生就是沒有趣向、沒有方向感,那也不是修行的方法。

要幫助你有一個非常清楚的價值觀,其中一個很好的作法,就是去觀察無常、觀察磨滅法。因為每一個事物、每一個經驗,磨滅的方式是不一樣的,磨滅之後帶來的效應也是不一樣的,你可以從這裡面看出它的差異性。欲貪的磨滅剩下來就是空虛,就是五蓋、就是散亂、就是昏沉,就是一個永遠填補不完的無底洞。留下來就是你的飢渴感繼續被強化。你可能暫時吃飽了,可是你依戀著那種食物的慣性被增強了。

繫念正念、禪那的那些特質,雖然也是無常,雖然也在磨滅,可是它留下來的效應,是有增上的作用。在一切的經驗都在磨滅的狀態之中,你在修道的過程依靠的是什麼?雖然都是磨滅法、都是無常、都在流逝,可是這裡面有價值的差異。去看看你所謂的「世界」,這個「眼、耳、鼻、舌、身、意」組合起來的世界,一集起的那一瞬間,你覺察到的那一瞬間,你一跟它發生關係的那一瞬間,一參與到其中的那一瞬間,它已經在變質,它已經在流逝中了。看看你有沒有能力能夠挽留它,注意一下你的觸覺現在的狀態,那個觸感變動的狀態、流逝的狀態。

我們的整個世界就是這樣子,沒有例外的,裡、外都在流逝中。如果你不要你的世界崩毀於全然的混亂,你就是得經營、就是得花力氣。這就是為什麼,用心、正知正念地生活是那麼樣的重要,因為你如果不好好地經營的話,另外一個選項就是混亂,另外一個選項就是無法預知未來的墮落。

在同時,不管你的修行有多好,那些造作的力氣都還是磨滅法,最終你的寄託是不能放在這裡的。不能放在這個不斷在流逝中的,不斷要去修復、修補、維修的系統。就好像是養一個房屋一樣,不要以為你買下了這個房屋,這個房屋就是你的。從此之後你就被它綁著,維修、付稅,每一個部分不斷地在損壞,永遠都找得到有東西是你可以修補的,錢是不斷、不斷地漏出去的。你要維護越昂貴、越龐大的系統,它出錯的機率就越高,維修的代價就越高。

再一次地,觀察著磨滅,你可以有兩個著重點,一個是讓自己明白,你現在擁有的秩序與系統,是多麼難能可貴。你現在是健康的,起碼你是能修行、起碼你是聽得懂佛法,起碼你是有餘力,繼續開發出脫離痛苦的潛能,這就叫做「秩序」,這就是一種「系統」。這樣的系統是難能可貴的,幾乎是奇蹟般組合起來的。我們的生活就是要認真地活著,因為這樣的秩序、這樣的系統,是如此得來不易,只有小心翼翼地維護它、整理它,它才能夠繼續帶你向上、向前。這就是在磨滅之中看到價值。

第二個你可以器重的重點就是:只要有系統就是會磨滅,沒有例外的,不管你多麼地努力。你多麼小心翼翼地經營起來的系統,所付出的心力和體力都在耗損中。你付出之後所建立起來的系統不是永恆的,它是會磨損的。這兩個角度你可以選擇一個角度去觀察。

一邊配合著禪修的主題,觀察著觸感正在流逝,一邊從這樣的角度禪思。所謂的「禪思」包括了:觀察、統整、整理、詮釋,甚至簡單的、直覺式的思考。這些工具你統統都可以用得上,用不同的方式,來修學無常,所以你可以直接觀察現象正在磨滅的狀態,這叫觀察。你可以透過簡單的思考,像是:這東西能夠留多久,我能夠挽留它多久?你可以把觀察和思考交替,儘量把它統整起來。

你也可以完全不透過文字,直接用直覺的方式,用無言的方式,可是在一個清楚的價值、架構裡面觀察著無常,就算你心裡面不講話,可是你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觀察的重點。

看起來不管是多麼複雜的系統,多麼複雜的故事,多麼複雜的人事物的關係糾葛,就是這一系列的觸所組合的。如果你在眼前這個稍縱即逝的觸感上,建立起「我有的」、「這是屬於我的」這樣的觀念,去看看這樣的想法是不是很荒謬。就連在觸感這個單位、這個階層裡面,生滅都不是你能掌控的,更何況是無常的觸感所堆砌起來的那些境界。

再一次地提醒,可以用兩種不同的角度,選擇其中的一個角度來觀察磨滅。第一個角度:當你看到眼前的這個觸感,是瞬間、瞬間在改變著,你就要更加地珍惜佛法,更加地珍惜你內在好的特質ー正知、正念、正勤等等的。因為這些系統不斷在敗壞中,你那想要向善的,為你自己做出一些好的事、對的事、不笨的事,這樣的意志也在磨損中。

這就是為什麼,你要這樣小心翼翼地經營著你內在的世界,小心翼翼、不斷維持著這個系統,因為這個系統是如此地得來不易。你要能夠有現在的狀況,有向善的動機、具備離苦的技巧,這幾乎是奇蹟般的難能可貴。世界是混亂的,價值觀是混亂的,聲音是無數地複雜,你居然會依循著這樣的聲音,選擇走這樣的道路。這樣的系統,真的是值得你投注心力,去保護它、去維修它、去維持它。

磨滅法看得越清楚,價值觀越清楚,越知道什麼東西是重要的,什麼東西是不重要的。對重要的東西,你要怎麼珍惜它;對不重要的東西,你要爽然地放棄它、放下它。

第二個觀察磨滅的方法,就是去看:所有的系統,沒有例外地都會磨滅。所以,心對於任何一種維持的、營造的模式,都厭離、都有警覺心,都知道那不是寄託的地方。去看到每一個當下,沒有任何一個瞬間的觸,能夠被稱為是「我」或者是「我的」。「這是屬於我的」純粹只是一個想法而已,純粹只是你應對境界的一種方式、一種動作而已。實際上,它真的不屬於誰的,你也不能夠擁有它,你可以嘗試看看,你要怎麼擁有它、挽留它,你要怎麼讓它駐留。

觀察磨滅沒有什麼既定的、百分之百的方法,所以不要鑽牛角尖,硬要去盯出什麼特殊的名堂來。用自然的方法,直接去感覺你目前能夠體會得到的磨滅,你目前能夠體會得到的無常。不管你看到的是多麼地迅速、多麼地細膩,那還不是最重要的。練習用自然的方式觀察無常,所以你能夠長時間觀察無常而不疲累,在身心安適的狀態之中進行著。

(靜坐結束)

在結束靜坐之前,在心裡面做一個簡單的回向:

各位能夠在今天,總共接近四個小時的禪修裡面,這樣參與、這樣用心,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大部分的人是隨著他的習慣性,在盲目地生活,而你能夠遵循著內心,求解脫、具體地為脫離開痛苦做一些事情,這樣的動機、這樣的聲音,這是做一個人類最尊貴的一個特質。

首先,我們回向給自己:

希望自己快樂,

希望我脫離開痛苦,

希望我富足、沒有匱乏,

希望我為了自己的長夜利益不懈地努力。

因為我是尊貴的,

因為我是可愛的,

因為我是值得救度的。

希望所有的生命能夠快樂,能夠遠離痛苦,

希望所有的生命富足、沒有匱乏,

希望所有的生命能夠為他們各自長夜的福利不懈地努力。

因為所有的生命都是尊貴的,

所有的生命都是可愛的,

所有的生命都是值得救度的。

【麗霞打字,學文、明坤、湧智、美利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