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是南京市人民政府為悼念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而設立的遺址型專門史博物館。館址位於南京城西南江東門,是當年日軍大屠殺的一處主要地點和遇難者叢葬地。紀念館於1985年落成開放,經過1995年年,2005年兩次擴建,現佔地約7.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展陳面積9800平方米,包括展覽集會,遺址悼念,和平公園和館藏交流等4個區域,其中展覽陳列包括廣場陳列,遺骨陳列和史料陳列三部份。該館收集了10000多份歷史資料和文物,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和平大鐘介紹:和平大鐘高3米,寓意有30多萬同胞在大屠殺中遇難;重量約6.6噸,表示此鍾於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66周年祭日鑄造。蒲牢為醒獅造型,鐘面上部紋飾為30朵梅花和56個祭字,下部紋飾為66朵浪花中映襯66個「和平」圖文,撞擊點為和平鴿造型,表達我國56個民族及濱江城市南京人民勿忘歷史、愛好和平的心愿。下擺口徑為1.937米,意為日軍全面侵華及其南京大屠殺始發時間為1937年。鐘體正面是啟功先生書寫的鐘名,背面刻有「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以史為鑒、開創未來」16個大字,兩側分別刻有銘文和浮雕,是對鑄鐘意義的進一步詮釋。鍾架的三根石柱代表「3」上部5個圓圈象徵「00000」中間構造柱形似倒下的「人」字,共同組成了「倒下的300000人」的抽象雕塑。該鐘外形仿明式青銅樣式,鐘聲渾厚、莊重、悠揚,由旅日華僑捐助南京和平大鐘委員會捐資,南京金陵古藝術青銅研究所設計鑄造。
資料來源:MEET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