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中寬與嚴之調適

《靜坐引導》

2017.09.10 修行中寬與嚴之調適

朱倍賢 主講

简体版


開始靜坐之前,可以先做一點簡單的伸展運動,做一些可以運動、舒展全身的深呼吸。那感覺好像是讓自己的神經系統活絡起來,讓自己的骨架是端正的,所以你的肌肉能夠放置在這個骨架上面。一方面你的骨架是端正的,在另外一方面,你的肌肉是深度地放鬆的。

曾經有幾位同修都提起過,對於這種開放式的覺知,注意力不放在一個微小的地區,這樣的禪修方法有一些疑惑。你可以想想看,如果你告訴自己:這時候要鎮靜、這時候要放鬆,這時候要讓自己祥和下來,當你在做這個工作的時候,你是不需要把注意力特別侷限在一個很細小的地方。你只需要把注意力帶到眼前的身心這個範疇,確保這個身心是籠罩在安詳、祥和的氛圍之中。就是這麼簡單!

當然,定力的培養就是在這個範疇裡面,你念以繼念地確保你是持續地在安詳著,你在品味著安詳,在開發著這個安詳。你很認真地讓這個安詳的感覺不被打斷,不被你的憂慮打斷、不被飢渴感打斷、不被散亂的意念打斷。

再一次解釋,你不必要在意你的心是怎麼樣堅固不移地鎖定在一個地方,你是認真投注於讓自己的身心沉浸在某一種氛圍裡面。像是安詳的氛圍,像是一種離開了躁熱感的滿足、這樣的氛圍。你在這樣的氛圍之中品味著你的呼吸,品味著你身體的感覺。

一個健康的人格性,他的心理世界裡面,一定是必須要同時具有嚴格跟寬容這兩個層面。這就好像說一個良好的、完善的教育,你要幫助一個小孩子,能夠發展出一個平衡的、均衡的個性,做為父母的,往往必須要扮演著有嚴格跟寬容的地方。

需要嚴格的部分,因為人心的惰性是太堅強了,人生如果要能夠有向上的可能性,要能夠體驗到充實的快樂,一定是需要自我紀律,一定是需要一個程度按照著某一種紀律、某一種系統在生活。你若是完全放任自己的習性在生活,看起來短時間安逸的感覺,換來的是長久的不安、空洞的感覺。

所以我們的內心裡面,一定要有一個部分是嚴格的,它是在激勵著自己、在檢驗著自己,確保自己每一天的作息、言行等等的,是符合著佛法的規範。在同時,我們的個性裡面必須要有寬容的部分,這是因為不管你是修行了多久、是多好的人,你就是有不圓滿的地方,你就是有犯錯的地方,你就是會有疏忽的地方。

遇到不圓滿、犯錯跟疏忽,一味地自責,那是於事無補、沒有建設性的。很多時候你必須要對自己仁慈,必須要包容、必須要允許自己會犯錯的可能性,必須要允許自己有的時候會做出一些令自己喪氣、失望的事情。這兩種功能都是需要的,它的使用上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我們對自己嚴格是為了離苦得樂,我們對自己寬容是為了離苦得樂。

為什麼要對自己嚴格,原因並不是為了要讓自己去服從一個武斷的道德標準。為了道德而道德,那樣的道德是沒有意義的。我們要對自己嚴格的原因,是因為希望自己避開痛苦,希望自己人生的方向是痛苦越來越少。起碼那些沒有必要的痛苦,沒有用的痛苦,是越來越少。

同樣地,對自己寬容,你若對自己寬容只是不斷地為自己找開脫的藉口,這樣的寬容是沒有幫助的。你對自己寬容是為了幫助自己離苦得樂,去看到有很多種的自責,有很多種氣餒的感覺,是沒有辦法幫助我們脫離開痛苦。

依著這個簡單的原則,怎麼樣讓自己能夠減少沒有必要的痛苦,確保我們人生的方向是通往越來越少沒有必要的痛苦。所以,我們必須要很聰慧地執行對自己嚴格,很聰慧地執行對自己寬容。必須要因為如此地關心你自己能夠離苦得樂,所以願意在很多的時候扮演最嚴厲的批評者、最嚴厲的監督者。

這樣的一個嚴厲的監督者、嚴格的監督者,就像一個嚴格的爸爸一樣,他的目的不是為了要處罰小孩,不是為了要小孩去服從他的權威,而只是為了這樣的一個目的而已。他的目的是希望他的小孩比自己更好,同樣地,我們在面對自己時,也是希望明天的自己,比起今天的自己是更少痛苦的,是更有處理痛苦的能力的。

你要讓明天的自己是沒有後悔,而且感謝著今天的自己,感謝著今天你在為它做的事情。所以在今天你必須要嚴格地監督著自己,不要讓自己去隨心所欲地盲從著自己的慣性,謹守著修行的綱領。就像父母親看待自己小孩一樣,「我是為了你好」,「我一點都不怕有一天你會比我更好」,「希望你是會比我更好的」,為了這樣子、有這樣的動機而嚴格。

