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運動!身體好!

                   幼兒園大肌肉活動課程                                                             李碧玉老師 

         大家都知道健康與運動習慣是息息相關的,在幼兒園時期更是幼兒發育的重要階段,如果運動不足除了會影響身體健康之外,也會對幼兒的動作發展、智力發展與情緒發展都有所影響。因此,老師規劃了多元性的大肢體活動來提升幼兒的體能並藉此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讓孩子們擁有健康的身體。

以幼兒為主體
         出汗性大肌肉活動跟傳統的罐頭遊具是有差異的,罐頭遊具玩法較無變化且低挑戰,較無法滿足幼兒活動需求。老師在規劃大肌肉教學時會將幼兒的生活經驗與興趣納入考量、並且以幼兒現況為出發點,不論是企鵝班、海豚班、鯨魚班,班上的年齡層都不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也會考量幼兒個別差異性,並時時關注幼兒的學習狀況,必要時做適當的調整,讓幼兒先熟練動作、再靈活運用技巧讓幼兒獲得成就感與信心。 

活動規劃實施原則

       大肌肉活動的課程規劃中,老師的教學課程會由簡至繁、由基礎到複雜、活動之間相連貫,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來進行大肌肉活動的學習。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安全是所有活動中最基本條件,在運動的同時我們也要讓幼兒養成遵守活動規則的習慣,例如:尊重他人的活動空間,學習輪流等待與降低音量等,讓幼兒了解到能遵守規則可預防意外事故的發生。 

活動內容的設計 

       在教學活動設計上,老師規劃了幾種運動方式包括:

★穩定性動作-幼兒能在固定點上能做出來的動作,如:單腳支撐,身體扭轉或手臂揮動 。

★移動性動作-幼兒能從某地點移動到另外的地點的動作,如跨跳、雙腳交替跨步前進。

★操作性動作-藉由物品能做出來的動作表現,如搖呼拉圈、運球、盤球、丟飛盤。

穩定平衡動作-在活動過程中,維持平衡或協調控制的能力,如:腳踏車、平衡木、賽跑。

活動進行程序

       在每天的大肌肉活動時間,在進行活動前後老師所給予幼兒的提醒與所要進行活動的程序:

★暖身活動-運動前針對身體各部位進行熱身,預防運動傷害。 

★發展活動-老師觀察幼兒的動作並給予正確動作引導與示範 。

★綜合活動-請幼兒分享活動後的想法並鼓勵幼兒共同發展創新玩法。

觀察與評量

         在進行一段教學後,我們會觀察幼兒的實際表現後將幼兒的學習狀況和家長分享,同時也以此為基礎來規畫下一步大肌肉教學的活動內容。

老師觀察時所關注的面向包括:

   ★身體動作的表現,如:移動時能否維持平衡、用具操作方式是否正確?

   ★活動參與時的態度表現,如:積極參與活動的意願、參與活動時的頻率與時間。

   ★自我照顧的安全意識,如:覺察身體活動安全的距離、在活動中遵守安全的原則並完成任務。

   ★進行創意活動,如:自行想像並變化動作、和他人一起討論創新的遊戲方式。

運動好習慣

       除了每天在學校運動之外,我們也希望能將每日的運動習慣帶回家,透過家、園合作,讓孩子越運動越健康唷!那麼我們可以如何實施呢?

★家長的陪伴,共享運動好時光

        想要鼓勵孩子多運動,家長的身教是非常的重要的,如果家長能夠陪伴孩子一起運動,除了能建立良好親子關係之外,也是教育孩子培養挫折忍受力與成就分享的好機會。 

★創造運動機會、把運動變日常

       我們每天都可以利用不同的時間創造運動的好時機,如利用早晨時光走路去上學或是放學時到附近的公園跑跑步,晚餐後騎騎腳踏車,只要利用平日的生活隨時都是運動的好機會唷!

★選擇適當的運動,也可改善感統失調的問題

       學齡前孩子容易跌倒,孩子們可以除了戶外的跑跳,也能利用公園的盪鞦韆以及攀爬設施等運動方式去刺激孩子身體的不同部位,或是利用滾大球、玩玩翻滾遊戲等都可以改善孩子常跌倒的問題。

         每個學期老師用心設計活潑、有趣又具挑戰性的活動以符合幼兒的能力,讓幼兒開心運動之餘也能夠促進動作的發展,透過每天的出汗性大肌肉活動的進行,改善近視、肥胖體力不足的問題,讓幼兒以最自然、快樂的方式來運動、愛運動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