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安和國小
~訪談安和國小 學務主任林楷主任 / 環教組長賴美琪組長
採訪者王景生老師
西元2019年12月中國武漢市出現第一名新冠肺炎確診者後,三年的時間徹底改變人民的生活習慣,勤洗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成為常態,回顧這些過往不禁令人五味雜陳。
身為學校防疫第一線的學務處,當2020年2月2日教育部宣布『全國高中職以下(含高中職)將延後開學2週,從2月11日延後到2月25日,暑假則縮短兩週。』,學務主任和環教組長日以繼夜、夜以繼日24小時無休的三年生活就開始了,當學生還沉浸在寒假延後2周的放鬆氣氛中,學務處就開始為了備妥開學防疫物資忙得焦頭爛額,包含準備常備用品體溫計、酒精、口罩、消毒及洗手用品,並隨時清點,維持足夠數量,也要採購全校午餐隔板,讓全校學生能放心享用午餐;這些物質在這個時間點全世界都缺貨,打遍了所有可以聯繫到的公司與工廠努力的收集物資,為即將地開學做好完全的準備。
行政聯繫了無數次會議,研擬學校防疫措施,包括:掌握教職員工疫苗接種情形,鼓勵教師踴躍接種,提升疫苗覆蓋率(對於各種原因無法接種的人員,關心其身體狀況及快篩結果);宣導人員入校規範,落實入校量體溫、手部清潔,將感染可能降到最低;落實個人衛生防疫措施,宣導並落實三級防護(在家量體溫、到校量體溫、隨時關心體溫變化)、健康5原則(量體溫、勤洗手、正確戴口罩、教室通風、生病不到校)、全程佩戴口罩;並宣導教學及集會活動注意事項,課程採固定座位、固定成員方式實施,並落實課堂點名,體育課及音樂課等應全程戴口罩,但從事運動時、歌唱、音樂吹奏、合奏吹奏類樂器、舞蹈類之課程及教學活動,可不戴口罩,但於課程開始前及結束後,仍須佩戴口罩,並加強環境消毒。
建置防疫應變機制,掌握學校確診人員,並落實通報作業,控制校內疫情的傳染。在校園疫情醞釀階段要成立「防疫專責小組」,擬訂「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COVID19)疫情持續營運計畫」,掌握疫情變化 進行校園防疫物資準備 、衛教宣導及應變處理。在師生居家隔離時間,要求隔離者於居家隔離及自主防疫期間均不到校,可採居家辦公、線上授課,學校視情形協助課務排代。鼓勵師生下載「臺灣社交距離」APP,如出現疑似或不適症狀,可自行快篩檢測,並落實生病不到校。平時建置完整師生家長居隔基本資料,當校園疫情發生階段,首先落實校安通報、在「學校疑似傳染病系統」確實登載、有中重症還要立即通報駐區督學。學校還要自主應變、討論暫停實體課程與否,並發送快篩試劑。最後校園疫情控制復原階段要召開防疫專責小組會議,規劃執行各項校園疫情處理事宜並啟動校園環境清消。
隨著疫情的瞬息萬變,滾動式修正調整也讓防疫工作變得難以捉摸,隨時要將防疫工作調整的內容告知老師並傳達給學生家長,老師或家長有任何疑慮要立即回覆,24小時待命隨時對突發狀況作出回應,深怕一時的遲疑或延誤造成嚴重的後果。
現在疫情逐漸趨緩,許多措施也鬆綁,民眾生活恢復往日,大家能安心上班、上課,甚至也能出國了,感謝承受學校防疫重責的學務主任、環教組長,讓安和國小師生能順利的通過這次疫情的考驗,也希望大家繼續齊心協力,配合學校措施,互相加油,一同對抗、戰勝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