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禪那的鍛鍊

《靜坐引導》

2017.09.03 生活中禪那的鍛鍊

朱倍賢 主講

简体版


開始靜坐之前,可以先選擇做一點簡單的伸展運動,可以利用深呼吸來舒活自己的內在循環,提振精神。一邊調整自己的坐姿,確保你的脊椎、你的背部是端正的。讓自己呼吸的方式是不受到壓迫的,讓自己的坐姿能夠幫助每一個氣息的開始到結尾,你都可以相對沒有阻礙地感覺豐足。

一旦你的骨架是端正的,你就可以放懷地把身上的肌肉掛上這個骨架。肌肉的部分是儘量地放鬆,也就是說,端正的坐姿主要並不是靠肌肉支撐起來的,而是靠維持著自然幅度的脊椎,它的端正,隱約地隨著呼吸在伸展、在收縮,主要是靠這個骨架在維繫著你的坐姿。

佛法的禪修,基本上並不是像後代所講的,靠把注意力鎖死在身體的某一個部位,或是鎖死在一個狹小的對象上。所以在原始佛經裡面,你看不到佛陀教繫念咒語的方法,你也找不到繫念於一個佛像、神像,這樣的作法。佛陀也沒有建議過將注意力鎖在鼻端,或者鎖在丹田、第三眼這些地方。

佛法禪修的目標、對象,主要是一個活動,而不是一個區域。我再強調一次:禪修專注的對象,是一種活動的模式,而不是身體的一個位置。舉例而言,如果你專注於從呼吸的開始一直到呼吸的結尾,都能夠去充分地體驗著豐足感,這叫做專注於一個活動,這並不是專注於身體的某一個部位。

同樣地,如果你一邊坐著,一邊檢驗著身體內在,有沒有背負著、扛著多餘的緊繃、緊張的感覺,然後努力地化解它們。這是一種動作,這是一個合適禪修的對象。再一次強調,禪修專注的目標、專注的對象,是一種活動狀態,而不是身體的某一個部位。所以你的目的並不是要把注意力鎖死在一個地方,讓它不能移動。注意力的移動,本身並不是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那一些令人心旌動搖的活動方式。

好比說你在擔心、擔憂,好比說你在懷念著過去的欲樂,在渴望著未來的欲樂,是這些活動在破壞你的安寧感,這些是破壞我們定力的最主要的動作。所以在禪修的時候,一個你可以專注的活動,就是努力地保護你的自心,讓它不要受到憂慮的侵襲,努力地保護你的自心,讓它不要受到欲貪的侵襲。

當你這樣子念茲在茲、小心翼翼地維持著這樣一個動作,保持著它的高度的品質,檢驗著它的效應,透過閱讀這個效應,繼續調整或者是維持著這種活動方式,這個就是禪修的內容。

我們來現場實驗一下,佛經裡面講到最基礎的、最初階的禪定,它的特色叫「遠離樂」。意即透過保護你的心意,讓它不要受到擔憂跟飢渴感的侵襲。你非常專注於這個活動,小心翼翼地保護你的心不受貪憂的侵襲。小心翼翼地閱讀,去品味著身心不被擔憂所燒灼,不被飢渴感所燒灼的清新感、滿足感與安定感,去熟悉這樣的感覺,去開發這樣的感覺。所以你能夠對於這種遠離的清新、遠離的安靜、遠離的舒適,越來越熟悉、越來越知道如何在這個境界之中汲取你內心所需要的所有的養分。這個就是禪那的基礎,起碼是初禪的基礎。

我們現在把注意力放在:確保你的心不被擔憂所侵襲。看看你剛剛內心鬧轟轟的感覺、不能安靜下來的感覺,那就是被擔憂所攪和著。你在對於未來的,你認知到的危險的境況、不舒服的境況,在計劃著、在保護自己的措施,這個在造成你的心旌動搖,這在造成你的不滿足,造成害怕、恐慌、心旌動搖。去觀察,是不是剛剛的擔憂還在你的心裡面,或者這個漣漪的餘波撩盪,如果有的話,看能不能夠更專注地投入保護你的心境,讓它不要受到這樣的擔憂的動搖。

