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任師資
▍廖淑芳 Liao ,Shu-Fang(Emma)
學歷背景:
1、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
2、成功大學歷史語言所(語言組)碩士
3、政治大學中文系學士
經歷:
1、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
2、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助理教授
3、北台灣科技學院(前光武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講師
專長及研究領域:
戰後台灣小說、現代主義文學、當代文學理論
著作:
A、學術專書
1、《鬼魅、文學敘事與在地性--戰後台灣文學研究論集》,埔里:普羅文化,2011.03
2、《國家想像、現代主義文學與文學現代性──以七等生文學現象為核心》,清大中文系博士論文,2005年7月(未刊行)
3、《七等生文體研究》,成大歷史語言所碩士論文,1990年6月(未刊行)
B、期刊論文
1、〈由《生活在瓶中》到《夜遊》──論馬森的文學現代性與八0年代前期台灣文場域〉,《台灣學誌》第六期,2012.10,台北:師大台灣語文學系,頁1~26(審查通過)
2、〈空間語境與歷史暴力──論葉石濤1965復出階段的鬼魅敘事〉,《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十三期,2011.10,台南:台灣文學館出版,頁127~166(審查通過)
3、〈文學敘事的在地演繹──由七等生小說〈散步去黑橋〉的「在地性」談起〉,《台灣文學學報》第十六期,2011.6,台北:政大台文所出版(審查通過,因收入出版專書《鬼魅、文學敘事與在地性--戰後台灣文學研究論集》中,放棄刊載)
4、〈互文、改編與讀者的閱讀生產──由陳若曦小說2. 〈春遲〉中的性騷擾與阿Q的關聯談起〉,《興大人文學報》43期,2009.9,台中:中興大學文學院出版,頁171~190(審查通過)
5、〈通過鬼魅與自我相遇────論平路〈微雨魂魄〉中的公寓身體及其鬼魅敘事的「文類」特質〉,《文學新鑰》第八期,2008.12,嘉義:南華大學文學所出版,頁93~127(審查通過)
6、〈王禎和與林宜澐小說比較,閱讀--以語言運用為主的考察〉,東華大學中文系出版,《東華漢學》第七期,2008年6月,頁217~258(審查通過)
C、研究報告
1、2009.8.1~2010.7<現代主義文學>,教育部中綱計畫
2、2008 <台灣文學館藏品詮釋建置計畫>,文建會,台灣文學館案號 : 97-40
D、論文集論文
1、〈鬼魅、消費與往來──試析黃春明作品中的鬼敘事〉,江寶釵、林鎮山主編,《泥土的滋味──黃春明文學論集》,台北:聯合文學,2009.3,頁285~319(審查通過)
E、會議論文
1、〈由《殺鬼》到《葬禮上的故事》--試論甘耀明的創作及其轉折〉,香港大學﹑廈門大學﹑徐州師範大學聯合主辦,「兩岸四地文學與文化國際高峰論壇」,2012年7月2日
2、〈愛、犧牲與沉默──七等生〈我愛黑眼珠〉與陳映真〈山路〉中人物倫理行動比較閱讀〉,東華大學﹑中原大學聯合主辦,「兩岸華文文學會議」, 2012年4月28~29日
3、〈《生活在瓶中》到《夜遊》--論馬森小說的文學現代性與八○年代前期台灣文學場〉,成大文學院主辦,成大文學家系列國際學術研討會議,2011.11.18-19
4、〈空間語境與歷史暴力--論葉石濤1965復出階段的鬼魅敘事〉,東華學英美語文學系主辦,第一屆「空間與文學研討會」,2011.01.08
5、〈文學敘事的在地演繹──由七等生小說2. 〈散步去黑橋〉的「在地性」談起〉,聯合大學台灣語文傳播系主辦,教育部台灣文史藝術計畫辦公室協辦,「文化自主與台灣文史再現」跨領域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年9月25日
6、〈通過鬼魅與自我相遇────論平路2. 〈微雨魂魄〉中的公寓身體及其鬼魅敘事的「文類」特質〉,南華大學文學所主辦,「台灣文學的心靈圖像」學術研討會,2009年6月13日
7、〈人媒到鬼媒──由七等生小說<結婚>的媒婆角色論婚姻的傳統與現代〉,創意出版社主辦、國家文藝基金會協辦,「媒情研討會」,2009年2月21日
8、〈傳統如何發明?:由陳冠學書寫中的時計鬼、在地敘事與鄉野烏托邦論「屏東」作為「邊緣」政治與「在地」想像〉,社團法人屏東縣社區大學文教發展協會、屏東縣屏北區社區大學舉辦「尋找屏東流域──2008年第四屆屏東研究研討會」,2008年7月12日