同樣地,我們必須要學習對自己寬容。修行裡面有很大的障礙就是氣餒,覺得自己環境的障礙特別多,個性上面的障礙特別多,沒有辦法修行。這個時候,你一定要為了你自己而扮演一個慈母的角色,充滿了寬容、充滿了同理心,這樣的慈母的角色。你必須要知道,內心有那麼多污垢、那麼多強烈的習性,很多不是你選擇要的。

很大的一個程度,是迷迷糊糊地繼承著過去的業力,很多時候我們看到自己笨拙的地方,看到自己惡劣的地方,看到自己那些很難改變的習性,我們也不知道這些東西是哪裡來的。你是在當下感受到這些東西的迫力,這東西真的不是我的,它是「非我」的。所以,當你看到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被煩惱、被習性打敗,不要氣餒,你必須要懂得,就連在眼前這個看似絕望的時候,它真的是有你可以修行的地方,那個修行是不需要很亮麗光鮮、不需要很漂亮的。

你只是換一個角度看待這個事情,換一點點的角度就可以,去看到眼前這個頑強的、不好的習性,它真的不是我的。它只是眼前的一個景,它只是眼前的一個推逼,那不是我要的。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這樣,無可奈何地,但是如果你堅持,就在煩惱跟習性現前的時候,你都還是像愚公移山一樣,一次撥一點點的沙粒,你可以是一個羸弱無力的人,你沒有能力移那座山,可是你有能力能夠輕輕地撥動一些沙粒。你這樣堅持地撥弄著那些沙粒,堅持地朝著同一個方向,不知不覺地,這個山一定是在移位的。

可能不是你能夠察覺到的、不是你滿意的速度,但是我們活著也就只能用我們能夠使用的速度而已。如果你堅持著這樣子鐵杵磨成鏽花針的精神,你在這個過程會培養出一種讓你全然訝異的念力,你會發現到自己的潛力跟改變是超乎你原先預期的。不管在表面的層次上面,你是如何地本性難移,在內心的受用上,你是真的可以感覺到,那個苦在壓迫你的程度跟以前是不一樣了。

你的方向感越來越清楚,你知道光是做到這一點,那是多麼地不容易。你光是能夠方向感清楚,做為一個人類,那已經是極為、極為稀有的一個成員。基本上,一個證得初果的人跟證得阿羅漢果的人,差異也就是在這裡,阿羅漢是到位的人,初果的人則是方向感再也不會迷失的人。

所以,就連在感到很挫折,很懷疑自己有修行的能力的時候,你都能夠這樣提醒自己:就算我眼前什麼都做不了,我起碼能夠堅持著這樣的方向感,起碼在面對著眼前這個煩惱跟習性的時候,多兩分的覺知。感覺到自己真的在撥弄著那個沙粒,我沒辦法像愚公一樣移山,可是我現在可以感覺到我在撥弄著沙粒。

一邊這樣子做,一邊嘗試著讓你的表情更柔和,能夠用比較寬容的眼光來看待你當下的身心,這裡面好像是將慈意融入到你的覺知裡面。所以你這個覺知的光,是帶著幾分的溫柔、體貼和了解。

佛法的修行,不是讓我們變成完人,不是讓我們變成圓滿的。你越了解五蘊、越了解你身心的狀況,就越知道五蘊運作的方式是充滿了缺陷的,它就是一個進化歷史上產生出來的一種克難的模式,所以你的目標不是要去讓五蘊變得完美。目標是越來越看清楚五蘊跟它的不完美性,所以你對五蘊的幻想、對它的憧憬越來越淡。淡薄到看到五蘊的生滅,看到你身心的動作,感覺就好像是在看大自然的一個部分。

這個五蘊到底是不是你的,完全是看你跟它交涉的程度有多深。唯一的看起來好像是「你的」的那個程度,只是因為你是如此習慣性地沉溺在對它們的熟悉感裡面,所以當你看到五蘊裡面不圓滿的地方時,你會產生那麼大的挫折感。練習去看到五蘊呈現出來很多種的缺憾,包括自己感覺到難以扭轉的壞習性。有的時候要知道,好像把五蘊當成是陌生人來看待,這個不知道是哪裡來的,從心底的深處泉源般地湧出來,這個泉源到底深到什麼地方,沒有人看得到。

無始的意思,就是我們記憶的累積是沒有辦法追溯,無法追溯它最開始的起源是哪裡,但是眼前它有這樣子的生滅,你跟它交涉了,你感覺到你是它的記憶者,你是它的承受者,你是它。學習用「非我」的角度來看待這些煩惱、這些習性,這是對自己寬容的方法。這種寬容不是給自己盲目地開脫,不是在給自己找藉口,因為你心裡面謹記著,怎麼樣做才能夠幫助自己脫離痛苦。

在這個地方坐著、一邊觀察著,正在呼吸的身體,或者是正在感受著安詳的心,正在放鬆中的身體,正在品味著提神的清新感。不管你禪修的主題是什麼,嘗試著聰慧地使用嚴格和寬容。在平常的時候,儘量地讓籠罩著你身心的覺知的光,是一種溫和的、了解的,那種心情感覺好像是「同是天涯淪落人」,捨不得苛求。

