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孩子試探自我學習的方法

邱于芳 老師

  在帶領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認為如果孩子不想做,我們必須強迫孩子去做,孩子才能完成,但往往可能適得其反。事實上,強迫孩子去做可能不但無法完成任務,還有可能使親子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若能夠嘗試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工作計畫,讓他一步步按照自己所建立的計畫來完成,在完成工作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經驗,進而建立自信,如此一來,不僅順利完成任務,更可以讓孩子在完成任務時建立自主的態度,讓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

  因此,身為老師的我們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責任就是引導孩子學習「建立自己的學習計畫」,依照孩子本身的特性,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並且懂得如何使用自身的能力,來解決眼下所面對的問題。

  建立學習方法的過程中,首先,老師需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從不斷的提問與對話中,協助孩子確立自己的工作目標與方向,若能引導孩子將自己的學習與興趣做結合,那當然會是最美好的事。接著,當孩子已經確定目標與方向,老師將與孩子一起討論與規劃短期的目標。每個孩子對於自己的學習任務的認知程度可能不同,在聽孩子的分享後,協助孩子根據自己的能力調整目標與計畫是非常重要的,藉此,孩子便能夠建立可行的計畫,避免只是流於形式的計畫表。最後,引導孩子學會反思,這樣建立計畫的過程才能遷移到其他科目,畢竟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任務是不同領域都會遇到的課題。當孩子遇到問題時能夠進行反思與修正,老師也能協助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並確認孩子需要的協助,這樣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建立自主的工作方法,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學習樂趣。

  最後,欣賞與支持孩子也是不可或缺的過程,當孩子把尋求這種愉悅感內化為自己的習慣,孩子便能體會自主學習的樂趣,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體即是最終的目標。

306 杜瞻妤

  大家好,今天我想分享二年級青山Time的準備過程。二年級老師給我們的題目是來自生活課本中的「磁鐵真好玩」,而我的研究主題是「創意磁鐵夾」,選擇這個主題的原因是家裡的紙張、考卷和學習單擺得太雜亂了,所以希望能找到一個簡單又便宜的解決方法。

  老師給我們六週共十二堂課完成探究,在這段時間中,大家的目標都是自主學習,每個人要做的主題是不同的,所以使用的工具也會不一樣。我請媽媽帶我去文具店買材料,後續是我自己裁剪、美化與彩繪的。最重要的就是你可以在探究跟查資料的過程中得到新知識。過程中心裡感到喜出望外,因為可以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發表結束後老師也開始提醒大家思考三年級青山Time的主題,因為三年級就沒有固定題目了。

  我三年級希望能研究跟戰爭相關的主題,在跟老師討論後,決定了要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台灣人生活上的影響」作為主題。新的挑戰是需要蒐集很多資料、解析它,然後呈現出來,希望下學期能夠發表一個融會貫通的作品。

404 廖唐浩

  剛從幼兒園升上一年級的我,以為「青山Time」這堂課是要帶我們認識校園的一堂課,可是,明明已經有請學長姐帶我們去逛校園了,為什麼還要花這麼多時間去觀察這麼熟悉的地方呢?直到三年級,我才知道原來「青山Time」是一個教我們學會自主學習的課程。

  「青山Time」是一整年的課程,讓我們自己決定要學習的主題。首先,我們要訂定研究題目,再規劃六次探究要做的事情,最後就可以開始實際操作了!在每次的探究中,我常常發現有趣的事情,使我想更深入瞭解,所以時間總是不夠,慢慢地我學會取捨,專心在我訂定的研究目標上。在青山Time時,我覺得最有趣的是實際操作,因為從小我就喜歡自己製作小玩具,開學後,總是忙到沒有自由時間做這些東西,現在居然可以正大光明的在課堂上做我最喜歡的事,真是太開心了!青山Time最後還有一個大難關──製作海報,因為整理資料需要最大的耐心和細心,才能呈現探究過程和結果。

  整個青山Time過程中,我就像是列車長,可以開往自己的目標,也可以自己規劃路線,途中我克服了許多困難,也遇到很多驚喜。這就是我最喜歡的課程──美好的「青山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