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防疫好公民
「疫」起調節免疫力! 專題訪問:徐瑞鴻老師
訪談者:張凱菱老師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在大家不斷的確診及病毒不斷的變異之下,與病毒共存已成為大家不得不採取的選項,在這樣的大環境裡,所謂的「後疫情時代」,大家要怎麼降低染疫的風險及提升我們自身的免疫力呢?
這次我們訪問到了健體達人-徐瑞鴻老師,帶我們認識免疫力,並了解該用什麼樣的方式有效地提升它們,幫助我們在「後疫情時代」過的更健康也更安心!
什麼是免疫力
免疫力在醫學上是指人體對抗疾病的能力,又俗稱抵抗力。免疫力需要保持在穩定的水平才是最健康的,免疫系統不論太強或是太弱都會對人體產生不好的影響。身體的免疫系統就像幫助我們抵抗並防禦外界病毒的軍隊,如果免疫力太低,容易反覆感冒;過高,則會讓免疫細胞錯亂,攻打自家人,造成自體免疫疾病。把免疫系統調節好,身體就會有良好的抵抗力來迎戰外部病菌的侵略。
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可以協助降低對疾病的染疫風險。以免疫力來說,適度的調節免疫力更要遠比一昧追求增強增加免疫力重要,也更有科學根據喔!
如何提升對疾病的免疫力
1、均衡飲食,注意多元營養攝取
不同的食物當中有各式各樣不同的維生素、礦物質以及養分,均衡的飲食可以活化免疫反應及維持呼吸道與腸道健康。
2、維持居住環境整潔,淨化環境
定期擦拭較常接觸的家具,除了可以定期消毒之外,並搭配週期性的打掃家務,讓家裡除了達到減少病菌數量的效果,還能維持整潔。
3、充足的睡眠,每天睡滿7-8小時
有研究發現長期睡眠時間不足,與擁有充足睡眠的人在分別施打疫苗後,睡眠不足的人保護效果較差,因此擁有充足的睡眠能增加防禦效果。
4、穩定情緒,釋放壓力
容易讓免疫系統出狀況最大的關鍵因素之一就在於「壓力」,當長時間處於高壓力狀態時,免疫系統因為身體內分泌的關係,會造成體內免疫系統緊張,所以適當的排解壓力,能夠提升免疫力。
5、規律運動,提升心肺功能
透過規律的運動能幫助我們刺激或是啟動正常的免疫反應,加速免疫細胞在體內循環,發現病毒或不好的病原體。研究顯示,有運動習慣的人,生病的頻率也比較低。
6、適度補充保健食品
天然食物是最佳的營養來源,但飲食不均衡或攝取不足,會影響各種營養素的吸收,除了日常的食物以外,可使用保健食品加強輔助,以方便有效的方式,為身體提供足量營養素。
轉載自「照護線上」 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20/03/indoor-air-pollution.html
該吃什麼呢?
1、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
在這場抗疫戰爭中,維生素C能幫助我們調節免疫功能,抵抗外來病毒入侵,
如檸檬、芭樂、葡萄柚、香樁、甜椒…等,這些蔬果具有高度抗氧化力,也有助於刺激身體製造干擾素來破壞病毒,對於免疫系統的調節可是大功臣呢!
2、優質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白血球和抗體的主成分,天然食物是優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例如:牛肉、豬肉、雞肉、魚肉…等,動物性蛋白質;或豆類、豆製品…等,植物性蛋白質,都有助於增進基礎代謝。
3、大蒜
大蒜裡的大蒜素具有殺菌、減少感染的功效,也可預防感冒、抵抗病菌。
4、生薑
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身體代謝的生薑,對於健康也很重要。
5、五穀雜糧、全麥製品
五榖雜糧飯、雜糧麵包或全麥製品,這些未精製過的食物裡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和各種礦物質,有助於維持細胞黏膜健康及製造抗體。
6、多色蔬菜及深色蔬菜
蔬菜中的維生素、礦物質、植化素都跟免疫功能息息相關呦!其中深綠色蔬菜,營養成分多又豐富,而且富含維生素A、C、E、B群及各種礦物質,提供免疫系統正常運作的必要養分。而多色蔬菜裡大量的 β胡蘿蔔素,進入人體後也會轉換成對提升免疫力很重要的物質。
7.益生菌
腹瀉為新冠肺炎常見症狀之一,人體有七成的免疫細胞都在腸道內,腸道也是免疫力的重要防線,小腸的腸道狀況好壞,也影響了人體的免疫力。因此益生菌成為提升免疫力的關鍵之一,益生菌能幫助腸道建立良好的菌叢,使腸道更健康。
結語
最後瑞鴻老師提醒大家要記得:在這新冠肺炎肆虐的特殊時期,養成良好的防疫習慣,勤洗手、正確戴口罩,搭配上述的日常作息、飲食、保健食品的觀念建立,相信我們可以一起健康又平安的度過這個非常時期!
「疫」起幸福
防疫好公民-專訪幼兒園 專題訪問:賴玫伶主任
照片提供:沈汶鎂老師
訪談者:闕妤庭老師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已三年,大家對確診、死亡數早已麻痺了。但,專家呼籲人們千萬不要掉以輕心,2022年新冠肺炎晉升為台灣的第三大死因,總死亡數超過20萬人,創下歷史新高。然而,臺灣逐漸邁入與病毒共存時代的「後新冠時代」,將迎來不同過往的新生活!在這新常態生活裡,該注意哪些事情才能真正與病毒共存呢?
這次我們訪問到了幼兒園的老師-賴玫伶主任,讓我們來看看,疫情下的幼兒園,採取了哪些應變措施呢?
幼兒園好毒?
為什麼孩子上了幼兒園,動不動就感冒、腸胃炎,而最近又常遇到新冠病毒確診停班停課,哪些方法有助於孩子抵擋病毒的侵襲?初生的嬰兒從母體得到許多的抗體,可以保護他們不受多種病菌的感染,然而這些抗體從六個月開始就漸漸的消失,寶寶也要開始獨立面對許許多多的病毒與細菌,建立自身的免疫力。幼稚園流行的病毒種類非常多,而且每一年還會變種,學齡前的孩子每年得到的病毒感染從五次到十三次不等;換句話說,幾乎每一、兩個月就會生病一次,只是症狀不見得都很明顯,有時候一、兩天就恢復了。雖然常常生病,但是我們幼稚園還是有方法可以幫孩子預防感染的發生,需要大家一起做到喔!
打造免疫力,跟病毒說bye bye
孩子的免疫大軍需要營養的補給,所以平常就應該給孩子均衡的飲食,其中維生素C、D等的補充更為重要。糙米、全麥麵包、深色蔬菜、深色水果,這些富含維生素與益生質的食物,天天都要攝取。
除了平時健全免疫力之外,在特別的疾病流行期,我們也要教導小朋友藉由洗手與戴口罩這兩個動作來避免感染。而洗手必須搭配肥皂並遵循「濕、搓、沖、捧、擦」五個標準動作,才能洗淨手上的病菌。
如果孩子真的被感染了,最好是讓孩子居家休養,不要再到學校去。居家休養一方面可避免病毒傳染給別的同學,另一方面也是藉由好好休息、喝水,免疫系統才能早點把病毒清乾淨。
讓我們早日和新冠疫情說bye bye吧!
濕、搓、沖、捧、擦
運動:增強免疫力
教導洗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