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吉賢


學歷背景:

1、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碩士

2、私立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廣播電視科


經歷:

1、現任新竹縣文化局社區影像培力營計畫主持人

2、現任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兼任副教授級專家

3、現任西蓮淨苑音像中心主任委員

4、現任鄧南光攝影紀念館影像活化計畫計畫主持人

5、現任教育部普通高中藝術生活科教師進階研習諮詢委員

6、現任教育部國教輔導團委員

7、現任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縣史館影像徵集類諮詢委員

8、曾任私立長榮大學大眾傳播系兼任副教授級

9、曾任大愛電視台草根菩提節目編導

10、曾任嘉義縣政府蒜熬鐵道再利用規劃案顧問

11、曾任台糖公司烏樹林休閒園區規劃案顧問

12、曾任台糖公司烏樹林車站名譽站長

13、曾任伏流影像工作室負責人

14、曾任新竹市影像博物館影像培力課程講師

15、曾任桃園縣社區影像培力營講師


專長及研究領域:

紀錄片製作、攝影美學、音像記錄


著作:

A、會議論文

1、 2004 專文發表 從保存到異化 談糖業鐵道的再利用與再生產 於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B、其他著作

1、 2011年:新竹縣文化局出版新竹三部曲紀錄片:「打獅 下山紀事」,「峨眉做茶」,「造記憶的紙」。

2、 2011年:新竹市文化「台灣社區影像研討會:社區影像的場域發生與行動」計畫主持人。

3、 2004年作品:「無人無法般若游」和尚道影第一集

4、 2004年作品:「我要當和尚」和尚道影第二集

5、 2002 年作品:「沒有糖廠的副廠長」

6、 1999年至2002年台糖公司「烏樹林車站再生計畫」提案人 及策劃,獲聘烏樹林車站名譽站長。

7、 2001年作品:戲狀元許王

8、 2000年作品:「Sales」

9、 2000年作品:打擊‧朱宗慶

10、 1999年製作台南縣官田鄉影像志

11、 1998年作品:「那兩根長長的鐵」

12、 1998年作品:盧炎作曲

13、 1997年「人民立法柯媽媽」紀錄片製作人

14、 1997年廣電基金 人間.天堂系列製作人

C、得獎作品

1、 2012年:文化部綠島人權園區紀錄片:「囚、島」入圍陽光華語紀錄片調查類。

2、 2012年:紀錄片「打獅 下山紀事」獲 2012年台灣地方志影展 優選。

3、 2007年:「剪粘 保原師」獲2007地方志影展特別獎。

4、 2003年:「沒有糖廠的副廠長」獲第一屆地方志紀錄影帶獎優選

5、 2002年:「Sales」一片入選捷克人權影展

6、 2001年:「Sales」一片入圍日本山形YIDFF國際紀錄片影展

7、 2000年:「農村宗教陣頭」獲文建會地方文化紀錄影帶獎

8、 1999年:獲聯合報系贊助拍攝「農村宗教 陣頭」

9、 1996年:「消失的五漁民國特 」獲第十九屆時報文學獎 報導文學類評審獎

▍曾瀚賢


經歷:

電影製片人、電影作品《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阿嬤的夢中情人》等。

▍林樂群 (本簡介編寫自公共電視網站http://www.pts.org.tw/)


學歷背景:

1、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研究所碩士

2、國立成功大學冶金及材料工程學系學士


經歷:

1、現任公共電視國際部經理

2、曾任公共電視企劃部國際事務委員會資深製作人

3、曾任公共電視新聞部經理

4、曾任公共電視研發部資深研究員

5、曾任元碁資訊媒體總監

6、曾任民視新聞部採訪中心副主任、製作中心主任、節目中心主任

7、曾任「民視異言堂」創始製作人

8、曾任超級電視台新聞部「調查報告」製作人

9、曾任公視籌委會新聞組記者

10、曾任香港亞洲周刊編輯

11、曾任紐約世界日報記者

12、曾任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兼任實務教師

13、曾任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新聞系兼任講師

▍潘朝成(Bauki Angaw)噶瑪蘭族


學歷背景:

1、國立台南藝術學院 音像紀錄研究所碩士


經歷:

1、現任(2003-)慈濟大學傳播學系專任講師

2、2010-2012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紀錄片評審

3、2010-2011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飛魚雲豹獎評審

4、2011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部落電影院計畫主持人

5、2010行政院新聞局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董監事選舉委員

6、2010-花蓮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校務顧問

7、2009-2010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花蓮縣政府花蓮縣噶瑪蘭族無形文化資產普查計畫協同計畫主持人

