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心的河流

《靜坐引導》

2017.06.18 觀察心的河流

朱倍賢 主講

简体版


開始靜坐之前,大家可以先 選擇做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可以配合著深呼吸來活絡自己的神經系統,幫助內部的循環。一邊調整著坐姿,用你的直覺去引導,什麼樣的坐姿能夠幫助自己專注、振奮,然後又是放鬆、安詳的。

多用一點時間,將覺知帶到當下具體的觸感,去熟悉抽離開複雜的故事情節這個過程。去看到,光是抽離開複雜的故事情節,過程當中就可以感覺得到定力在發生。心一接觸到觸感、一跟呼吸相處,馬上就體驗到一個程度的安寧、清新。

佛經中形容我們的心、我們的心行,常用河流、瀑流作比喻。看著當下的心,一個程度上像是佇立在河岸旁邊,看著漂流而過的水流。稍微留意一下,你會發現到水流裡面還有影像、念頭、感覺、衝動、意圖等等的這些所謂的心行。這河流,有時候感覺它是緩緩地流動,有時候感覺它是一個湍急的瀑流、暗潮洶湧。

不管它現在流逝的狀況、速度,嘗試著在這河岸旁邊靜坐,靜靜地觀察著河水的流動,觀察著你內心的內容。看著內心此起彼落的不同現象,那些影像、念頭、感覺、意圖等等的,就像是看著大自然的河流一樣。為什麼說看起來像大自然呢?一個程度上,它真的是從一個不可測知的深處湧現出來的。

也就是說,我們雖然有回憶過去、有推知未來的能力,可是這個回憶跟推知是極有限的。我們照出去的燈光,只是到一個程度而已,越久遠的過去,內容越含糊、越看不清楚;越久遠的未來,我們的推知與預知就越多的不確定。那個光線是有限度的,我們內心有很多的意圖、衝動、念頭、想法、影像,我們真的是不記得它從哪裡來的。

那是眼前浮現出來,我們在此可以只是扮演一個旁觀者,只有你的心在認為,這個部分是屬於自己的、鑽了進去,就好像在舞台上,你穿上了戲服、入戲了,因而把這些此起彼落的內容,當作是你、是你的。這些來來去去,匆忙起來、匆忙消滅的內容,你不必然要扛著它,不必然要用你慣性的方法看待它,以為這是你可以扛起來的部分,這是你的包袱、這就是屬於你的。

呼吸時,冷靜地觀察著飄流而過的河流。一個很好的觀察內心的方式,是你必須要穩當地立足於觸感。一個程度上,感覺像是透過身體的觸感在觀知內心的變化,內在此起彼落的內容。你越冷靜、越周詳地去觀察這些,越會發現到這些此起彼落的現象,真的不是屬於你的。去留意,心有的時候鑽進這些內容時,在發生關係那一瞬間,把喜貪、熟悉感扛起來那一瞬間,你就入戲了。

有一句俗語叫「形勢比人強」,在佛法的角度來看,不是只有外在的形勢比人強,還有內在的形勢也是比人強。意思就是,你認為的「你的意志」、「你的意圖」,實際上就是這個瀑流、這個河流的一部分。那裡面有你過去活動留下來的痕跡,你熟悉的活動,烙印下來的痕跡。你的心在發出能量時,這些能量就很容易依循著這些軌跡而跑,這就是習慣性、這就是記憶、這就是業力。

你過去所做的,過去的每一個動機、每一種用力的方式,過去的每一種意向,你的心導向什麼地方,流下這樣的軌跡。我們的心發出的能量,像河流的水一樣,就隨順著這個軌跡在走。所以,如果你眼前感受到湧現出來不同種的感覺,包括像是低潮、憂鬱、焦慮、擔心、懊惱、後悔,那真的不是你選擇要這樣子。不是你眼前要傷心,而是你過去留下來的軌跡,在傳導著內心的能量,呈現出來的模式。

那些看起來像是你的意志、你的決定,實際上就是這個瀑流、水勢。你想要做什麼、決定做什麼,由這個水勢所形成、所造塑出來的,那個形勢比人強。所以一個修行者,唯一能夠做或需要做的,就是眼前這一瞬間、這個念頭、這個意志,他可以播種,可以劃出新的痕跡。對於過去的痕跡,可以只是觀望著,不要鑽進去,不為過去那些不好的痕跡而懊惱,而有挫折感。他已經深刻地知道,當下這個水勢洶湧,什麼地方是可以使力的,什麼地方是不可以勉強的。

能夠使力的地方,就是繼續堅持著、正念地播種,做出當下正確的決定,用正確的方式,對應當下的境界。對於過去所造的業,所形成出來的勢力,不必用暴力去對抗、去壓制,因為形勢比人強,意志不是真的你的。