9、〈互文、改編與讀者的閱讀生產──由陳若曦小說2. 〈春遲〉中的性騷擾與阿Q的關聯談起〉,成大中文系主辦,「第四屆文學藝術與創意研發學術研討會」,2008年6月21日
10、〈鬼魅、消費與往來──試析黃春明作品中的鬼敘事〉,中正大學台文所主辦,「第四屆經典人物:黃春明跨領域座暨國際學術研討會」,2008年5月31~6月1日
F、其他論文
1、〈在一個沒人注意或有意疏忽的角落,固執地種植我的花朵-七等生〉,《第十四屆國家文藝獎得獎專刊》,台北:國家藝術基金會出版,2010。
G、會議論文
1、2012.8~2013.10國科會研究計畫補助
2、2011.10~2012.12成大學術研究計畫補助
3、2011.01~2011.03成大頂尖計畫研究計畫補助
4、2012.05~2012.12文建會台灣文學館<台灣文學館藏品詮釋建置計畫>
5、2010.09~2011.12成大頂尖計畫課程改進計畫補助
6、2009.8.1~2010.7教育部中綱計畫課程教學改進計畫補助
7、2008.8~2010.7成大頂尖計畫研究計畫補助
8、2008.7~2009.3 文建會台灣文學館<台灣文學館藏品詮釋建置計畫>
9、2007、2008、2009、2011、2012年成功大學文學院教師研究成果獎勵
▍吳毓琪 Wu,Yui-chi
學歷背景:
1、成功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
2、成功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
3、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
經歷:
1、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助理教授
2、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3、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專長及研究領域:
臺灣古典文學 詩歌詮釋研究
著作:
A、學術專書
1、《臺灣文學史長編2:離散與落地生根──明鄭時期臺灣漢文學的發展面貌》,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145頁。
2、《康熙時期臺灣宦遊詩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曾獲「2006年國立臺灣文學館」研究獎勵)。
3、《南社研究》,臺南市作家作品集第五輯,臺南市立文化中心(碩士論文出版,曾獲第七屆賴和獎論文獎勵)。
B、期刊論文
1、〈臺灣文學與文獻中「打狗」港灣符號的衍異與層構(1624─1920)〉,《文史臺灣學報》第五期,2012.12。
2、〈比較南社與瀛社面對新、舊文化交鋒的抉擇與取向──兼論謝雪漁對自我認同鏡像的建構〉,《臺灣文學研究雧刊》第七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所,頁83─122,2010。
C、論文集論文
1、〈鄭經在東亞王權勢力消長與《東壁樓集》海洋詩語境的對應關係〉,臺南:國立成功大學閩南文化研究中心、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2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07-324,2012。
2、〈從「吳園」到「四春園」:臺南詩人對園林情境的感覺形塑歷程〉,臺南:成功大學歷史系編輯《海洋古都論文專書》,頁320-355,2012。
3、〈清治臺灣散文的山水奇景書寫及其審美構圖思惟〉,東海大學中文系編輯《臺灣古典散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頁253─293,2011。
4、〈康熙時期臺灣宦遊詩人對海洋空間的體驗、感知與審美〉,楊雅惠主編《多重視野的人文海洋: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頁77─102,2010。
5、〈臺灣古典文學研究概述〉,彭瑞金主編《2007臺灣文學年鑑》,國立臺灣文學館,頁70─79,2008。
D、會議論文
1、〈鄭經在東亞王權勢力消長與《東壁樓集》海洋詩語境的對應關係〉,2012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2年4月28日。
