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大多數現代人一生中的主要的活動地,聚集著各種身份、階級的身體和欲望活動。變動快速的城市中充斥的大量視覺觸覺經驗,這些經驗除了衝擊人的主體認知,也紀錄著整個「現代文明」的發展與歷史。其中,台南「府城」是台灣文化與文學發展史的起源,時間縱深可謂臺灣各城市之最。行走在現今府城的街道上,可見新、舊建築交錯並置,體現「府城」城市景觀的特殊面貌,同時也交織出這座城市「傳統」/「現代」相互辨證的文化議題。
本課程將以台南地誌表述與地方想像作為起點,關注「台南府城」,此一兼具古老城市性格與現代都會脈動的台灣在地都市,在文學與歷史紀錄中環繞的地域經驗與創造、衍異的文化記憶。府城景觀經由文學創作者文字的模擬再現,與部份相關史料的對照,可謂與地方的地景地貌之間形成相互銘刻的互文關係。現實中作為對象物的地理景觀,在創作主體的凝視下,這些文史再現,一方面折射了作者的個人世界,一方面也牽引讀者有機生成的多重想像與介入的再創造。透過「地域經驗」與「文化記憶」相互辯證的關係,也開啟了對是類文學、圖像文本之生產、傳播、接受過程的深化反思。
本課程期待同學藉由閱讀與台南府城相關之文學文本建立基礎的認識之外,也邀請相關府城文史基金會與藝文文創業界講師進行授課,對台南文史與文創工作有更深接觸,諸如一些具文創意義的府城文案或導覽工作及如何組織架構等問題,也希望因這門課程建立未來進一步在地聯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