看看正在脫離開擔憂的身心,那個滋味是什麼,當你的呼吸沒有被擔憂、沒有被不安綁架,你的呼吸的狀態是什麼樣子,它是怎麼樣的通暢、是怎麼樣在滋潤全身,你的全身是如何浸泡在那個輕鬆。這個輕鬆不一定是要很戲劇化、很劇烈的、很難以企及的,一開始就是很簡單、很單純的。沒有被擔憂壓制著的輕鬆感,去觀察它、去認識這個不一樣,它可能只是多出一點點的輕鬆。去品味那個輕鬆。

去感受你的身體,去感受這個在呼吸的身體,去感受這個「正在排解擔憂」的身體,剛剛被擔憂百分之百盤據,現在只有百分之九十盤據,那個少了10%的不一樣、那個滋味。看到這個滋味還在繼續地在改變、在改善中,因為你越來越遠離擔憂、越來越遠離喧鬧,越來越遠離去參與、去忙碌地鑽進擔憂的世界裡面。

你有一個起碼的信念,起碼你眼前這個時刻是安全的,你可能有一些事情沒有做完,心裡面有一些記掛的事情,可是在眼前你可以暫時放下來。你可以不要把心思放在外面的事物上,而是全然地投入於眼前身心的滋味。那個努力的方式,好像是在沙塵暴裡面保護著你懷中的baby,小心翼翼地,看能不能儘量不讓任何的風沙掉到嬰孩的身上,在懷中呵護著它、保護著它。

同樣地,看著你的心、看著你的身體,那正在呼吸中的身體,正在放鬆中的身體,保護著它。如果偶而因為有個擔憂的念頭起來了,「啊~,有什麼事情沒有做,有什麼事情需要做…」。花一點時間去看看,那一刻身體繃起來、糾起來的感覺,呼吸瞬間變得比較緊促,呼吸忽然之間感到不那麼順暢的那些滋味,然後隨即調整。

把專注力放在保護著、品味著、檢查著,這是禪修的內容,起碼這是心念住禪修的內容。你不需要把注意力鎖在鼻端,不需要把注意力鎖在肚臍眼上,不需要把注意力鎖在一個咒語、一個符號上。你在認真地參與一個活動,在了解這個活動,在調整這個活動,在找機會能夠淨化、能夠昇華這個活動。

注意力在此刻可能是不斷地調整,要注意幾個事項,你必須要去留意,你的內心有沒有被擔憂所侵襲,去留意有沒有被一點點的擔憂所侵襲。被侵襲的時候,那個滋味是什麼,那個壓迫感是什麼。注意力是放在保護你的內心,所以你的心能夠儘量不要間斷地沉浸在遠離的輕鬆、遠離的清涼、遠離的飽足感。

雖然你的注意力在注意著這些不一樣的東西,可是它不至於造成不安、散亂,它不是讓你心旌動搖、讓你擔憂、讓你擔心,讓你在苦迫感之中變得慌亂,變得沒有目標。因為佛法的禪修,起碼原始佛法的禪修,它是專注於活動,而不是專注於一個位置。

所以你可以在開車的時候禪修,可以在講話的時候禪修,可以在做家事的時候禪修,可以在醒著的任何一刻,專注於某一種善巧的動作,專注於某一種四念住的技巧,專注於某一種十六勝行的技巧。

用同樣的方法保護你的內心不被欲貪所侵襲,這個「欲貪」指的並不是感官的功能。這裡你要做的,不是讓自己變得不能看、不能聽,而是要學習對於「欲的樂」的那種憧憬、懷念、盤算、焦慮、計畫、渴望,針對著這些東西化解。所以你坐在這地方體驗著呼吸,忽然之間一個念頭:想念著某種情境或食物的滋味…。花一點時間去看看,當這種渴望的感覺起來的時候,它是怎麼樣地盤據你的心、綁架你的呼吸。讓你的呼吸變得急促,讓你的身體好像某個地方緊繃,讓你不安於本位,一瞬間那個輕鬆感不見了。

我們平常的心,沒有受訓練的時候,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耗費在對於欲的樂,在盤算著、想像著、計畫著、追逐著,讓自己疲累不堪,你現在能夠休息,從這樣的活動中休息。你要確信透過訓練,你可以不透過欲貪而心裡面得到所有的滿足,內在就有足夠的資源、足夠的養分,讓它能夠安住、讓它能夠安心、讓它能夠滿足。