呼吸時、體驗著觸感,呼吸時、觀察著內心的內容。坐在河邊,除了看著流逝的河水,如果能的話,儘量地訓練自己觀察,你是如何鑽進那個境界。你要如何跟這河流保持距離,用非我的姿態,看著這些大自然的現象,此起彼落。你看得越清楚,你的直覺就會告訴你,跟這些境界互動的方式哪一些是多餘的,會製造出痛苦來,是有負擔、會有壓力的。你就越能夠覺知到河水的生滅,可是不被河水逼迫、淹沒。

輪迴就像是河水一樣,裡面有許多甚至連你自己都不清楚的衝動、記憶、業力、意向,這些東西真的是我們承擔不起的。如果你以為鑽進去很好玩,很快地,你就會忘掉你的方向感,忘掉你原本的意圖,你要是在這河流裡面,很快的時間,馬上就被沖刷到不可知的地方。

小心翼翼地觀察著你的心,認真地知道它的生滅,保持著安全的距離。打從心裡面生出警醒、厭離:我已經鑽進這個河流,一萬次、一億次、不記得多少次,已經穿過數不清的戲服,扮演過不同種的角色。真正看到輪迴過患的人,現在把心思不是外放的,不是放縱心思,讓它盲目地鑽進河流裡面,而是去觀察這個過程,觀察心怎麼面對河流。

小心翼翼在看著那些細微的動作,那些鑽進河流裡面的動作,習慣性地把這個河流當作是我、是我的。感受它的遷變,去感受它的暗潮洶湧,真的不是你能夠掌握的。這個河流不是你要它調到哪一個角度,它就聽你的話調到什麼角度去。形勢比人強,它有它的力道。

不管這個河流沖刷過多麼複雜的軌跡,你都可以選擇跟它保持距離,你都可以選擇把想要參與進去的激情,緩衝、鬆開來、捨離。去看到此起彼落裡面,沒有真正的囤積。你有過多少的經驗,在實質的意義上,也沒有比人家多了些什麼,就是眼前這個心裡內容的生跟滅。

你認為你現在擁有什麼,你有多少或者你多麼地貧窮,那就是一個在生滅的認知,就是河流的一個部分。真正去看眼前,沒有囤積之處,整個自我的感覺,整個你認為生存的世界,就是靠著這個河流,靠著這樣的意圖、意向,在支撐著,它的本質就是如此。這裡面有很多的混亂、昏昧,有很多煩惱的慣性,你都繼承下來的那些盲目的反應模式,叫做貪、叫做瞋、叫做癡。

你真的要把這樣的東西當作是你的意志嗎?

呼吸時,觀察心的河流,體驗著正在放鬆的身體。

觀察心的河流,看到多少就是多少,不要急。保持著清醒、放鬆的身體。

在清明跟安靜之中,看到多少就是多少,不用鑽。

不用刻意地瞇著眼睛、皺著眉頭,要去看出什麼特殊的名堂來。

靜靜地坐在河水邊,清醒地知道,知道多少就算多少。

如果因為心的流動,而感覺到從這個地方跑到別的地方,好像被水沖刷到不同的地方一樣,問問看你自己,是不是在一個小的程度上,你已經參與在其中了,只有浸泡在水裡面,才會被水沖走。挑戰自己一下,看看能不能更大程度地超然觀察,所以水流的生滅歸它生滅,心不產生出動盪不安,漂泊、漂流的感覺。

看到這個河流是非我的,就像是在看大自然的現象一樣。去體驗連心都不用扛起來的快樂,一無所有、連心都不是自己的,不需要去屬於任何人。看到那個變成「我的」這種歸屬關係,那關係裡面就有意圖、就有動作了。那個動作、那個意圖就是疲勞。深刻地感覺,維持著那個擁有者,就是一種疲勞,連心都不用扛,把最後那一點點的疲勞都釋放、都吐盡。

如果觀察到無聊、煩躁,知道這就是河流、不是我的,靜靜地看著這個河流的生滅。如果看到的是快樂、是舒服、是安定,知道這只是在流逝中的河流,連安靜感、快樂感,都不需跟它搭建起歸屬關係,不用耗力地把這些東西想成是自己的。去體驗那種「不需要花任何力氣去保持快樂」的快樂,快樂就是在那、自然的,完全不用你瞎操心,要維護它、保有它、囤積它,那是河流的一部分。

那個不被任何內心的內容所捕捉的心,被釋放的心,沒有任何一個擦身而過的河流中的影像,可以捕捉得了你,能夠困陷得了你。人生所謂的生命,就是這個河流嘛!去相信我們真的有這個潛力,不被生命的任何現象困陷,不被任何的現象捕捉。

飄過漁網的風,

脫離開水面的蓮花,

從燃料中釋放了的火焰,

不會卡在任何地方的心。

(靜坐結束)

【回向文】

這樣就滿足了,

以禪樂為樂,

決意念住,

這樣就滿足了。

欣向修行的目標,

篤定做一個離開了家的人,

這樣就滿足了。

欣向安適,

下決心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