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齡學習-傳承愛與勇氣
異齡學習-傳承愛與勇氣
中高年級的哥哥姊姊牽著低年級的弟弟妹妹踽踽前行,臨分別前,哥哥姊姊頻頻揮手跟弟弟妹妹說再見,弟弟妹妹則用力的抱著哥哥姊姊不捨分離,嘴裡直嚷著:「大下課要來看我喔!不要忘記喔!」有的哥哥姊姊一路送弟妹到教室,才放心離開。每天笑臉親切迎接孩子上學的許校長,常說:看到手足之間這種親密的情感,很令人感動。康橋生活就是在這種溫馨美好的畫面中,揭開序幕。
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很多家庭都是三代同堂,堂兄弟姊妹、表兄弟姊妹相互陪伴,上學時迎著朝陽一起到學校,放學時踩著夕陽一同回家,父母忙於工作無暇照顧,孩子們就自成天地,在庭院裡辦家家酒,在大廟埕前跳格子、玩捉迷藏,大孩子自動肩負起保護及照顧幼小孩子的責任,而幼小孩子很自然的會尊敬並順從大孩子的指導,不需特意教導,就能形塑其中;而在愛與被愛之間,也奠下群性發展的基礎。長大後進到社會職場,自然的能與人溝通、樂於合作,發揮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但跟著時代巨輪的前進,大家族已不復見,僅生一兩個孩子,更多是獨生子女的小家庭,享受長輩全部的愛與照顧之餘,缺乏異齡手足互動的經驗,造成了孩子過度自我、不會與人合作、缺乏同理心與關懷他人的個性特質,也造就了新一代人高IQ、低EQ的特殊現象。而無法與人互助合作,不僅阻礙個人的成功,更是妨礙社會進步的絆石。
康橋希望能突破這樣的困境,營造一個能讓孩子建構個人特質,亦能兼顧群體概念發展的學習環境。因此,規劃跨域異齡學習的統整課程。包括一、四年級「大手牽小手」活動,結合生活課,讓四年級帶領小一新鮮人認識校園、熟悉小學新生活,在照顧與被照顧的歷程中,感受手足之愛。二、五年級「小白帽的一封信」,結合國語課與游泳課,讓二年級觀摩五年級的長泳,並透過書信往來,分享成功經驗與鼓勵跨越困境。還有三、六年級「長大這件事」,結合國語課與菁英課程,讓三年級觀摩六年級圓夢雪東活動,傳承挑戰巔峰的勇氣,提供思考與選擇的適時的引導。
除了學校環境與課程的精心安排,家庭如何協助做到異齡學習呢?
一、談心時間傾聽心聲
父母不要只在意孩子的學習表現,更應關心孩子生活點滴。每日可安排餐後或睡前短暫的談心時間,了解孩子的想法,不做太多價值的評判,而是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給予孩子適當的空間,讓他們自己釐清感受與問題,找出解決的策略,即使結果是錯誤與失敗,都將是未來成功的養分。透由對話,給予孩子支持與肯定,讓孩子帶著愛與信任的雙翼,充滿信心翱向光彩的未來。
二、親子共學齊步成長
家庭本身就是一個異齡的組成,親子透過共讀一本書、共學一項才藝或共同研討一個主題,同樣也能達到異齡學習的目標。過程中,除了享受學習的樂趣外,親子間有共同的話題,促進彼此情感的交流,凝聚家庭向心力,親子同步成長。
三、多元學習跨域發展
除了學校的課程,可以鼓勵孩子多參與校內外社團,或冬夏令營隊活動。社團或營隊的成員,通常跨越年齡與地區的限制,不僅能拓展孩子的社交圈,豐富孩子的生活體驗,更能讓孩子從中學習團隊合作,提升人際互動技巧。
學校與家庭齊心協力提供孩子異齡學習的環境,在角色轉換的過程中,因被愛,建立突破困境的勇氣;因愛人,感受成長進步的喜悅。在愛與勇氣的傳承中,孩子能積極學習,迎接挑戰,最終能實現自我,成就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