保護你的心,讓它不要受到任何欲貪的想之侵襲,一旦發現到那個想像、那個懷念、那個期望,花一點時間觀察一下那個苦迫感,觀察一下你的身體、你的呼吸、你的心,怎麼樣被動搖,怎麼樣被燒灼?然後把它調整出來。不要把注意力一直停留在會讓你感覺到燒灼、感覺到飢渴的那些念頭和想像上面。儘快地把你的注意力帶回到:呼吸在滋潤、呼吸在安撫、身體在放鬆,身體正漸漸地在脫離開飢渴感。

儘量把注意力放在身心怎麼樣在細膩的地方、在深的地方被滋潤著,所以你不用慌亂著、著急著、飢渴著,要往外面去找食物。念茲在茲、保護著,就算你已經可以做到,可以很長的時間不被欲貪所侵襲,仍然不掉以輕心,你在沒有被欲貪侵襲時,注意力是可以放在:沒有被欲貪侵襲,這個狀況是什麼樣子,那個滋味是什麼。去開發、去探索這裡面的滋味,什麼叫輕鬆、什麼叫滿足、什麼叫清涼!

好比說那個輕鬆,你不用背著緊繃著的肌肉;好比說那個滿足,就是因為你深刻地知道欲的樂,是如此地急迫無常,如此地膚淺,你對它不懷念。好比說那個清涼,因為你的心沒有被火燒著,不被火燒著的清涼。保護著你的心,保護著你的身體,保護著你的呼吸,好像在沙塵暴裡保護著你的嬰兒一樣。每一口氣息,從開始到結尾、沒有間斷地,都是不被侵襲的、沒有被侵襲的、沒有被綁架的。

這個是禪那的主要內容,禪那不是透過盯著一個事項、盯著一個禪相、盯著肚臍眼,念著佛號到一心不亂,它不是用任何上述的方法達到的。原始佛法中的禪那,就是透過遠離樂,透過滿足樂,透過自覺樂,然後「離~生喜樂」而入定。所以看你能不能夠,長時間地讓自己不要受到貪跟憂的侵襲,而認真地去觀察,這個不受侵襲的身心,它的滋味,安靜地品味它,一層又一層地。

禪那的樂不會像欲樂一樣,讓你乏味。欲界的樂很快你就會厭倦,很快你就會看到它的空乏。但是禪那的樂,是你安靜下來時,可以發現到裡面是有層次的,它是有開展的空間的。當你的心安靜下來的時候,它會有一個難以限量的喜樂的可能性,你根本沒有辦法去預知,喜樂的極限在哪裡、界限在哪裡,你安靜下來的時候,那裡面是一層又一層。

小心!不要去做妄自菲薄的動作,不要覺得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不要這樣就放棄、就氣餒。把你的注意力放在,那個一點點的不一樣,百分之九十跟百分之百,那個差異在哪,注意這個,這個你是可以做得到的。就算你現在擺脫不了貪欲、擺脫不了擔憂,你絕對可以做到把十分的貪欲、十分的擔憂降低一分。然後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一分所帶來的差異,這是你可以做得到的。

就像是螞蟻一樣,一次堆著一個小小的沙粒,留意著這一個沙粒移除了之後,這個沙堆在變小中。這樣子雕琢自己的身心,這樣子堅定不移地引領著你的身心,到越來越遠離貪憂。讓你跟貪憂的距離,正在拉大中,就注意這個!

嘗試著去認識,貪跟憂會產生出來的不同種的形態,好比說無聊、感覺到乏味,這也是一種欲貪,表示你的心在不安於本位,快被飢渴感佔據了,它正在被飢渴感侵襲著。好比說,你若很多的妄念、雜念,妄念跟雜念差不多就是你拚命地鑽進欲貪的世界、擔憂的世界。看你能不能夠更精準地指認出,擔憂的力量、活動,指認出欲貪的活動和力量。然後幫助你的身心脫離開它們的擺佈。

就算是一個很堅硬、很頑固的煩惱,你就讓呼吸無堅不摧的溫柔,無堅不摧的安撫力,一點一滴去穿透它、去鑽透它、去滲透它。

(靜坐結束)

【回向文】

少事少務離人群,

別讓自己忙碌、操勞,

忙著和眾人喋喋不休,

連自己的心都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