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學習自我抉擇

輔導老師 沈玨君

  新課綱「素養學習」,著重自主學習、多元選修、探究與實作等課程,提供學生學習的選擇,探索自我的興趣、能力,強調主動式追求知識的學習模式,進而奠立終身學習,並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趨勢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做選擇、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妨可以從下面幾個方向來著手:

建立良好習慣,奠定學習基礎

  有些家長表示要讓孩子獨立自主、快樂學習,因此鮮少掌握孩子作業的品質,也不關心孩子的學習狀況,導致孩子學習能力不錯,但學習習慣欠佳,而無法展現學習成效。引導孩子「自主學習」,這與完全為孩子抉擇的威權教育,或是放任教育,本質上是截然不同的。自律需要培養的,小學階段是孩子建立良好學習態度及習慣的黃金時間,家長的角色很重要,若能陪伴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讀書計畫、提升專注力、能夠獨立完成課業、掌握學習策略及方法等,可以慢慢由他律轉自律、從被動到主動,如此一來,就能養成主動學習、探索的習慣,真正享受學習的樂趣。

適度放手,給予獨立思考的機會

  家長如果事事都幫孩子安排、樣樣都替孩子選擇,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就搶先一步為他們解決,那孩子將永遠都不會有能力解決問題。康橋青山time,是一門讓學生自己選擇主題、發現問題的自主探究課程,藉由師生對話,引導孩子自主思考獨立研究,培養孩子「選擇、決定」的能力,並從中找尋興趣、認識自己的專長。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不妨適度的放手,讓孩子去做選擇、做規劃,像是親子出遊時,可以讓孩子蒐集資料、規畫行程;或者孩子想學做蛋糕,可以陪著他找食譜、找材料,讓孩子摸索做蛋糕的技巧。在孩子探索的過程中,家長只需要扮演引導者和陪伴者的角色,引導孩子思考解決的方式,給孩子時間、讓他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便能從這思考、判斷、選擇、決定、執行、享受成就感,學習過程中,啟發孩子的學習動機,點燃自主探究的熱情。

運用正向語言,提升挫折容忍力

  碰到挫折不放棄,勇於嘗試與挑戰,也是養成自主學習力的必要能量。在青山time探究的過程中,有些孩子難免會遇到瓶頸,實際的執行過程遇到了原先沒想到的難題,或者探究出來的結果跟預想的相差甚遠,讓孩子感到挫折,老師們都會鼓勵孩子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教導孩子遇到問題也是探究過程中難能可貴的經驗,透過引導對話,給予孩子信心與勇氣,讓他們有能量再去思考問題解決的方法。而在家庭裡孩子自我嘗試、挑戰的過程中,面對挫折失敗時,最需要父母的支持與認同,父母若能給予孩子接納、信任及安全感,用正向語言陪伴孩子一起檢討,引導孩子從挫敗中獲得學習,這都可以幫助孩子更有自信和勇氣,面對未來更多的挑戰。

  讓我們一起把「相信孩子」、「給孩子做中學的機會」和「多鼓勵」這些理念,落實在孩子的生活中,藉此啟發孩子自主探究的好奇心,樂當學習主人,為自己做出好的抉擇,享受自主探究的成就與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