你若真的不得已要責備他,都是為了他好,你不在乎他聽到你的訶責之後,會不會繼續喜歡你,你唯一的動機、單純的動機,就是「我是為了你好」。用慈柔的光籠罩著自己,這意思並非你要很複雜地去想像、去觀想一個慈柔的光,而是你在感受著呼吸在身體的方式裡面,多了幾分可能是若有若無的溫和的感覺、溫和的氛圍。

當然,每一個人小的時候跟媽媽互動的方法不一樣,如果你的媽媽讓你聯想到的是溫和、溫柔的、寬容的,那樣的氛圍,那就是那樣的感覺。如果你媽媽讓你想到的不是這樣的,不用聯想到你媽媽。你可以是像對待你的小孩般,你要做一個更聰慧的、寬容的母親,用這樣的心情來面對自己禪修的目標,面對眼前的身心的狀態。

嚴格的部分,就是你真的希望自己好,你要確保能夠儘量地發揮你的潛力,能夠儘量地不浪費時間,在那邊檢查、監督著,怎麼樣能夠再進步,哪裡有縫可以讓我插針。這個小孩子,我為了他好,有的時候必須要逼逼他、推一推他,讓他有一點點的不舒服,讓他能夠忍受著不舒服,這個不舒服會讓他變得更強壯,激發他去使用以前沒有使用過的能力。

用這樣的心情來看待你自己、監促著你自己,所以,不要迷信世界上有任何一個老師能夠救渡你,光是靠他的力量,他不像你那麼了解你自己。沒有任何一個老師,包括佛陀在世都沒有辦法這個樣子。你必須要做自己的島嶼,做自己的依怙,你若真的關心你這個小孩,你真的希望自己好,你就必須要對他嚴格。就像是嚴格的爸爸對待小孩子一樣,我對你嚴格,我不怕你恨我,我不怕你不喜歡我,我只要你好。

好像嚴苛的父親一樣,監督著自己用功的方式,規範著自己,在細小的地方用心;好像是寬容的媽媽一樣,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做得不對的地方,你不做任何沒有用處的訶責,不做任何沒有用處、沒有建設性的批評。原諒自己,希望自己在溫暖的照拂之下,樂意重新出發。

你可以把這一套東西用在你的內在,用在你的外在,所以在對待自己的時候,你也是嚴格跟寬容的善用跟平衡,在對待外境的時候,跟他人的互動時,同樣地,有這兩個因素在互相調和、在平衡著。所以你不會成為一個嚴格、不通人情的人,也不會成為一個婦人之仁的爛好人。

發現妄念第一百次,第一百次溫和地、溫柔地,但是堅定地把你的覺知帶回來,帶到一個對你有用的主題上面。怎麼樣讓我的身心更安詳,怎麼樣讓我的身心更加不被欲貪所侵襲,更加不被煩躁感所侵襲,怎麼樣讓我的身、心、呼吸,越來越祥和地統合,任何類似這樣的主題,都是很好的一個動作。

讓那個嚴格的父親跟寬容的母親,同時具備在你的觀照力裡面。所以你是很溫柔地,一直浸淫在這種祥和的、對自己慈善的氛圍裡面,可是同時是堅定不移地,認真地在為你這個小孩子,為了他的未來好而調整他、監督他。嚴格的地方,絕對不讓你越這個界,寬容的地方,只要你在這個界限以內,你有很多、很多可以自由發揮的地方。

舉例來講,只要你的心願意待在這個身心當下的範疇裡面,你可以讓他去發揮,但是你很堅定地不讓他跑離開這個範圍,這是你念住的範圍。只要你的心不越這個界,待在眼前的這個觸感,待在眼前這個身心的這個範疇裡面,你可以做各種的實驗跟遊戲。怎麼樣讓呼吸安撫你自己,怎麼樣讓你的身體感覺到更沉澱,怎麼樣讓你的內心感覺到更乾淨、更沒有皺紋。去看一看呼吸在你身體不同的部位,滋潤的滋味、修補的滋味,在幫助你療傷的過程,所產生出來的觸感。

過去做錯的事情,過去不圓滿的事情,讓那些記憶不要積累,你沒有必要扛起它們來繼續責備自己。那已經是過去了,全心地只是放在眼前你要撥弄的這幾顆沙粒。在歷史的洪流上,我們看待自己的歷史就像看待其他眾生的歷史一樣,很多事都是不足為外人道的,很多事都是不堪回首的,所以你只能夠原諒,雖然不一定能夠遺忘,但是你可以重新出發。

這個重新出發,它是堅定的、它是嚴格的,確定你眼前踏出來這個步伐是朝著正確的方向,你眼前的使力,是使在關鍵的地方。這不是為了嚴厲而嚴厲,這不是因為你愛處罰小孩子、愛耍弄權威,而是因為你希望自己好,希望我的未來痛苦越來越少,希望我的未來越來越光明、越來越好。

(靜坐結束)

【回向文】

願我快樂

願我遠離痛苦

願我豐足

願我沒有匱乏

不管我過去做過什麼

都原諒我自己

因為我是尊貴的

因為我是可愛的

因為我是值得救渡的

願我為了自己的長夜安樂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