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岳王廟位於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側。 岳王廟是歷代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場所。岳王廟始建於1221年(南宋嘉定十四年),明景泰年間改稱“忠烈廟”,經歷了元、明、清、民國時興時廢,代代相傳一直保存到現在。
對一代愛國英雄的追思之地。嚴格地說,這裏不應算是一個景點,因為到這裏更為了表達一種懷念和敬仰。
1961年國務院公佈嶽飛墓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和1995年嶽飛墓先後被杭州市和浙江省授予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最近又被國家教委等六個部門命名為全國中小學百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整個基地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占地達15700平方米,建築面積近3000平方米,主要由墓區和廟區二部分組成。
建築於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重建,1918年曾大修, 但在“文革”十年動亂期間,杭州岳王廟和岳飛墓卻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岳飛墓墓闕被推倒,墓地被夷為平地,放眼望去,到處是被砸破的斷碑殘碣,景況一片淒涼。“文革”結束後的1979年, 在國家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中央撥專款修復了這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歷時一年花費人力5.6萬工,耗資40萬。 使岳廟更加莊嚴肅穆。
殿內塑有嶽飛彩像,其上有嶽飛草書:“還我河山”巨匾。大殿右首是岳飛墓,系塊石圍砌, 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樣。旁有其子岳雲墓。墓道兩側有明代刻存的文武俑、石馬、
嶽飛墓
石虎和石羊;墓道階下有秦檜、王氏、萬俟卨、張俊四跪像。墓道前方照壁上,
有明人洪珠所書“精忠報國”四個大字。
古柏森森,莊嚴肅穆。一九六一年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遊人進岳廟參觀,頭門是一座二層重簷建築,巍峨莊嚴,正中懸掛“岳王廟”三字豎匾,繼而是一個天井院落,中間是一條青石鋪成的甬道,兩旁古木參天。
正殿忠烈祠重簷中間懸著一塊“心昭天日”橫匾,是葉劍英的手筆。大殿正中是彩色4.5米的岳飛塑像,身著紫色蟒袍,臂露金甲,顯示了武將的英雄氣概。岳飛生前是無資格穿蟒袍的,因後封鄂王,所以身著蟒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