8、2009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花蓮縣政府 加禮宛(達固湖灣)戰役學術研討會計畫主持人

9、2005-2007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新社部落重點部落計畫計畫主持人

10、2004台南縣政府 1993-2004平埔攝影暨文件展覽計畫主持人

11、2004台南縣政府 Nabas(莿桐花) 影展計畫主持人

12、2004台南縣政府 2004西拉雅平埔會親籌備委員

13、2003-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理事長

14、2002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族群識別與身分認定研討會計畫主持人

15、2002宜花東噶瑪蘭族各部落噶瑪蘭族復名推動小組召集人

16、2001- 2002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回歸與落實分區座談會-平埔族群的未來計畫主持人

17、2001-2002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兼任委員

18、2001立法院巴燕達魯委員公聽會:政府如何承認平埔族群部落總連絡人

19、1999-2001台北市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委員

20、1998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參與平埔資訊網站計畫共同經營

21、1996-1998公共電視台「原住民新聞雜誌」記者

22、1990從事「報導攝影」(以台灣東部原住民族、人文、環保為主的「報導攝影」作品,在中國時報、台灣時報、東海岸評論、更生日報等報章雜誌陸續發表在花蓮成立攝影工作室,並開班授課,期培植花蓮影像之種籽)


專長及研究領域:

原住民影像研究、紀錄片製作與研究


著作:

A、紀錄片、平面攝影 發表/展演/出版

1、 2011 收藏的平埔記憶-再現噶瑪蘭與凱達格蘭聲影 紀錄片,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入選,台大出版社。

2、 2011 收藏的平埔記憶-再現噶瑪蘭與凱達格蘭聲影 紀錄片,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開幕片紀錄片,台北市真善美戲院。

3、 2011 七星潭事件 紀錄片,雲之南錄像影展,雲南省昆明市。

4、 2011 台灣百年人瑞 攝影展,聯展,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5、 2010 從原生到精緻-噶瑪蘭族香蕉絲 紀錄片,花蓮縣政府。

6、 2008 新社部落香蕉絲工藝發展 紀錄片,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花蓮縣政府。

7、 2007 噶瑪蘭族傳統祭儀-pagalavi 紀錄片,雲之南錄像影展,雲南省昆明市。

8、 2006 蓋房子-噶瑪蘭族新社部落傳統家屋興建 紀錄片,屏東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管理局。

9、 2005 凱達格蘭 紀錄片,2005 台灣地方志影展優選。

10、 2005 凱達格蘭族的歷史變遷 紀錄片,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11、 2005 追蹤台灣原住民族的足跡 紀錄片,國立故宮博物院。

12、 2004 我們為土地而戰 紀錄片,2004年宜蘭國際綠色影展入選;2005台灣地方志影展優選;日本東京發表。

13、 2004 1993-2004平埔攝影暨文件展覽,個展,台南縣總爺糖廠。

14、 2002 代誌大條-「番」親有來沒 紀錄片,文建會地方優良紀錄影帶獎。

15、 2000牧師 紀錄片,國立台南藝術學院。

16、 1999吉貝耍與平埔阿嬤 紀錄片,第二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生命的風景」單元。

17、 1999 憂慮花蓮-鍾寶珠和她的後山歲月 紀錄片,第二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生命的風景」單元。

18、 1998 鳥踏石仔的噶瑪蘭 紀錄片,文建會地方優良紀錄影帶獎;台灣省政府文化處地方資產紀錄片。

19、 1996 記錄於體內 影像展,師生聯展,花蓮四季咖啡館。

20、 1994 異鄉人 攝影展,個展,全台巡迴展。

21、 1994 原住民 攝影展,個展,花蓮縣文化局。

B、攝影集與專書

1、 2010 加禮宛戰役(與施正鋒合編),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2、 2008噶瑪蘭族香蕉絲文化情,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3、 2004 1993-2004平埔攝影暨文件展覽,台南縣政府。

4、 2003 台灣平埔族(與施正鋒、劉益昌合編),前衛出版社。

5、 1999 噶瑪蘭族-永不磨滅的尊嚴與記憶,原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6、 1993 異鄉人-台灣的外省籍榮民,攝影家出版社。

C、會議論文、文章發表

1、 2012 台灣沒有「平埔族」,只有原住民族,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

2、 2011 台灣核能電廠、核能廢料與台灣原住民族處境,日本東京,平和の灯を!ヤスクニの闇へ キャンドル行動実行委員会。

3、 2009 研討會論文:台灣沒有「平埔族」,只有原住民族,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4、 2007 殖民、影像、西拉雅族發展,台灣省文獻會。