2、〈從「吳園」到「四春園」:臺南園林詩人感覺結構的形塑歷程〉,「海洋古都:府城文明之形塑台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主辦,2010年11月19、20日。
3、〈一九二0年前「打狗」文學中港灣意符的衍異與層構〉,「城市與海洋:都會、移民、記憶與想像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辦,2010年10月16日至17日。
4、〈仕宦行旅中的追尋:夏之芳〈臺陽紀巡百韻〉建構「真實」的臺灣認知〉,「2010青年學者論壇學術研討會──人文理念與「真」的探索」,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主辦,2010年5月21日、22日。
5、〈清治臺灣遊記散文的「奇景」書寫及其審美意蘊〉,「臺灣古典散文學術研討會」,東海大學中文系主辦,2009年12月19、20日。
6、〈康熙時期臺灣宦遊詩人對海洋的審美感知與空間體驗〉,「多重視野的人文海洋: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主辦,2009年10月24日。
7、〈比較瀛社與南社聯吟網絡中對新、舊文運用──兼論謝雪漁作品的臺南傳統文人與自我鏡像〉,瀛社成立100週年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主辦,2008年11月1、2日。
E、編輯(期刊、書籍)
1、《臺灣詩道──府城詩選》(合編),臺南市作家作品集第十三輯,臺南市立圖書館出版。
F、書評
1、〈延續詩學傳統與文化──《臺灣詩薈》簡介〉,《文訊》304期,2011年2月號,頁51─52。
2、〈重振漢學.雅俗並進──《南雅》簡介〉,《文訊》304期,2011年2月號,頁64-65。
3、〈東亞文化共榮圈發展的憑藉──《南方詩集》簡介〉,《文訊》304期,2011年2月號,頁93─94。
G、獲補助/獎勵之教學/研究計畫
1、100學年度獲成功大學文學院教師研究成果獎助
2、101年度獲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3、101學年度獲成功大學文學院新進教師學術研究計畫補助
二、外聘師資
▍葉東泰
簡介:
奉茶茶飲系統負責人。自24年前於黑手轉入茶飲產業,接受全省各地茶界前輩薰陶,摸索出自我茶路之道,並整理府城茶藝發展樣貌,進而舉辦於各個古蹟裏特色主題、氛圍不同的各式茶會,藉茶說古。研創各種台茶與古典禮俗融合的茶品,並為特色飲料及茶品寫詩,開創飲茶新樂趣。目前除「奉茶」外,另經營由台南重要文化景點吳園(公會堂)內「柳下食堂」改名之茶屋「十八卯」。
▍鄭道聰
簡介:
台南市人,1993年主持赤崁文史工作室,推動城市歷史保存工作,1997年起擔任台南市文獻委員,2001年榮獲第三屆「台灣省傑出臺灣文獻推廣獎」。著作有《安平人》、《城的故事》《小西門─台南前世今生》,小說《珍珠.薔薇》。近年來主要研究工作有「台南市古蹟廟宇暨歷史廟宇教堂古物調查記錄計畫」、「台南市民俗及有關文物調查計畫」、「台南市傳統工藝普查計畫」等。
▍呂興昌
簡介:
彰化縣和美鎮,台灣推動台灣文學研究重要人物。台大中文所碩士,曾任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清華大學中語系教授、成大台灣文學系系主任兼教授,曾獲第九屆府城文學獎特殊貢獻獎,現為成大台灣文學系兼任教授。著有《臺灣詩人研究論文集》,編有《林亨泰研究資料彙編》、《許丙丁作品集》、《臺語文學運動論文集》等。
▍鄭加泰
簡介:
長榮中學校牧室繫生命教育中心主任。
▍陳正雄
簡介:
臺南柳營人,臺語現代詩作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今「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臺南一中畢業。原任教於國立臺南一中公民科教師,101年起退休。求學時期,受到美麗島事件和台灣鄉土文學論戰的影響,開始大量閱讀有關臺灣歷史、政治之書籍與鄉土文學作品。1997年開始從事台語文學創作,詩中流露對地理景觀、自然生態的感情與對社會政治現況的關心。曾擔任菅芒花台語文學會總幹事、菅芒花台語文學會常務理事、《菅芒花詩刊》副總編輯、《台文戰線》社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