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起‧守 護
莉美護理師.瑩娟護理師的專訪
採訪者:周美鈴老師
「阿姨,我剛在球場上跌倒,腳流血……」,「護理師阿姨,我流鼻血了……」,「阿姨、阿姨,我肚子痛……」,「阿姨,我們班要量身高、體重和視力」……,在這裡,不論是上課或下課,總會有兩位美麗、和善的護理師阿姨守護著你我的健康。
也許你來到健康中心,總是處理完傷口就匆匆離去,但你知道嗎?在疫情尚未來臨時,他們每天就已經要負擔很多的工作,除了幫受傷的小朋友擦藥外,還得定期辦理學童健康檢查及缺點矯正、各項衛生保健教育常識宣導、充實醫療衛生用品、出刊各項健康教育宣導壁報、利用各種集會宣導衛生及健康常識、健康中心衛生隊員訓練、成立健康中心義工、特殊學童疾病調查,並提供健康資訊,給予衛教、疾病及傷害之照顧與護理,協助轉送與通知,並登記與統計、加強晨檢工作和各項檢查報表之整理與統計。而這麼多的業務都還只是健康中心日常工作而已。
然而,從2019年開始,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隨著政府的不時頒布的政策,也為了全校師生的身體健康,健康中心也需要及時提供協助並跟進各項規定,在疫情下,健康中心除了原本的工作外,又多了更多的業務。
在訪談過程中,莉美護理師和我們講解了疫情爆發後,健康中心增加的業務,包含:
1防疫隔離區的設立,給發燒、呼吸道症狀的學童留觀,待家長接回。
2.新冠確診,環境消毒(漂白水、紫外線燈使用)的安排和衛教。
3.加強肥皂洗手及酒精性乾洗手的使用時機、戴口罩、勤洗手宣導防疫。
4.確診及接觸個案、隔離衛教。
5.防疫物資的清點、補充、戰備庫存量,如口罩、隔離衣、面罩、手套、酒精、快篩劑、額溫槍等。
6.配合政府政策,機動入校施打疫苗的準備,如新冠疫苗。
7.請傷病學童的陪伴者在健康中心外等候宣導,減少群聚,保持社交距離,工作中視情況使用隔離面罩……。
而瑩娟護理師,也點出了以下幾點疫情後,每日需要處理的業務:
1.防疫物資管理:耳/額溫槍、口罩、手部消毒酒精、紫外線消毒燈…等
2..管理COVID-19 感染風險者,如校園內教職員工生出現呼吸道症狀,例如:發燒燒、咳嗽、喉嚨痛、呼吸急促等,並追蹤個案快篩結果及就醫的狀況
3.校園COVID19確診個案,通報學校及新北市學校疑似傳染病通報系統;協助中重症住院學童申請學生平安保險
4.管理校園COVID19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校園內教職員工生),並追蹤個案快篩焚一隔離區的設立結果,針對出現群聚感染班級,加強環境消毒及衛教宣導
5.學童COVID19疫苗接種, 教育局、衛生局、學校全體教職員及醫院醫護人員,共同合作下,協助有意願在校施打COVID19疫苗,完成疫苗注射,並追蹤學童疫苗注射後身體狀況。
在疫情情勢稍微趨緩的現在,我們有幸能採訪兩位護理師,並了解她們工作時的辛苦:
瑩娟護理師和我們透漏,在疫情嚴峻期間,執行防疫政策者,除了每天有做不完的防疫業務,
而且防疫規定及政策,瞬息萬變,基層防疫工作者,困擾不已。
˙辦理學生健康管理事宜,包含健康篩檢(身高、體重、視力、口腔、寄生蟲、尿液及身體檢查…..等)、缺點矯治、醫療轉介、疾病輔導追蹤等。
˙收集學生健康史、疾病史,辦理特殊疾病學生個案管理工作。
˙辦理傳染病防治事宜,包含疾病通報、預防接種、登錄追蹤等。
˙辦理學生事故傷害緊急救護、照護、聯繫與監測事宜。
˙辦理學校健康促進業務,包含視力保健、口腔保健、健康體位、菸檳防制、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
藥物濫用防制、安全教育與急救、傳染病防治等。
而莉美護理師覺得疫情爆發時,經常性的消毒環境,比平時增加了許多,清點、採買物資量
增加,而學校要配合開隔離單,疫情調查與衛生單位聯繫窗口,業務量爆多,但志工人力在疫情期間明顯短缺,工作負擔加重,非上班期間,仍有疫情需要通報上傳和師長防疫需求的指導,協助家長與衛生單位聯繫病童突發就醫問題,但經常衛生單位電話打不進去或無法接通。
再加上,疫情爆發,學生在疫情當中缺席,請假聯繫方式由書面改為通訊軟體的大量使用,
突發工作型態的改變也是壓力來源之ㄧ,而工作量變大,總覺得事情做不完,會接到衛生單位、教育局請學校配合的防疫事項等,有點焦頭爛額的感覺,慶幸的是,學校老師及行政團隊的共同努力,讓一切順利的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