5、 2002 「番」回歷史,重購族群尊嚴,回歸與落實分區座談會-平埔族群的未來成果報告書(與陳逸君合著)。

6、 2001 從殖民壓抑到主體抵抗的原住民族紀錄片-兼談變動中的紀錄片工作者,中研院民族所,影像與民族誌研討會。

7、 2010 閱讀歷史的目的是反省,《加禮宛戰役》專書。

8、 2004 撫平傷痕,《真情相約西拉雅平埔會親-1993-2004平埔攝影暨文件展覽攝影文集》

9、 2004 黑白看 黑白講,《真情相約西拉雅平埔會親-1993-2004平埔攝影暨文件展覽攝影文集》

10、 2003 醒,《台灣平埔族》(與施正鋒、劉益昌合編)。

11、 2002 撫平歷史不公不義的傷痕,《回歸與落實分區座談會-平埔族群的未來成果報告書》。

12、 2001.2.28 建全原住民族體制,回歸民族地位。原聲報專論

13、 2001 起草「平埔群群宣言」,《回歸與落實分區座談會-平埔族群的未來手冊》。

14、 1999.10 抹不去的真實,《噶瑪蘭族-永不磨滅的尊嚴與記憶攝影集》。

15、 1999.10 該是回去的時候了,《噶瑪蘭族-永不磨滅的尊嚴與記憶攝影集》。

16、 1999.10 一個噶瑪蘭家族的遷徙、隱藏和覺醒,《噶瑪蘭族-永不磨滅的尊嚴與記憶攝影集》。

17、 1999.3.25-26 影像與原住民-淺談約翰.湯姆生、鳥居龍藏、張才、王信、關曉榮及台灣「沙龍攝影」,台時副刊。

18、 1997.7.8-9 悲情的花蓮悲情的部落,台時副刊寶島慢步。

19、 1997.6.29 凍結歷史的版圖,更生日報更生副刊。

20、 1997.3.31 失落的三貂灣,自由時報自由副刊。

21、 1996.5.22-06.20 花蓮人的怒吼—反台泥擴廠紙上紀錄片,台時副刊土地文學。

22、 1996.10.29 馬卡道族的認同之祭,台時副刊寶島慢步。

23、 1995(確實日期不詳) 尋訪小鎮的PazeH(巴宰族)足跡,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24、 1995.10.28-30 不甘心被遺棄的原住民—平埔各族,台時副刊土地文學。

25、 1995.6.1-2 花東縱谷孤獨的三合院,台時副刊土地文學。

26、 1995.05.07 噶瑪蘭族人,台時副刊土地文學。

27、 1995.4.16-17 重歸母河的懷抱,台時副刊土地文學。

28、 1995.02.22 公主的婚禮,中國時報寶島版。

29、 1995.01.24 一盤水餃的年夜飯,中國時報寶島版。

30、 1994.12.26 核四公投千里苦行-花蓮遊行記,台時副刊土地文學。

31、 1994.12.10 寄居河床二十年,中國時報寶島版。

32、 1994.10.15 後山小部落悲歌,中國時報寶島版。

33、 1994.10.12 大地之祭,中國時報寶島版。

34、 1994.8.16-17 老頭目和阿美族的相撲,台時副刊土地文學。

35、 1994.7.2 疼惜僅存的噶瑪蘭族文化,中國時報人間周刊。

36、 1994.06.25-26 土地的悲歌,台時副刊土地文學。

37、 1994.5.18 馬里巴希之怒,中國時報寶島版。

38、 1994.5.16 噶瑪蘭人的超渡法事,中國時報寶島版。

39、 1994.1.7-8 狹縫裡挺出尊嚴的噶瑪蘭族,台時副刊土地文學。

40、 1993.8.1 異鄉人-台灣的外省籍榮民,更生日報四方文學周刊;異鄉人攝影集。

▍陳重佑


學歷背景:

1、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碩士


經歷:

1、現職自由影像工作者

2、曾任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2011與部落結合特展《西拉雅遺珠─吉貝耍部落特展》特展專案助理。

3、曾任台灣歷史博物館2012年<西拉雅本族社會民俗影像紀錄整理計畫案>專案助理。

4、曾任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2012年「部落之眼影像培力」課程講師。

5、曾任台南市部落大學2012 「原住民紀錄片閱讀與實踐」課程講師。


專長及研究領域:

2007年起,關注台南西拉雅族正名運動達五年,忠實記錄六年來大大小小的抗爭、陳情。


著作:

