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以生產為導向的市場型態,轉換為以消費者為導向的現代,必須確實地掌握消費者的喜好趨勢,才能創造更佳的市場利基,而大眾的消費觀念,已從簡單的「物品消費」,轉變成較為精緻的「感性消費」。在成熟期的產品中,隨著工程技術的越發成熟與普遍,產品間的同質性亦相對提昇,單純機能的考量以漸漸地為以自我實現的訴求所取代,產品給消費者的感覺意象、感性認同,將成為設計上重要的課題。現在的社會漸漸有「重視人類、重視生活」的傾向,「感性時代」或「感性社會」的用語已成為一個重要的關鍵詞。在產品或服務的商品中,利用人們的五官(五種感覺)所計測的「官能品質」,或生活的富裕、舒適性、好感度、偏好、使用容易性等的「感性品質」,受到重視的情形愈來愈多。
在設計的活動中,由於產品造形牽涉到人類的主觀感受,所以並無一定的標準加以評判設計的正確性,產品若要有競爭力,就必須忠實地反應市場需求的狀況,亦即滿足消費者的感性需求。人類藉由外在的感覺器官,接受外界產品造形所給予的訊息,並在心理產生評價思考和情感認知的活動,也就是說,消費者在接觸到產品時,會對其外在的形象,如形狀、大小、色彩等產生一綜合性的感受。
魅力是一種吸引力和影響力。是源於個人性格與行為的表現,是際互動中情緒的激蕩與傳達,是一種具有權力、威望、令人敬佩的心理狀態,也是一個人多方面能力的綜合呈現。魅力來自於內心的自我意象(Self-image),自我意象決定了魅力的強度和深度。產品魅力亦同,產品魅力是吸引和影響消費者的一種牽引力,有了產品魅力,消費者才會情有獨鍾地喜愛某些類別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