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是被稱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孫中山的陵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東郊紫金山。
孫中山生前表示,希望百年後葬於紫金山,「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膽囊癌在北平(今北京)逝世,國民政府遵照其遺願,遺體在北平協和醫院進行防腐處理後,靈櫬暫厝在北平香山碧雲寺,並開始在南京為他修建陵墓。
中山陵1926年1月開始興建,1929年春建成祭堂等主要建築,當年6月1日孫中山入葬,陵墓全部工程至1931年才告完成。
中山陵整體平面呈警鐘形,與孫中山“喚起民眾”的政治遺囑相契合。陵墓設計充分利用地勢,將牌坊、陵門、碑亭、祭堂等主要建築從低到高依次排列在紫金山南的緩坡上。陵墓主體建築採用中國古典宮殿式建築的大屋頂造型,應用西方建築的設計和建造技術,以肅穆的藍白色調和嚴謹的建築構型表現出沉靜恢弘的氣度,被認為是中國近現代建築史上融合中西的經典作品。中山陵1961年被列為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成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資料來源:
聯合新聞網: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南京中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