A、紀錄片作品

1、 2013年:《追鹿人》

2、 2013年:《衝擊西拉雅效應》 副導/攝影/剪接

3、 2009年:《飛番麻達》

4、 2009年:《ㄧㄠˊㄧㄠˊ上學路》 教育部八八風災委案─小林國小

5、 2008年:《綠谷西拉雅》

B、專案作品

1、 2011年:《智識之泉,源遠流長》國立中央大學公共藝術紀錄片,橘園國際藝術策展股份有限公司委製

2、 2010年:《藝術傳Sing》國立新港藝術高級中學公共藝術紀錄片,橘園國際藝術策展股份有限公司委製。

▍許伯鑫


學歷背景:

1、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碩士

2、省立台中師專美勞組


經歷:

1、現職2003輔仁大學大傳系兼任講師---迄今

2、現職2002新莊社區大學講師---迄今

3、曾任2003台北市 探索館 影像專案執行

4、曾任2002獨立記錄片工作者

5、2001 921地震教育園區 (影像)專案執行。

6、2001國立台南藝術學院 , 音像紀錄研究所碩士。

7、1988~1995 自立晚報攝影記者。


著作:

A、紀錄片作品

1、 2012【中港大排公共藝術設置紀事】新北市水利局委製

2、 2010【覺醒。奮進】紀錄片(殘障聯盟委製)

3、 2009【七股護沙工作假期】紀錄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4、 2008【樂生療養院記事】紀錄片/編導(國藝會補助);獲台南縣【南瀛美展】優等獎;獲中國時報【公與義紀錄片】佳作獎。

5、 2006【台灣媒體天空】編導(記者協會委製)。

6、 2006【我們同國】紀錄片/編導(公視委製,播出)。

7、 2004【築夢踏拾】紀錄片/編導(順益原住民博物館委製)

8、 2003【台灣的願力】紀錄片/編導──(228牽手守護台灣)

9、 2002【台灣世紀回味】系列紀錄片之一;民間禮俗風華篇/編導。(公視委製)

10、 2001【921地震中寮紀事】紀錄片,獲文建會地方文化影帶優等獎、入選台北影展

11、 2000【大甲媽 瓦瑤情】紀錄片-公視委託製作、播出

12、 1999【農村、宗教、陣頭】紀錄片,獲聯合報基金會贊助、公視播出;獲文建會地方文化影帶獎。

13、 1999【看見鹽分地帶】紀錄片,獲國藝會補助、公視播出;獲文建會地方文化影帶優等獎。

14、 1998【孫厝寮的紅腳笭】紀錄片,獲文建會地方文化影帶獎,民視播出

15、 1997【烏山頭文化遺址】紀錄片,獲文建會地方文化影帶獎,公視播出

B、攝影作品

1、 2011 參與台北美術館【時代之眼】台灣百年影像展出

2、 2010 參與十位攝影家拍攝【新北市國際藝術節】並專輯出版

3、 2007 影像裝置藝術作品【開放、多元】中正紀念堂展出

4、 2007 參與【媒體解嚴20周年特展】影像展出

5、 2007 參與【解嚴20周年特展】影像展出

6、 2004 影像裝置藝術作品【轉彎 記億】

7、 2002 參與【綠島人權紀念館】人權影展展出

8、 1999 參與【二二八紀念館】及慈林紀念館「民權運動影展」。

9、 1998 【新台灣人】影像裝置藝術作品 (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展出)

10、 1994 參與【看見原鄉人】攝影計劃 , 巡迴展及攝影集出版

11、 1994 獲【我們河川攝影大賽】第一名

12、 1993 參與【看見淡水河】攝影計劃 , 巡迴展及攝影集出版

13、 1993 荷蘭世界新聞攝影 【台灣攝影】優等獎

14、 1993 獲【台灣新聞獎】→優等獎、【台北新聞獎】-優等獎。

15、 1992 獲【台灣新聞獎】→首獎、【台北新聞獎】→優等獎

C、其它

1、 2007-2013擔任新竹縣文化局【社區影像記錄培力課程】講師

2、 2011 擔任【新北市紀錄片影展】執行團隊招標評審

3、 2010 課程獲頒全國社區大學優質獎

4、 2009論文【在地人影像記錄在地故事,一個課程的新嘗試與挑戰】發表於政治大學社區學習研究發展中心研討會

5、 2009 擔任客委會【桐花祭】攝影比賽評審

6、 2005-2008擔任桃園文化局【社區影像記錄培力課程】講師